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科林的圣诞蜡烛 3(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科林的圣诞蜡烛 3(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28 2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科林的圣诞蜡烛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外国作品,作者是爱尔兰作家,芭芭拉·拉夫特里。课文讲的是一位少年——科林,千方百计使为船只导航的灯塔重新点亮,从而使一条在浓雾里漂荡了一个星期的帆船顺利进港的故事,赞扬了科林对他人的真挚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
课文先讲在圣诞节前夜科林从学校往家走的路上,“步履沉重”,心事重重,丝毫没有为过节而感到的兴奋,原来一个星期前就应该回来的父亲,至今杳无音信。接着讲科林在问清灯塔看守人可以用煤油点亮灯塔之后,便回家拿了水桶,一家一家地搜集煤油,终于使灯塔重新点亮。然后讲科林在睡梦中听到了“船进港了”的声音,等他睁开眼睛,跑到门口,看到一条帆船停在港湾中,于是冲出屋子,奔向海港。
  题目是“科林的圣诞蜡烛”。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圣诞蜡烛是象征吉祥,象征幸福降临的。科林虽然由于担心父亲没有点燃那根小蜡烛,但他却点燃了给无数人家带来幸福的灯塔,那就像“一根巨大的蜡烛”。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懂得作为子女,要关爱自己的父母,从而培养学生的亲情品质。
  2.知识目标:通过自读自悟,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认识能力、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播放《平安夜》歌,创设宁静、祥和的氛围。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是美丽的爱尔兰风光,我们都知道在怡人的爱尔兰人们有欢度圣诞节的习俗。每逢圣诞前夜,这里的人们就会点燃圣诞蜡烛,唱起刚才那首《平安夜》歌,一同庆祝救世主基督降生的佳音。
二:新授: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故事就发生在圣诞前夜爱尔兰的小渔村故事的题目是《科林的圣诞蜡烛》。齐读课题,想知道故事中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读过之后,看谁能把故事说给大家听听。读的时候,要字字入目,把内容记住。能“过目不忘”就更好啦!
2.配乐《平安夜》,学生朗读
3.看懂了吗?记住了吗?我要求大家先概括地讲,就是说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故事讲好。概括地讲比具体地讲恐怕还难。请你们再读书,思考一下该怎么讲,想过了,自己小声练习练习。
4.交流
板书:杳无音信 问 搜集 点亮
5.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故事讲完了。故事动人,同学们讲得也动情,同学们很会读书,这两遍读书基本能做到过目不忘,而且言简意赅。
6.故事读到这,我想大家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体会或疑惑,给大家一段时间我们来聊一聊。
用心读书,就会有新的收获。
读书,并有自己的见解,这是难能可贵的。
读书,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7.科林为了点亮了这根大蜡烛真是几经周折。为什么达菲先生不去搜集煤油,而科林能挨家挨户?是什么力量驱使科林克服这么多困难非要点亮了这支大蜡烛(灯塔)?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追寻科林的心灵之旅。下边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看书,体会科林的内心情感。
8.引导学生理解科林沉重而充满牵挂的心情。并读出心情的沉重。理解:“步履沉重”,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步履沉重?你有没有步履沉重的经历?请步履沉重地接着读课文。
“科林只盼望父亲平安回来”,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想,可是没有灯塔的导航怎么能回来呢?从这里你能感受到科林对父亲是怎样的情感?
板书:爱
9.按照习俗,圣诞前夜每人都要点一根蜡烛,可科林心中只有父亲,他注视着灯塔,突然有了主意。请 同学读课文11自然段。
①指导朗读“气喘吁吁”“压低了声音”“沉吟”
②分角色朗读——科林急切地想把灯塔点亮,因为灯塔一亮,父亲才有可能回来,此时,科林心中除了爱,除了渴望,还有什么?(牵挂、责任)
③再次分角色朗读,老师旁边,男生达菲先生,女生科林。
板书:责任
10.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让科林去搜集煤油了,请 同学把这一部分读给大家听听。科林在问清灯塔看守人可以用煤油点亮灯塔之后,便回家拿了水桶,一家一家地搜集煤油。科林奔跑了好几个小时,敲开了村子里每一幢房屋的门,终于搜集了足够的煤油,点亮了灯塔,为在浓雾里漂荡了一周的渔船照亮了道路。21世纪教育网
11.课件:灯塔
12.有灯塔的导航,渔船终于靠了岸。灯塔给爸爸带来的是什么?给科林一家带来了什么?给渔船上所有人,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什么?平安和幸福。齐读最后两段。
13.父亲回来了,可是遗憾的是平安夜科林没有点亮蜡烛,是不是?(灯塔点亮了,科林的这支大蜡烛点亮了。)科林虽然由于担心父亲没有点燃那根小蜡烛,但他却点燃了给许多人带来幸福的灯塔,那就像一根巨大的“圣诞蜡烛”,科林的蜡烛已不仅仅是一支蜡烛,它为父亲、为渔船上的人带去了平安和幸福。它已经变成一种化身,象征平安,象征幸福。这“蜡烛”是科林对父亲爱的见证。
14.科林的爱换回的是什么?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5.有一首歌唱得好“爱要说,爱要做”。只要心中有了爱,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征服,爱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生活将充满幸福和阳光。21世纪教育网
 16.科林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是多么爱他的父亲,为了父亲,他不辞劳苦,为了父亲,他甘愿付出,甚至忍受责备。你爱你的父母吗?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大家请看《黄香温席》的故事。是篇文言文,我想要读通读懂它,对于常诵古诗文的我们来说轻而一举。
黄香爱他的父亲,科林也爱他的父亲;是爱和责任让他们为父亲,为亲人做事,或许是大事,或许就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们都用各自的行动去回报父亲的关爱。而他们收获的必将是幸福和吉祥。
﹙三﹚ 总结延伸。
  人是有感情的,除了那份割不断的亲情,身边的许多人给了孩子无尽的关爱。作为孩子,应该怎么做呢?作为即将升入初中的我们,有没有认识到我们身上的责任?愿科林的圣诞蜡烛也点亮我们心中的灯。
【教学反思】
如果说“教材”是作者的一度创造,那么“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二度创造,“课堂呈现”则是师生合作的三度创造。本文的教授重在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走近科林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自认为从文本出发,较深入地理解教材,但上完后还是发现自己在课堂驾御能力,备课深度等方面还需要不断练习。现就这一课进行深刻反思,以查找不足。
一、教师语言生硬,不能作到以学定教。
整节课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没能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并就学生的发言适时、适度评价。尤其在处理科林点亮灯塔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这部分时,如果能就学生的发言即时评价,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读揣摩人物的内心,从而深化主题,可能教学效果更好。
二、重脉络分析,却没有科学地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
备课中我设计和学生一起理清文章脉络,板书“杳无音信 问 搜集 点亮”,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能够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是我在处理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内涵却不到位。如果能通过读课文,让学生读出“幸福”的韵味,本课才会真正让学生受益。今后在我自己备课时要锻炼自己深入浅出的本领。
三、学生自我探究的不充分,不能落实“三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体现得不够明显,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教学设计中缺少学生自我探究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磨练自己,深入备课,讲课时灵活处理教案,和以学定教,心中有数,使得自己尽快达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