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五、六单元质量检测试题(试题+答题卡+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五、六单元质量检测试题(试题+答题卡+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3 05:31:57

文档简介





































































































考 号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6]
[7]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题答题卡


监考员填涂缺考 [ ]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铅笔填写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试室号、座位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第1页(共2页)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1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1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 [A] [B] [C] [D]









31 [A] [B] [C] [D]
32 [A] [B] [C] [D]
33 [A] [B] [C] [D]
34 [A] [B] [C] [D]
35 [A] [B] [C] [D]


21 [A] [B] [C] [D]
22 [A] [B] [C] [D]
23 [A] [B] [C] [D]
24 [A] [B] [C] [D]
25 [A] [B] [C] [D]


26 [A] [B] [C] [D]
27 [A] [B] [C] [D]
28 [A] [B] [C] [D]
29 [A] [B] [C] [D]
30 [A] [B] [C] [D]


21.(1)(14分)




21.(2)(8分)





21.(3)(4分)



22.(1)(12分)




22. (2)(8分)





22. (3)(4分)







PAGE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D C B B B A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A C A C B B A A

21.(26分)
(14分)
态势:1972以前双方长期处于敌视对抗状态;1972年以后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
原因: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美国综合国力相对衰退;中国受到来自苏联的威胁;中国解决台湾问题需要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8分)
联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的不断发展。

(4分)
认识: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中美关系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美关系不仅关系两国人民利益,而且是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石等。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2.(24分)
(12分)
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
意义: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8分)
条件:国家重视;决策科学;科研队伍壮大;经费投入增加;教育水平提高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分)
原因:传承弘扬航天精神。
试卷第1页,总3页
绝密★启用前
八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Ⅰ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2019年,中央军委席习近平在青岛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北海舰队????????????B.东海舰队?????????????C.南海舰队????????????D.华东军区海军
2.人民解放军面对国家安全需求变化和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的前提下,实施科技强军战略。这一战略性转变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后????B.三大改造后?????????C.文化大革命中????D.改革开放后
3.2015年12月,我国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火箭军的前身是(  )
A.陆军部队????????????B.海军部队?????????????C.空军部队????????????D.战略导弹部队
4.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D.现代的社会生活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根据材料得出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D.全方位外交
6.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  )
A.只注重与近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C.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在2014年的一次演讲中,缅甸总统吴登盛指出,“……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不断与时俱进,成为国与国关系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是(  )
A.一个中国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四项基本原则????????????????????????????????????????D.合作共赢原则
8.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活动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万隆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被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美国在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部分
D.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9.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10.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方针体现了中国政府(  )
A.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B.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D.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11. 据图推断,1972年中国迎来建交高峰的原因是(  )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2.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的是( )
A.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中美建交
13. 截至2018年,中国已同17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重要国际组织,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这说明中国(  )
A.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B.提出“三个世界”理论
C.清除了国家间的矛盾????????????????????????????D.奉行了结盟的外交政策
14.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新中国的国防建设????????????????????????????????B.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C.共和国的外交成就????????????????????????????????D.现代科技文化成就
15.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B.神舟一号?????????????C.嫦娥一号????????????D.捕风一号
16.“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  )
A.神舟一号飞船????B.神舟三号飞船?????C.神舟五号飞船????D.神舟六号飞船
17.2020年全球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的贡献是(  )
克隆技术????????????B.青蒿素?????????????????C.青霉素????????????????D.链霉素
18.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以表彰他(  )
A.成功提取了青嵩素????????????????????????????????B.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
C.自主研制人造卫星????????????????????????????????D.研制原子弹爆炸成功
19.下表中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经济快速发展????B.文化教育进步?????C.社会保障提高????D.饮食结构优化
20.目前,内蒙古正在加速打造新型的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在体会一部智能手机下载APP(微信或支付宝)走遍内蒙古,一部手机“手一划”,衣、食、住、行全搞定的便捷生活。产生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
A.计算机网络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
C.航空航天技术????????????????????????????????????????D.原子能技术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第II卷共3道题。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 26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国关系发展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49-1972年与1972~2018年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并分析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 (14分)



材料二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8分)

材料三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关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世界和平、稳定、紧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充分证明,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摘自《中美两国领导人互致贺信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关系发展谈谈你的认识。(4分)

22.( 24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和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文选》
请列举两位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并结合材料谈谈研制成功两弹一星的意义是什么?(12分)


材料二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5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8分)


材料三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2020年4月24日人民网发布了“中国航天日”宣传片,旨在传承弘扬航天精神,为中国航天事业打CALL。北京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等单位,也用各自的方式进行了庆祝活动迎接这一特殊的日子。
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4分)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