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初一年级 历史
课堂提问
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分别是哪四部?
课堂提问
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分别是哪四部?
《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
课堂提问
四大名著中以宋朝为故事背景的是哪一部?
课堂提问
四大名著中以宋朝为故事背景的是哪一部?
《水浒传》:北宋末年,徽宗赵佶(jí)
课堂提问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传奇故事,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身怀绝技,经历不凡。其中身份最特殊的是哪一位?
“他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自陈桥让位有德,太祖武德皇帝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谁敢欺负他。”
——《水浒传·第九回》
柴进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后周世系
公元960年,禁军统帅赵匡胤,
在陈桥驿 “黄袍加身”,
夺取了后周的政权,
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
北宋消灭割据政权的方针:
《北宋的统一》
北宋消灭割据政权的方针:
先南后北
《北宋的统一》
《北宋形势图》(1111年)
时间:公元960 年
地点: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
人物:赵匡胤(宋太祖)
事件:“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
影响:统一中原和南方,结束五代十国。
一、北宋的建立
思考:陈桥兵变的故事揭示出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主要面临哪些统治难题?
思考:陈桥兵变的故事揭示出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主要面临哪些统治难题?
内:领兵大将拥兵自重,篡夺政权。
外:少数民族日渐强大,威胁边疆。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赵普曰:“此非他故、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不如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明日,皆称疠,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赍甚厚。 ——《资治通鉴》
杯酒释兵权
调兵
兵权
训练
作战
枢密院
殿前司
侍卫亲军马军司
侍卫亲军步军司
临时委派
(一)防止武将专权
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兵权
2.分割军队权力——控制军队调动
3.定期换防驻军——防止藩镇割据
4.频繁调换将领——避免拥兵自重
二、强化中央集权
中央机构 二府 政事堂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宰相 行政
参知政事 执政
枢密院 枢密使 执政 军事
三司 盐铁 三司使 计相 财政
户部
度支
《宋史 ·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①通签书施行”
①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二)分权制衡文官
1.中央:增设副宰相——削弱相权
2.地方:①文官主政——防止武将割据
2.地方:②州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2.地方:③设转运使——财政收归中央
二、强化中央集权
……正知寨,这厮又是文官,又没本事,自从到任,把此乡间些少上户诈骗,乱行法度,无所不为。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被这厮怄气……
——《水浒传·第三十二回》
花荣
……正知寨,这厮又是文官,又没本事,自从到任,把此乡间些少上户诈骗,乱行法度,无所不为。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被这厮怄气……
——《水浒传·第三十二回》
花荣
(一)重文:
1.改革科举制度:提高进士地位;增加录取名额
三、重文轻武政策
北宋前四朝宰相科举出身状况一览表(整理自《宋史》)
项目
时期 总人数 科举出身者 非科举出身者
绝对人数 所占总人
数百分比 绝对人数 所占总人
数百分比
太祖朝 6 3 50% 3 50%
太宗朝 9 6 67% 3 33%
真宗朝 11 10 91% 1 9%
仁宗朝 23 22 96% 1 4%
据《宋史》记载,宋太宗将进士分为三等:
一等:进士及第;二等:进士出身
三等:同进士出身
扩大了录取的名额
(一)重文:
1.改革科举制度:提高进士地位;增加录取名额
2.提高文官地位:品级、待遇高于武将
三、重文轻武政策
《退将诗》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退将诗》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一)重文:
1.改革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2.提高文官地位:文官高于武将
(二)轻武:严防武将专权,杜绝藩镇割据
1.文臣统兵;2.阵图作战
三、重文轻武政策
(三)积极意义:
①扭转尚武风气,杜绝武将兵变;
②提高文化素养,造就文治局面;
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社会安定。
三、重文轻武政策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概括重文轻武的弊端
(四)消极影响:
①削弱军事实力,
②降低办事效率,
③增加财政支出。
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三、重文轻武政策
五代十国以来巩固政权的主要难题:
内:领兵大将拥兵自重,篡夺政权。
外:少数民族日渐强大,威胁边疆。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陈桥兵变
统一南方和中原
中央集权的强化 防止武将专权
分权制衡文官
重文轻武政策 内容
评价
课堂小结
知识检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东京就是今天的 ( )
A.洛阳 B.开封 C.安阳 D.西安
知识检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东京就是今天的 ( )
A.洛阳 B.开封 C.安阳 D.西安
知识检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东京就是今天的 ( )
A.洛阳 B.开封 C.安阳 D.西安
B
知识检测
清代有人写诗曰:“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李渊 C.安禄山 D. 赵匡胤
知识检测
清代有人写诗曰:“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李渊 C.安禄山 D. 赵匡胤
知识检测
清代有人写诗曰:“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李渊 C.安禄山 D. 赵匡胤
D
知识检测
宋初“始设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诉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通签书施行”,据此推断设置通判的作用是( )
A.帮助皇帝管理中央 B.分散知州权力
C.协助知州收取税收 D.加强边境管理
知识检测
宋初“始设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诉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通签书施行”,据此推断设置通判的作用是( )
A.帮助皇帝管理中央 B.分散知州权力
C.协助知州收取税收 D.加强边境管理
知识检测
宋初“始设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诉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通签书施行”,据此推断设置通判的作用是( )
A.帮助皇帝管理中央 B.分散知州权力
C.协助知州收取税收 D.加强边境管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