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比例的意义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 比例的意义 北京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12 22:0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 通过自主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数学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认识比例的过程中,练习列表策略,初步体会数学领域不同内容的内在练习,构建知识网络,促进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知识迁移。
1.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常常发现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在学新知识前,回顾一下旧知识比的知识点有哪些?(比的意义、求比值、化简比)。
2.求比值。6:10 4.5:2.5 ︰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教学主题图。
师:每周一的早上我们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你们还在哪儿见过国旗?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师:这些国旗可不是随便乱做的,请大家观察课件数据,它们有什么规律吗?
2.揭示比例。
(1)学生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
(2)汇报并小结规律。
长与宽的比值相等:或者是宽与长的比值相等。
(3)师:还有什么发现吗?从这三个比中可以得到什么发现?如60:40=2.4=1.6
小结:像这些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链接,像这样的式子有个名字叫比例(师板书课题)
还能写出其它的比例吗?(像分数形式=)
3.教学比例的意义。
师:想一想什么叫比例?想好后,和同桌讨论。
(学生思考,交流发现)
师: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完成课题“比例的意义”)。
4.进一步理解比例。
(1)学生自编比例。
(2)检验比例。
师:如何检验写出的是不是比例?
(3)归纳小结: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是两个比相等,也可以用这个条件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1、书第 t1
生先独立尝试,然后说说理由。
师小结:两个式子是否成比例,这是数据比例,在图形的数据中是否也有比例可找呢?课件
2、出示书第t2 用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师小结:图形中的数据可能组成比例,在生活中有没有有某种规律,也能组成比例呢?
3、t1,先独立判断,然后说说四张表各自和共同的规律。
小结:在数学中、在生活中,都能找到比例的可能性,你能熟练的判断吗,出示课件 t2
4、下列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写出来。 t2
说说怎样判断比较迅速?
四、全课总结, 比较概念。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
意义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式相等有四项。
五、作业:作业本页

附: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长:5, 宽: 5:=
60 40 60:40=
2.4 1.6 2.4:1.6=
60:40=2.4=1.6 =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