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3 20:2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前预习学习案:(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任务)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原因
政治:
经济:
思想:
李贽的离经叛道
认真阅读课本,回答为什么李贽被称为一段思想家?


③否定“天理”的存在:提出万事皆出于两,源于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黄宗羲 1.思想特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2.主张:


(二)顾炎武 1.思想特色:倡导经世致用。
2.主张:
①发出 “ ”的呼唤.
②主张 ③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三) 王夫之 1.思想特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主张



影响(在课本上划出来)
自建网络结构



上课探究学习案:
一、基础知识梳理
二、重点内容探究:
一)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二: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三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四 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
材料五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



2)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思考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古代民本思想的异同及其原因
人君者以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按照作者的观点,古代君民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作者持哪一种观点?其观点在中国还有哪些人持有类似观点?作者在文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3)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材料中反映的古代民本思想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



4)、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



三)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和根源是什么?
主要思想 社会根源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四)总结: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8分)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分)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3分)



五)归纳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影响
创立
发展
主流地位
完善极端
批判继承

课后学习巩固案
1、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④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3.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4.(2019年浙江)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对”。始终所体现的情怀( )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第二卷(共40分)
6.(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BCCAB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
探究1)原先“天下为主,君为客”,后来“君为主,天下为客”。
2)黄宗羲的观点是“天下为主,君为客”;
孟子等先秦儒家主张“民贵君轻”。

①同:都认为民为邦本。都主张善待民众。
②异:上古重视“民”,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帝王的统治;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则包含有一定的“民主”成份,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设想。
③原因:具有相同点的原因,是他们都认识到了人民的作用;存在不同点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认识不同。
4)其思想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具有民主启蒙的作用。



姓名: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BCCAB
6、(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4分)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分)
(2)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2分) 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2分)
(3)共同点:强调社会责任感。(2分) 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4分)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