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14 22:38:00

文档简介

第1节 压强
小试身手
1 如图9-1-20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做法是(  )

2 [淮安中考]如图9-1-21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1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F、p不变,f 变大 B.F、f 不变,p变大
C.F变小,p、f 变大 D.F、f 不变,p变小
3 [广元中考]如图9-1-22所示,一本八年级物理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则静止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 )

A.1 Pa B.50 Pa
C.100 Pa D.1000 Pa
4 如图9-1-23所示,正方体金属块重30 N,力F大小恒为50 N,那么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支持面所受的压力分别是:FA= N,FB=N,FC= N,FD=N。

5 [宜昌中考]小华的质量为50 kg,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 cm2,他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他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取10 N/kg)
6 [青海中考]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三个相同的瓶子、水和海绵,如图 9-1-24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比较________两图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甲、丙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转换法。
挑战自我
7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若沿如图9-1-25所示的虚线截为相同的两块后,再平叠在一起,则前后两次( )

A.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2
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1
C.密度之比为2∶1
D.受地面的支持力之比为1∶2
8 [聊城中考]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 密度之比ρA∶ρB=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 9-1-27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

A.F甲∶F乙=1∶1,p甲∶p乙=1∶2
B.F甲∶F乙=1∶1,p甲∶p乙=1∶4
C.F甲∶F乙=1∶2,p甲∶p乙=2∶1
D.F甲∶F乙=8∶1,p甲∶p乙=1∶8
9 [无锡中考]如图9-1-26(1)所示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则a、b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________。如果用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并将它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

10 [柳州中考] 如图9-1-27所示,A砖长、宽、高分别为0.4 m、0.2 m、0.1 m,重为160 N,A砖的密度ρA =_________kg/m3,B砖的外形跟A砖一样,当A砖侧放(长、高构成的面着地),B砖立放(宽、高构成的面着地)在水平地面上时,A、B砖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A、B砖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体积后,两砖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之比ΔpA∶ΔpB=______。(g取10 N/kg)

11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抵近南极中山站,考察船与中山站之间是一层海冰。科考队员打算驾驶履带车驶过冰层前往中山站,载人履带车的质量为25 t,每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 m2。为探测冰层的承受极限,科考队员把质量为280 kg、底面积为4000 cm2的钢锭压在水平冰层上,冰层恰好处于极限状态(有微小裂缝但无明显破裂)。问:(g取10 N/kg)
(1)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是多少?
(2)通过计算判断履带车能否安全驶过冰层。



详解详析
1. A
2. B
3. B [解析] 一本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200 g,则该书所受的重力为G=mg=0.2 kg×10 N/kg=2 N;该书长约26 cm,宽约18 cm,则其底面积为S=26 cm×18 cm=468 cm2,则该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42.7 Pa,与B项中的数值最接近。
4. 50 30 80 20 [解析] 图A中支持面受到的压力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无关,其大小即力F的值,是50 N;图B中支持面受到的压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为30 N;图C中支持面受到的压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力F之和,为80 N;图D中支持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力F与物体所受的重力之差,为20 N。
5. 1.25×104 变大
6. (1)海绵的凹陷程度 (2)甲、乙
(3)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控制变量法
7. A [解析]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如图所示的虚线截为相同的两块后,再平叠在一起,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不变,仍然等于砖所受的重力;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压力不变,根据压强计算公式p=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地面对砖的支持力和砖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砖所受的重力不变,因此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也不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砖的密度是不变的。综上分析可知A选项正确。
8. B [解析] (1)若按图甲所示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甲=GA+GB;若按图乙所示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乙=GA+GB。故==1∶1。
(2)由ρ=,ρA∶ρB=8∶1,mA∶mB=1∶1,可得,=,
则边长之比为,底面积之比为,
因为=1∶1,
根据p=,p甲=,p乙=,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p甲∶p乙=1∶4。
9. 2∶1 2∶1
[解析] (1)由图像可知,物质a的密度为ρa===8 g/cm3,
物质b的密度为ρb=== 4 g/cm3,
所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2∶1。
(2)由ρ=、G=mg得,
p甲=====ρahg,
同理,p乙=ρbhg,
所以,p甲∶p乙=ρa∶ρb=2∶1。
10. 2×103 1∶1
[解析] (1)由G=mg可得,A砖的质量为mA===16 kg,
A砖的体积为VA=0.4 m×0.2 m×0.1 m=0.008 m3,
则A砖的密度为ρA===2×103 kg/m3。
(2)当A砖侧放、B砖立放在水平地面上时,A、B砖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A=pB。形状规则的柱状固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
所以ρAghA=ρBghB,
即ρAg×0.2 m=ρBg×0.4 m,
所以==。
将A、B砖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底面积不变,
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等于切去部分的重力,即ΔF=ΔG=ρV切g,
所以,两砖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之比:
ΔpA∶ΔpB=∶=×=×=。
11. (1)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p大=====7000 Pa。
(2)履带车对冰层的压强:p=====62500 Pa>7000 Pa,所以履带车不能安全驶过冰层。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小试身手
1 如图9-2-24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中,将液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

A.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
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样深度的盐水中
2 一试管中装有某种液体,在试管处于如图9-2-25甲、乙所示位置时,管内液体质量保持不变,则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

A.甲位置大 B.乙位置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3 如图9-2-26所示的四个容器中,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4 [泉州中考] 装有一定量水的细玻璃管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9-2-27所示,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g取10 N/kg)( )

A.8×102Pa B.1×103Pa
C.8×104Pa D.1×105Pa
5 [益阳中考]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已知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0.5 m,最短的木板长为0.2 m,桶底内部底面积为4×10-2 m2,如图9-2-28所示。当桶里装足够多的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约为_________Pa,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约为_________N。(g取10 N/kg)

挑战自我
6 [温州中考] 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9-2-29所示)。下列问题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

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 [绥化中考] 如图9-2-30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像。设液体甲的密度为ρ甲,液体乙的密度为ρ乙,则ρ甲和ρ乙的关系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8 [泸州中考] 如图9-2-31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底面积均为0.01 m2的薄壁空杯,其中甲为柱形空杯。四个空杯对桌面的压强均为100 Pa,当在其中一个空杯中装入0.9 kg的水后,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为900 Pa,则这个杯子的形状可能是图中的(g取10 N/kg)( )

A.甲 B.乙 C.丙 D.丁
9 [潍坊中考] (多选)如图9-2-32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
C.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
D.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
10 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9-2-33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 ,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 A 和F B ,则p A_________p B ,F A_________F B 。(均选填“>”“<”或“=”)

11 如图9-2-34所示,小倩同学提了11 kg的水给树苗浇水,已知桶自身质量为1 kg,桶的底面积是5×10 -2 m2(桶的厚度不计),桶中水深h为20 cm,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0.8×10 -3 m 2。求:(g取10 N/kg)
(1)水对桶底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大。
(2)提水时手受到的压强是多大。



详解详析
1. B [解析] 将压强计的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增加,压强增大,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A选项不符合题意。将压强计的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减小,压强减小,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B选项符合题意。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位置转动180°,深度不变,则压强不变,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不变,C选项不符合题意。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盐水中,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盐水中的压强大于同样深度处水的压强,故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D选项不符合题意。
2. A
3. D 
4. A [解析] h=8 cm=0.08 m,p=ρgh=1.0×103 kg/m3×10 N/kg×0.08 m=8×102 Pa。
5. 2×103 80
6. B [解析] ①在容器两侧倒入深度不同的同种液体,观察橡皮膜产生的现象,可以探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在容器两侧倒入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观察橡皮膜产生的现象,可以探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橡皮膜没有处于容器的底部,所以该装置不能探究液体是否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④可以在此装置一侧倒入液体,如果橡皮膜凸出,则表明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若不凸出,则表明液体对侧壁没有压强,故可以探究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
7. C
8. A [解析] 根据公式p=变形得F=pS,所以杯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pS=900 Pa×0.01 m2=9 N,水的重力:G=mg=0.9 kg×10 N/kg=9 N,水对杯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图甲为柱形容器,F=G液;图乙为敞口容器,F<G液;图丙和图丁为缩口容器,F>G液。故A项正确。
9. AB [解析] 因为液体的质量相同,并且甲液体体积小于乙液体体积,所以由ρ=可知,ρ甲>ρ乙,故A项正确。
根据压强公式p=,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两个容器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故B项正确。
两容器中的液体深度h相同,ρ甲>ρ乙,根据公式p=ρgh可得,p甲>p乙,故C项错误。
由于两容器底面积S相同,又因为p甲>p乙,根据F=pS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故D项错误。
10. < > [解析] 设瓶中水的重力是G,瓶正立时水面高度为hA,倒立时水面高度为hB,由于瓶口呈锥形,瓶底为圆柱形,所以hB>hA,且倒立时锥形瓶壁对水有支持力。
瓶正立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A=ρghA,对瓶底的压力为FA=pAS底=ρghAS底=G;
瓶倒立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B=ρghB>pA,水对瓶盖的压力为FB=pBS盖=ρghBS盖<G=FA。
11. (1)p1=ρgh=1.0×103 kg/m3×10 N/kg×20×10-2 m =2×103 Pa;
F1=p1S1=2×103 Pa×5×10-2 m2=100 N。
(2)F2=G总=m总g=(11+1) kg×10 N/kg=120 N,
p2===1.5×105 Pa。
第3节 大气压强
小试身手
1 以下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茶壶盖留有小孔
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D.利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2 [沈阳中考](多选)图9-3-15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大
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D.使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3 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压的值在不同的地区一般是不相同的
B.大气压等于76 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C.离地面越高,大气压数值就越大
D.同一地点大气压的数值不会发生变化
4 把装满水的试管口朝下浸没在水中,如图9-3-16所示,抓住试管底向上提,在试管口离开水面前,试管露出水面部分( )

A.充满水 B.有水,但不满
C.没有水 D.依次出现上述过程
5 小明买来一满壶酱油,如图9-3-17所示,他用小铁钉在密闭口A处扎了一个小洞,发现酱油倒不出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有效的解决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

6 [广州中考] 如图9-3-18所示的装置,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 大气压;抽气时玻璃瓶内的气球在膨胀,说明气球内气体压强_________玻璃瓶内气体压强,从而推测此时瓶内的气体压强_________大气压。(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挑战自我
7 [山东中考](多选)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利用胸部扩张和收缩进行呼吸的方式叫胸式呼吸,能正确描述胸式呼吸动作的是( )
A.吸气时胸部扩张,肺内气体压强低于大气压
B.吸气时胸部收缩,肺内气体压强低于大气压
C.呼气时胸部扩张,肺内气体压强高于大气压
D.呼气时胸部收缩,肺内气体压强高于大气压
8 塑料吸盘是家庭常用的小工具,小明做了如图9-3-19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物重,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如果将塑料吸盘戳个小孔,吸盘仍能吸在墙面上
B.图甲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C.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D.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在海拔更高的地区仍能提起该重物
9 [青岛中考]如图9-3-20所示为盆景的一个自 动供水装置。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 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 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 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 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 就可以保持一定高度。使水不会全部流出而能 保留在瓶中的原因是(  )

A.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
B.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水的压强
C.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
D. 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与水的 压强之和
10 大型平板玻璃在生产厂家往往用真空吸盘吊车吊运转送。若水平转送一块长2 m、宽2 m、厚10 mm,密度为2.5×103kg/m3的冷凝玻璃板,且当时大气压为1.0×105Pa,则吸盘的面积至少是_________m2。(g取10 N/kg)
11 小明设计了用吸盘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请帮助小明做好以下工作。

(1)请补充完整该实验相关步骤:
①如图9-3-20所示,将蘸水的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水平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
②用小桶通过细绳与吸盘挂钩相连接,向小桶中缓慢注入细沙,直到吸盘恰好脱离板面;
③用天平测出_________(写出相关物理量及其符号);
④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_(写出相关物理量及其符号);
⑤大气压强表达式为:p=_________(用上面填写的符号表示)。
(2)若使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的过程无误且读数准确,则本实验存在误差的原因是:(写出两个)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12 [苏州中考]如图9-3-21甲所示,王老师在圆柱形玻璃杯内装满水,用平滑的塑料薄片紧贴水面盖住杯口,压紧后将杯子倒置,水和塑料片都不会掉下来;接着将倒置的杯子悬挂在玻璃钟罩内,如图乙所示,用抽气机持续抽出钟罩内的空气,直至塑料片掉下。已知杯中水和塑料片总质量为100 g,倒置后杯和水与塑料片的接触面积为12.5 cm2。(不考虑分子间作用力)

(1)塑料片不掉下来说明了_________的存在,通过计算可知,当钟罩内气体压强降到_________Pa时,塑料片会掉下。(g取10 N/kg)
(2)王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抽气至钟罩内气压为30 kPa时,玻璃杯内出现了一些小气泡,继续抽气至钟罩内气压为 8 kPa时,塑料片就掉下了,请你对此时塑料片掉下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详解详析
1. C [解析] 茶壶盖上的小孔使壶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这样倒水时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壶外;吸饮料时,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从而进入口中;把药液注入肌肉,是靠活塞推动产生的压强;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强把水压上来的。
2. AD
3. A [解析] 不同地区的大气压一般不同,故A项正确;标准大气压的值等于76 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若气压变化,则气压值不一定等于76 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B项错误;同一地区,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小,故C项错误;同一地点的气压还与天气、季节甚至时间等因素有关,通常晴天时大气压比阴天时高,冬天大气压比夏天高,故D项错误。
4. A [解析] 试管内充满水,向上提起试管时,在试管口离开水面前,试管内水面上方没有空气,压强为零,试管外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足够支持着试管内的水柱,所以试管内仍充满水。
5. 大气压的作用 打开壶盖
[解析] 在密闭口A处扎了一个小洞,由于大气存在压强,酱油是倒不出来的;打开壶盖可以使空气进入壶内,这样酱油就能倒出来了。
6. 等于 大于 小于
7. AD
8. C [解析] 图甲中如果将吸盘戳个小孔,吸盘内外气压相等,吸盘便不能吸在墙面上,故A错误。图甲中吸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墙面对吸盘的支持力,因此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无法比较,故B错误。图乙中下面的吸盘受到大气对它的压力和钩码对它的拉力以及自身重力,受力平衡,故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和吸盘的总重力,即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C正确。在海拔更高的地区,气压减小,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小于钩码和吸盘的总重力,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不能再提起该重物,故D错误。
9. D [解析] 当把装满水的瓶放入盆景的水中时,由于大气压作用在盆景中的水面上,所以水不会从瓶中流出来,此时外界大气压等于瓶内水产生的压强;当盆景中的水面下降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内,瓶内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由于重力作用水会流出,一旦瓶口再次被水浸没,外界大气压强等于瓶内空气的压强与水的压强之和,瓶中的水又停止外流。如此反复,使水不会全部流出而能保留在瓶中。
10. 0.01 [解析] 玻璃板的体积:V=2 m×2 m×10×10-3 m=0.04 m3,
根据ρ=,可得玻璃板的质量:m=ρV=2.5×103 kg/m3×0.04 m3=100 kg,
平板玻璃的重力为G=mg=100 kg×10 N/kg=1000 N,
吊起平板玻璃时,其受到的拉力F1=G,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2=F1,
即F2=G,1.0×105 Pa×S=1000 N,
解得S=0.01 m2。
11. (1)③细沙、吸盘、细绳和小桶的总质量m
④吸盘的直径D

(2)①吸盘内有空气
②吸盘脱离水平板后还有少许细沙注入
[解析] (1)③用天平测出细沙、吸盘、细绳和小桶的总质量m,可求得其总重力:G=mg。
④用刻度尺测量吸盘的直径D,利用S=πr2求得吸盘压在水平板上的面积为S=。
⑤吸盘脱离平板时,细沙、吸盘、细绳和小桶的总重力等于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气压强p====。
12. (1)大气压 800 (2)塑料片由于受到气体向上的压力,所以才不会掉落,当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时,杯中出现了气泡,气泡会产生向下的压力,使得塑料片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变大,又因为罩内气体对塑料片的压力不断减小,当其减小到小于水、塑料片的总重力和气泡对塑料片的压力之和时,塑料片就会掉落。
[解析] 塑料片不掉下来是因为受到了大气的压力作用;水和塑料片的总重力为G=mg=0.1 kg×10 N/kg=1 N;由于大气压的存在使得塑料片不掉落,则临界状态为气体产生的压力等于水和塑料片的总重力,即F=1 N;则钟罩内气体压强为p===800 Pa。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小试身手
1 (多选)当两列高速列车相对驶过时,它们必须减速,否则车窗玻璃将有可能损坏,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现象,那么( )
A.碎玻璃将会飞向车内
B.车内压强低于车外压强
C.车内压强高于车外压强
D.碎玻璃将会飞向车外
2 如图9-4-13所示,用手轻轻捏住一张薄纸条,将一端放在嘴唇的下方,向前吹气,会看到纸条向______(选填“上”或“下”)飘动,这是因为纸条上表面气体流速比下表面的要  ______(选填“大”或“小”),纸条上表面气体压强比下表面的要______(选填“大”或“小”)。

3 如图9-4-14所示,使细纸条自然下垂,靠近水龙头流出的水流,小纸条将________(选填“偏向”或“偏离”)水流。这一现象说明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________。

挑战自我
4 [菏泽中考改编] 某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塑胶运动场上突然刮起龙卷风,将一名小学生卷起,如图9-4-15所示。龙卷风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人、动物等“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的原因是( )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大
5 在飞机设计、制造过程中,要进行风洞实验,用来收集分析有关数据。在某科学宫内,有一个风洞实验室,一架飞机模型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9-4-16所示。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15 N;当迎面吹着飞机模型的风速达到20 m/s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7 N。托盘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原因是气体在流速大的位置压强________;此时飞机模型受到的升力为________N。

6 [绥化中考] 如图9-4-17所示是两端开口的容器,从管左端吹气,在A、B两个管口处流体压强分别为p A 和p B ,则p A______(选填“>”“<”或“=”)p B 。



详解详析
1. CD [解析] 当两列高速行驶的列车相对驶过时,如果不减速,列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就会变小,即车内压强大于车外压强,就会形成一个向外的压力差,使车窗玻璃损坏,碎玻璃将会飞向车外。
2. 上 大 小
3. 偏向 压强越小 [解析] 细纸条靠近水龙头流出的水流时,水流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使水流与纸条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变小,所以纸条被压向水流。这一现象能说明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4. A [解析] 龙卷风内部空气流速大、外部空气流速小,造成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向内的很大的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地面上的人、动物等会被“吸”起卷入空中,故A正确,B错误。龙卷风不能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也不能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大,故C、D错误。
5. 小 8
[解析] 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为15 N,说明飞机模型受到的重力为15 N。对飞机模型吹风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变为7 N,示数减小。托盘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原因是空气在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在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飞机模型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升力,升力的大小为F′=G-F=15 N-7 N=8 N。
6. < [解析] 当从管左端吹气时,由于A管的横截面积比B管的横截面积小,所以A管口处的空气流速比B管口处的大,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pA小于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