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课时1
一、读拼音,写词语。
bái zhòu gēng yún sāng shù pò xiǎo
( ) ( ) ( ) ( )
二、用“√”给下列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银钲(zhēn zhēng) 玉磬(qìn qìng) 涟漪(yī yǐ)
口供(gōng gòng) 稚子(yǎ zhì) 陂塘(bēi pí)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先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再完成练习。
, 。
, 。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解: ②供:
③傍: ④阴:
(2)诗中所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3)下列诗句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先把《稚子弄冰》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稚子金盆脱晓冰, 。
,忽作玻璃碎地声。
(1)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②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夸张B.比喻C.拟人
课时2
一、先把《村晚》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
1. 请展开想象,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句描绘的画面。
2.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这首诗中的“横”字就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二、快乐读书吧。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过安仁》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夜宿徐公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舟过安仁》中两个小孩子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反而把竹竿船桨都收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夜宿徐公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舟过安仁》中的后两句诗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大悟,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这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其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3.请你把平时积累的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抄写下来。
, 。
, 。
1古诗三首
课时1
一.白昼 耕耘 桑树 破晓
二、略
三、1.昼出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荫学种瓜
(1)①理解,懂得2从事③靠近④树荫
(2)夏季
(3)夏季 冬季 秋季 春季
2.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馨穿林响
(1)①早晨,幼小的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穿起来的彩色丝线穿起来当银钲。
②提着玉磬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跑边敲响声音,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摔碎了,
(2)B
课时2
一、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1.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漫上了池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2.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3.“横”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成: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二、1.B
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在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收篙停棹” “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向前行进。诗人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怜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两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