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45分钟练习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课件+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45分钟练习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课件+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4 08:05:04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三单元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后加餐练|
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同盟,其反封建的基础是(  )
A.经济利益一致 B.政治地位一致
C.思想观念一致 D.阶级出身一致
解析:选A 新贵族是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故A项正确;新贵族在政治和思想观念上是比较保守的,他们还有贵族的头衔,而当时的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方面比较激进,故B、C两项错误;新贵族是统治阶级,而资产阶级不是,故D项错误。
2.1688年英国议会策划宫廷政变,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形成“双王共治”局面。该历史事件是(  )
A.光荣革命 B.责任制内阁
C.议会改革 D.工业革命
解析:选A 从材料的时间以及“双王共治”的局面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指英国的光荣革命,故A项正确;英国责任内阁是在18世纪初期形成的,故B项错误;英国议会改革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以后进行的,故C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中期开始的,故D项错误。
3.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国国王时,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这一新誓词反映出(  )
A.议会至上原则 B.先王法律被废弃
C.国王统而不治 D.内阁专横局面出现
解析:选A 依据材料“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可知,国王的权利来自议会,反映了议会至上原则,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先王法律被废弃,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出现以后,国王才逐渐“统而不治”,故C项错误;内阁出现于1721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4.近代的《权利法案》重申了中世纪时期颁布的《大宪章》里面的内容,这就是将国王与贵族的权利分辨明晰。这反映了(  )
A.英国宪政发展一成不变
B.贵族势力遭受沉重打击
C.英国宪政发展尊重传统
D.国王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解析:选C 英国宪政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渐进性,不断进行调整,故A项错误;《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是对王权的约束,与贵族势力遭受打击无关,故B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重申《大宪章》的内容,可见英国宪政尊重传统,故C项正确;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才变成统而不治的虚君,故D项错误。
5.有人说:“英国革命前后,在传承中创新是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之一。”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通过革命处死了国王 B.不断进行殖民扩张
C.共和制度建立起来 D.议会制度逐步完善
解析:选D 处死国王不是政治智慧,故A项错误;殖民扩张和英国政体无关,故B项错误;英国没有建立共和制度,故C项错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继承了英国中世纪的议会制度,并且在革命以后逐渐完善,故D项正确。
6.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
A.内阁对议会负责 B.选举权扩大
C.两党制的完善 D.国王权力增强
解析:选A 英国议会掌握实权,下议院多数派领袖成为首相,但要对议会负责,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拥有下院的重要性,与B、C、D三项无关,均排除。
7.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一切法律条例,未经两院通过和国王批准均无效力。”这反映了当时(  )
A.议会开始拥有立法权 B.王权重新得到了加强
C.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D.英王已经成为“虚君”
解析:选C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议会掌握立法权,故A项排除;根据1689年《权利法案》的内容,国王享有行政权,故B项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法令要同时得到两院议会和国王同意才能生效,反映了国王与议会的相互牵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表明国王拥有批准法案执行权,故D项排除。
8.英国于18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责任制内阁,其与中国明朝时期的内阁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
A.国王权力进一步加强 B.内阁拥有立法权
C.国王权力进一步被架空 D.阁臣听命于国王
解析:选C 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国王权力是进一步削弱,故A项错误;内阁没有立法权,立法权属于议会,故B项错误;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C项正确;阁臣听命于国王,这是中国的内政和制度特点,而不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特点,故D项错误。
9.下图是英国农民、工人和资产阶级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a代表农民,b代表工人,c代表资产阶级),这反映了(  )

A.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B.农村经济的衰败
C.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D.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
解析:选A 19世纪初至19世纪末,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和资产阶级在社会中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而农民比重不断下降,且在1830年前后低于工人和资产阶级的比重,工人和资产阶级比例的上升,必然要求打破上层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把持议会的局面,议会改革势在必行,故A项正确;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农业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及史实,故排除。
10.历史学家在评论大英帝国的盛衰时说:“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多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没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
A.“统而不治” B.掌控议会
C.领导内阁 D.碌碌无为
解析:选A 在君主立宪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英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材料也体现出这一特点,故A项正确;国王不能掌控议会,故B项错误;领导内阁的是首相,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女王统而不治的特点,不是碌碌无为,故D项错误。
11.英国是世界史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材料二: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权力机制,指出推动英国进入君主“统而不治”时代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导致英国贵族政治越来越不合理?据材料二,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解决的英国议会制度的问题。
(3)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功经验。
解析:第(1)问,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权利法案》使得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二者共同享有政治权利,英国君主“统而不治”首先是由于通过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其次是英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最后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完善。第(2)问,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地位有所上升,但是他们的政治权力却非常小,以前的贵族政治越来越不能够满足需要,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就是为了解决议会席位分配不均,满足不了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问题。第(3)问,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英国政治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权力重心不断下移,英国是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来完成的,当然也通过了立法改革的方式。
答案:(1)权力机制:国王和议会共享政治权力。主要因素:颁布《权利法案》等法律限制王权;政党政治的兴起;责任内阁制的完善。
(2)原因:工业革命造就工业财富,工业资本家崛起;新的工人阶级人数众多,没有政治权利。问题:选举权狭小;议席分布不合理;选举方式腐败。
(3)演变趋势: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权力重心不断下移。成功经验:和平、渐进;立法改革。
|课后拔高练|
1.(2017·海南卷·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解析:选C 材料中这一事件没有反映出人民的权力的来源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没有体现出天赋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一事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而民主共和下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故B项错误;材料“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表明世袭的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体现君主立宪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议会、法律对王权的单向限制,不符合双向的权力制衡,故D项错误。
2.(2017·江苏卷·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解析:选C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与史实不符,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故A项错误;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上院的权力变小,结束了上院控制下院的局面,故B项错误;“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是保守势力让步的结果,故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16·全国Ⅰ卷·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选B 题干时间“1702年”是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表明议会有权制约国王,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在当时英国国王权力还很大,可以随便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还没有“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尚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内阁制基本确立于18世纪中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仍然拥有最高行政权,其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没有破坏《权利法案》,故D项错误。
4.(2015·全国Ⅰ卷·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解析:选D 材料体现出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是必须要让议会参与,这说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故选D项。光荣革命后国王的立法、司法、财政、军权等权力受到制约,但是保留了行政权,题干现象正是国王行使行政权的表现,故A项错误;立宪政体下,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制约,议会主权至上,国王无法再实行专权,故B项错误;题干讲述的是国王与议会的关系,不是内阁与国王的关系,故C项错误。
5.(2013·课标Ⅰ卷·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解析:选D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而在政变后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体现了光荣革命对英国君主世袭制传统的尊重,显示了光荣革命的合法性,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共25张PPT)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斯图亚特
共和国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立法权
统而不治
沃波尔
首相
行政大权
工业革命
议会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骄了之路
the road to pride
让学习更快乐,人生更精彩
第三单元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课后加餐练|
1.下图以函数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前至1875年的政体变化,说明法国走向共和的历程艰难。假定起点a为君主制,c、e 为君主立宪制,那么f应为(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帝制
解析:选C 法国大革命以来政局动荡,政体更替频繁,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激烈,如果a为君主制,c、e为君主立宪制,那么b、d、f所在的时期就应是共和制,故C项正确。
2.反映“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这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解析:选D 英国国王世袭,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不需要对国会负责,故B项错误;德国国家元首是皇帝,世袭制,故C项错误;法国符合题干材料所述,故D项正确。
3.有人抱怨说,法国1875年宪法只有两条,第一条:总统具有一切权力;第二条:总统不经内阁批准不能行使任何权力。对此正确的认识是法国(  )
A.共和制确立历经曲折 B.内阁凌驾于总统之上
C.议会制约总统的权力 D.内阁独掌国家行政权
解析:选C 从材料看不出共和政体的曲折历程,只能看出总统的权力特征,故A项错误;法国的内阁是由总统任命,故B项错误;法国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但是权力较大,而议会又可以通过内阁来制约总统,故C项正确;内阁不能独立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必须要受到总统任命,故D项错误。
4.下列对近代西方重要法律文献理解正确的是(  )
A.《权利法案》以成文宪法形式首创代议制民主
B.美国1787年宪法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结束了法国的君主制度
D.德意志帝国宪法肯定首相在政权中的主导地位
解析:选C “首创”的说法不正确,且《权利法案》是不成文宪法,故A项错误;“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18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民主共和制,结束了法国的君主制度,故C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确定了君主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故D项错误。
5.1879年6月,法国参、众两院做出了几项具有象征意义的决定:政府和议会重新迁回巴黎;确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法兰西国庆节。这些举措最深远的影响是(  )
A.维护了1789年革命成果
B.巩固了1875年宪法地位
C.从根本上防止君主制复辟
D.大力弘扬了共和文化传统
解析:选D A项和材料时间明显不符,故排除;巩固1875年宪法的地位,是对以前历史的影响,而不是对未来产生的影响,故B项排除;C项错在“根本”,故排除;材料中这几项规定维护了共和体制,弘扬了共和传统,故D项正确。
6.《全球通史》写到:“德国的工业化……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 B.各邦经济发展不平衡
C.邦国间战争相互损耗 D.资源贫乏成发展瓶颈
解析:选A 工业革命开始应该是在德国统一之前,当时政治上四分五裂是主要的阻碍因素,故A项正确;各邦经济发展不均衡、战争消耗、资源贫乏不是阻碍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故B、C、D三项错误。
7.有人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这种“精神”指的是(  )
A.彰显资本主义民主原则 B.保留本国旧专制残余
C.避免行政权力过于集中 D.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解析:选D A、C两项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不符,B项与美国1787年宪法不符,两部宪法都规定实行联邦制,从而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故D项正确。
8.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应分别是(  )



项目 法国共 和制 德国君主 立宪制
国家元首 ①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②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政府首脑 总统 ③
A.总统、世袭、皇帝 B.总统、世袭、宰相
C.总统、选举、皇帝 D.总统、选举、宰相
解析:选D 在近代法国共和制下,国家元首是总统,它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在德国君主立宪制下,政府首脑应该是宰相,故D项正确。
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德国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上,男女均有同等之公民权利及义务。”这表明德国(  )
A.民主立宪是虚 B.君主专制是实
C.人民有一定民主权利 D.实行共和制
解析:选C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德国人民有一定的民主权利,故C项正确; 从材料中无法反映德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及共和制内容,故A、B、D三项排除。
10.如图是某学生绘制的 1871 年之后的德意志帝国形象图。 绘制者意在强调德意志帝国(  )

A.保留君主的集权体制 B.四分五裂的政治现实
C.氛围浓厚的军国主义 D.两德统一的再次腾飞
解析:选C 从材料图片可以看出像一把枪,体现的是军事色彩,而不是君主集权制,故A项错误;材料明显讲到德国统一以后的形象,说明不是四分五裂,故B项错误;从材料图片的造型可以看出像一把枪,体现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氛围,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德国的统一,而不是现代德国的统一,故D项错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材料二: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
——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美德两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基本因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总结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据材料“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概括德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第二小问,联系美国和德国的史实,从美国的邦联体制的弊端、德国的统一与专制色彩入手分析其渊源即可。第(2)问,从历史传统和时代特色入手分析说明其影响因素。
答案:(1)特点: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德国——普鲁士在联邦中占主导地位。原因:美国——松散的邦联体制不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德国——普鲁士领导了德意志的统一与帝国的建立,且专制色彩浓厚。
(2)因素:历史传统、基本国情等。(或: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状况、思想观念)
|课后拔高练|
1.(2017·全国Ⅲ卷·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解析:选C 根据国民公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正式选举会议”“权威机关”“法庭”可知,国民公会掌握了国家的立法、司法等国家大权,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故A项错误;法国在1793年颁布共和国宪法,建立了共和国,实行的不是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也是民意的代表,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雨果小说对国民公会的描述,没有提到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故D项错误。
2.(2017·海南卷·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解析:选D 材料中德国老鞋匠借助皇帝的权威行骗,这一个别事件不能反映社会全貌,不能体现出德国社会秩序的混乱,故A项错误;1906年德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然具有专制色彩,但是并不同于专制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老鞋匠假扮军官骗取钱财的事,没有涉及政府官员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态度,不能反映出政府官员纪律松弛,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皇帝和军队在德国社会的至高无上地位,反映出德国社会军国主义的盛行和弥漫,故D项正确。
3.(2016·全国Ⅲ卷·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可知,法国在1875年确立的共和政体下政局更迭频繁,1958年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局不稳定的局面,故A项正确;法国1875年宪法就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没有体现议会的主要权力,即立法权被剥夺,故C项错误;法国实行多党制,这一变化与两党制无关,故D项错误。
4.(2015·江苏卷·16)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解析:选D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能表明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与“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不符,故A项错误;国家元首“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际惯例,不能充分体现是否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项错误;宰相同时是“联邦议会主席”,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表明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与“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相符,故D项正确。
5.(2014·江苏卷·1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解析:选D 联邦议会并不代表议员个人意志,议员代表的是各邦君主的意志,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是各邦君主权力的集中体现,发挥的性质是主权性质而非议会性质,不经过选民产生,故A项错误;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故B项错误;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等,是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的体现,故D项正确。




第三单元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课后加餐练|
1.在美国建国之初,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相比于掌握钱袋子的国会和手握枪杆子的总统是最弱的一个,没有实权。这说明在当时美国(  )
A.1787年宪法遭到破坏
B.法院无权制约国会和总统
C.联邦共和制尚未完善
D.联邦政府权力划分不明确
解析:选C 材料只是说美国最高法院的实权不大,并不能体现出宪法遭到破坏。只能说还不完善,故A项错误;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法院有权制约国会和总统,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建国之初的政治环境特征,说明当时的政治制度还不完善,故C项正确;材料说到国会掌握钱袋子,总统掌握枪杆子,说明权力划分很明确,故D项错误。
2.1787 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上,代表们唇枪舌剑,争论得异常激烈,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意见几乎完全一致。代表们争议最少的问题可能是(  )
A.美国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
B.国会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制
C.行政官由人民还是议会选举
D.黑人奴隶是否纳入征税范围
解析:选A 由于美国邦联政府软弱无力,无法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美国政治领袖们意识到,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以维护国家利益与主权,同时实行分权制衡,确保美国的共和体制,所以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大家几乎不讨论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故A项正确;在制宪会议上,会讨论国会的安排、人民的民主权利和黑人的权利问题,故B、C、D三项错误。
3.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

意见一 意见二 最终方案
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国王。 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 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
A.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
B.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
C.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
D.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解析:选B A项与材料中“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不符,故A项错误;最终方案综合了几种意见, 最终方案中“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体现了两者的制约平衡,故B项正确;材料中意见分歧是“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
4.萨姆·亚当斯曾打趣地说:“我跨进这座楼房时吓得绊倒在门槛上了。在我面前出现的是一个强大的全国性政府,而不再是一个各式各样的州的薄弱联盟。”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美国实行了(  )
A.联邦制        B.三权分立
C.总统制 D.两院制
解析:选A 材料是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改变了当时邦联的松散状态,美国建立了联邦政府,实行了联邦制,故A项正确;三权分立主要是中央政府的组织原则,故B项错误;总统制是中央政府的组织特征,故C项错误;两院制是国会的组织特征,故D项错误。
5.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相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较好地解决了中央权力的制约平衡
B.较好地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C.较好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D.较好地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选C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大大削弱了地方的权力,导致后来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美国的联邦制既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也赋予了地方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使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并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这主要体现了(  )
A.社会契约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解析:选D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并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要注意“人民”“人口”等关键的字眼,这主要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思想,故D项正确。
7.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这一观点主要基于1787年宪法(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确立了权力制衡原则
C.规定的总统权力过大 D.没有废除奴隶制度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君主制的‘新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身兼国家元首、行政首长、立法领导、三军总司令,又是执政党领袖,权力很大,故C项正确。
8.美国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下级法院的法官忠于职守者,得终身任职。”美国实行法官任期终身制是为了(  )
A.确保司法独立 B.限制总统权力
C.体现议会主权 D.维护民主共和
解析:选A 美国法官终身制有利于保证法官职位的稳定,以防受到外界因素,特别是行政的干扰,确保了司法独立,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总统权力的制约,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议会的权力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出三权分立的特点,看不出维护民主共和的特征,故D项错误。
9.19世纪上半期,美国政坛上逐渐形成了两党制。这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相互竞争,利于选出优秀人才
B.轮流执政,满足民众某些利益
C.分权制衡,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依法行政,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正
解析:选C 美国两党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实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只是在一些政见上存在分歧,但两党在选举中由于相互制约,一定程度上形成分权制衡的特点,有利于保障民主制度,故C项正确;美国的选举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不是以人才为标准的,故A项错误;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不管哪个政党上台,实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B、D两项错误。
10.有学者说:“美国很美,却难以效仿。”其最难以效仿的是(  )
A.别具一格的美国模式 B.独立不羁的美国精神
C.卓有成效的联邦体制 D.因地制宜的土地制度
解析:选A B、C、D三项从经济制度、文化、政治的一方面表述了美国发展模式,都不全面,均排除,A项正确。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行政方面,要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切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诰、敕、旨、上谕、朱批等,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允许有任何抗拒、违犯、持异议。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章和则例,作过频繁的修订补充。任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吏的人事权,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里,中央政府至今只管理少数值得它特别注意的事务。它不参与管理社会的次要事务。它甚至没有这样的想法。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因此,专制在一个点上可能是大大加强了,但未扩及到面上……全国的多数。尽管其激情动人,其倡议振奋人心,也无法在全国各地以同样方法在同一时间使全体公民服从它的意旨。当代表多数的中央政府发布国家命令时,必须责成一些官员去执行命令,但这些官员并不总是隶属于它,它也不能每时每刻予以指导。
——摘编自托克维尔(法)《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中国相比较,美国政治制度的进步性,并对此作一简要评述。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要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切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得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据材料一中“明清两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得出官制变动频繁;据材料一中“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得出各级监察力度增强;结合明清时期政治制度所学知识,得出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和地方行政体系趋向完备。第(2)问,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并从原因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评述。
答案:(1)特点: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官制变动频繁;各级监察力度增强;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和地方行政体系趋向完备。
(2)进步性;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宽松;地方官员和公民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利。评述:未经历封建君主专制和深受启蒙思想的熏陶,是决定美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因素;1787年宪法是美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联邦制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
|课后拔高练|
1.(2018·海南卷·18)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解析:选D 据材料“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内阁成员是因为腐败而被迫辞职,与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无关,故A项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秉持相同的阶级立场,故B项错误;当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并非权力的中心,故C项错误;据材料“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当时美国民主党利用其控制的众议院制衡共和党,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
2.(2017·全国Ⅱ卷·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解析:选C 材料涉及的是联邦政府内部总统和内阁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1787年宪法,总统和内阁有明确的权限划分且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故B项错误;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故C项正确;美国总统亚当斯和内阁成员都属于联邦党人,两者政见不同属于联邦党派内部的斗争,故D项错误。
3.(2017.4·浙江卷·20)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  )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解析:选D 大州和小州的利益之争、南方和北方的权力之争、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B、C三项错误;材料“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说明是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限之争,故D项正确。
4.(2016·海南卷·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解析:选C 参议院代表由各州两名代表组成,在国会中代表各州的利益,不是少数人利益,故A项错误;众议院代表根据各州人口分配名额,与参议院相互制约,并不是分享联邦权力,故B项错误;参议院的代表由每州各派两名代表组成,充分尊重了各州的权利,使每个州在政府有充分的话语权,体现了联邦制原则,而国家权利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体现了共和制原则,故C项正确;美国参众两院主导立法权并相互制约,不只是众议院主导,故D项错误。
5.(2014·全国Ⅰ卷·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同白人同等的权利,这就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违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共30张PPT)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君主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共和政体
间接选举
立法权
联席会议
行政
参议院
资本主义
王朝战争
元首
议会
成年男子
联邦议会
军事
专制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骄了之路
the road to pride
让学习更快乐,人生更精彩
xy
(共30张PPT)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邦联
启蒙思想
外交
地方分权
众议院
政府首脑
司法解释权
资产阶级
分权与
奴隶制度
制衡
共和制
民主党
资产阶级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骄了之路
the road to pride
让学习更快乐,人生更精彩
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