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年级学科 七年级生物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七年级人教版生物学教材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内容。本章内容是在学生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认识人的生命活动是靠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与每一个人都联系密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节是本章其它几节内容的基础。主要对五种感官进行了介绍,特别是眼、耳的结构,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及视觉、听觉保护知识。本节内容较多,经过分析,教学分2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眼的结构,视觉形成过程和近视及预防。第二课时:耳的结构及听觉形成过程、耳的卫生、其它感官的简单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关注日常生活中眼的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视觉形成的过程。 2、教学难点 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视觉形成的过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2、將预习的的要求课前布置给学生。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生活场景图片,再描述学生熟悉的食堂吃饭的情景,让学生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提问: 1、你能说出以上你们谈到的感觉来自身体的哪些部位?这对你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2、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的。那么我们的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 观看图片,各抒己见,思考,发表看法。 用生活场景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 1、看书5分钟,同桌之间讨论学习,讨论结束后将眼球的结构名称拖动至结构图中相应的标识位置。 2、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启发、帮助学生完成标识图并进行点评。 看书,观察, 讨论。 让学生通过白板的拖动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 1、是不是眼球完好就可以看到?我们先来看段视频。(视觉形成)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和晶状体在形态上的相似,帮助学生建立光线通过晶状体后可以成像的概念。 2、展示猫瞳孔变化图,联系实际。(从自身经历出发,黑暗和光明的环境中双眼会不由自主的变化)分析原因。(2分钟时间) 讨论、思考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确视觉的形成、瞳孔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 1、生活中我们有些人的视力会有变化,或看不清近的物体,或看不清远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看书2分钟,结合刚才的视频内容,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注意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看书,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