学 科 科 学 版本册数 六年级 下册
课目名称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并验证实验。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第一课已经知道了这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并且知道了物质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也通过实验发现物质变化时,有的变化不产生新物质,有的变化产生新物质。
重点难点 1、发现白糖加热实验现象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2、通过对白糖加热实验的学习,理解蜡烛的变化。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 使用方式和意图
一、复习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身边的物质》,知道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也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 1、在大家的面前有一袋豆子和一杯沙子,给大家半分钟时间,仔细观察沙子和豆子,描述它们的特点。(沙子:细小、颗粒状、棕色等;豆子:椭圆形、黄色等) 2、我们把杯里的沙子和豆子混合,沙和豆会不会发生变化?你的猜测是怎样的? 出示实验提示 3、学生实验 师: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发生什么变化了吗?有什么方法能进一步说明它们有没有发生变化?(用筛子分离沙和豆子进行观察。) 4、请大家用筛子分离沙子和豆子,把沙子筛在白纸上。 与原来的沙子和豆子进行比较、对照,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搅拌产生的碎屑,只说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有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呢?)板书: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 5、同学们,我们把物质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之为物理变化。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物理变化? 三、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导入:是不是所有的物质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都不产生新物质呢?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白糖加热的实验。 1、每组一小包白糖,展开放在桌上观察,将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中。 师:同学们,白糖我们都见过,它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为大家了一些白糖,请你们运用感官仔细观察,并将白糖的特点记录在实验报告中。看看哪此小组的同学能安静地观察,又仔细又快地完成观察任务。 交流:请谁来说一说白糖的特点。(颜色:白色;状态:颗粒状固体、透明;气味:有甜香味;预测——可能说有甜味,建议不要尝) 2、师:将这些白糖加热,它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来预测一下(指名说)副板书记录:熔化、变色、新物质…… 3、讲解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师:我们的猜测是否准确,只有用实验来证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步骤和提示。 师:学生开始实验,并及时做好记录。 5、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白糖从固体变为液体状,白糖的颜色从白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甚至燃烧,并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 8、小结: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成了黑色的炭,这个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机动:你能证明吗?(放入水中,看是否溶解) (板书: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把像白糖加热这样,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 在白糖加热的过程中,仅有化学变化吗?(是的,在白糖加热过程中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9、我们在对白糖加热的过程,你留意了蜡烛燃烧的过程了吗?蜡烛的燃烧过程又有怎样的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学生猜测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外资料阅读。(蜡烛燃烧,火焰不断地舞动,蜡烛慢慢变短。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到哪里去了?我们只看到蜡烛在不断减少,却没有看到生成新的物质,是不是物质会减少或者消失了呢?实际上,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中的氢与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温度高,转化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看看铝片的反面吧,上面的黑色就是碳黑的痕迹。)总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通过PPT,提示学生为何要留下部分沙和豆子的原因。 通过PPT展示出实验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不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备注:
“教学过程”用宋体小四号;“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使用方式和意图”用楷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