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杨氏之子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杨氏之子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2 22: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杨氏之子(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难点:体会故事中孩子的机智、风趣及应对语言的巧妙;能在生活中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1.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2.了解《世说新语》。(出示PPT课件) 3.教师范读课文。
初读古文 学习字词 (10分钟) 初读古文 学习字词 (1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梁 诣 禽(1)指名领读,老师正音。 “梁”是边音,“禽”是前鼻音。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加一加:“讠+旨=诣” “人+离=禽” 换一换:“粱”把“米”换成“木”就是“梁”。 (3)怎样才能把这几个字写好? 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弄清楚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4.理解本课难懂字词的意思。 甚:很。 诣:拜访。 乃:就,于是。 未:没有。 闻:听说。 在:文中指在家。 示:给……看。 设:摆放,摆设。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应声:随着声音。 聪惠:“惠”同“慧”,聪明而富有智慧。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家禽:通常指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鸟类,如鸡、鸭、鹅等。课文中的“家禽”是“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的意思。
诵读古文 理解文意 (20分钟) 诵读古文 理解文意 (20分钟) 1.朗读理解第一句话。 出示句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杨氏子是梁国人,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2)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甚。)为什么?(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2.朗读理解第二句话。 出示句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3)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3.朗读理解第三句话。 出示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可知,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4.朗读理解第四、五句话。 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两个人的话都很有趣,并且都有话外之音,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 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杨氏子的言外之意是“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足见杨氏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请大家课下搜集并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要想学好文言文,就要多读,在教学中,我以读来导入,让学生先读熟,再来理解。在理解课文时,我通过引导提问来让学生自主交流、思考,提高学习自觉性,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