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课后加餐练|
1.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无产者发出号召。从社会演变的物质基础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得益于( )
A.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前人的理论成果
C.工人阶级的斗争 D.马克思、恩格斯的潜心研究
解析:选A 以上四项都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条件,但题干要求是“从社会演变的物质基础看”,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分别是理论来源、阶级基础和个人作用。
2.傅立叶认为,雇佣劳动是“复活了的奴隶制”,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他第一次指出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引起的危机。傅立叶旨在( )
A.阐述社会发展的规律
B.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恶性
C.同情劳动者的愚昧无知
D.唤醒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
解析:选B 材料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不是阐述社会发展规律,故A项错误;材料指出生产过剩的危机,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劳动者愚昧无知的同情,故C项错误;材料重点是针对资产阶级的经济危机的评述,体现不出对工人阶级的呼唤,故D项错误。
3.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机器大生产 D.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选C 西方国家并不都是通过暴力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排除A项;西方代议制民主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无产阶级不可能通过代议制民主掌握国家政权,排除B项;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而当时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机器大生产,故C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不是资产阶级锻造,排除D项。
4.“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具有空想性 B.与时俱进性
C.不成熟理论 D.僵化和保守
解析:选B “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说明马克思主义在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不断丰富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故选B。
5.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设定了“同归于尽”的历史命运。对“同归于尽”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两个阶级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B.两个阶级势均力敌且无法分出胜负
C.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不存在阶级
D.无产阶级将取代资产阶级并成为统治阶级
解析:选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设定了同归于尽的历史命运”表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不存在阶级,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6.有人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我们为什么不使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该观点认为《共产党宣言》( )
A.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B.非常容易导致过激行为
C.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D.是当今世界的最佳选择
解析:选A 依据材料“我们为什么不使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可以看出,该观点强调《共产党宣言》对后世的影响,说明它具有现实意义,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1871年公社史》写道:“在市政厅门前的中央搭了一个大讲台……兰维埃高声喊出:‘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了!’20万人出自内心地齐声高呼‘公社万岁!’”材料中的“公社”成立于( )
A.希腊雅典 B.法国巴黎
C.俄国彼得格勒 D.德国柏林
解析:选B 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巴黎公社,故选B项。
8.巴黎公社委员会每逢开会时,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规定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体现群众的直接意愿 B.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
C.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D.缺乏稳固的领导核心
解析:选D “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说明巴黎公社没有统一的领导,随意性较强,故D项正确;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巴黎公社并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故B项错误。
9.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 )
A.它是欧洲的第一次大规模工人起义
B.它没有成功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C.它是在法国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爆发的起义
D.它是在准备不充分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解析:选C 因为当时无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还没有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0.当时大多数法国人拥护和信任的是资产阶级共和派,全国各地极少出现起来支援巴黎公社的斗争,广大人民对此更不理解。这说明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 )
A.缺乏群众基础 B.没有掌握经济大权
C.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D.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解析:选A “当时大多数法国人拥护和信任的是资产阶级共和派,全国各地极少出现起来支援巴黎公社的斗争,广大人民对此更不理解”表明巴黎公社缺乏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使皮子柔软)。
——《资本论》第1卷
材料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刘祚昌《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剧中人的面貌”在什么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什么思想精神,其作用如何?
解析:第(1)问,结合相关史实概括作答。第(2)问,结合《共产党宣言》中阐明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和原则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的“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概括措施体现的思想,依据每项措施概括其作用。
答案:(1)领域:生产领域。变化:从自由、平等到不自由、不平等(或受压迫、剥削)。
(2)根本措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思想精神:民主、平等。作用: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剥削阶级。
|课后拔高练|
1.(2018·全国Ⅰ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解析:选A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而正义者同盟接受了这些,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题干中的时间是“1847年”,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在这一变化前后并未发生改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2.(2018·天津卷·7)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解析:选D 马克思不是预见家,题干提及的“在危机期间”是工业革命后发生的多次经济危机,如1825年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根除经济危机的关键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故B项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故C项错误;《共产党宣言》分析了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资产阶级的错误应对,表明资本主义已经阻碍着生产力发展,故D项正确。
3.(2014·广东卷·21)“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
解析:选B 《四月提纲》是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指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它对于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不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它为各国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工人运动的状况反映了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状况,而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状况又取决于该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故B 项正确;《大抗议书》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议会与王权斗争的产物,与工人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与工人运动无关,故D项错误。
4.(2014·上海卷·18)“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
A.《政府论》 B.《共产党宣言》
C.《乌托邦》 D.《共同纲领》
解析:选B 关键信息“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符合《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观点、人的自由发展等观点,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共29张PPT)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沙皇专制
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七月流血事件
彼得格勒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土地法令
工兵苏维埃
帝国主义
社会主义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骄了之路
the road to pride
让学习更快乐,人生更精彩
第五单元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课后加餐练|
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是因为( )
A.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最为强大
B.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最成熟
C.俄国各种社会矛盾都空前尖锐
D.俄国工农之间的联盟最巩固
解析:选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出现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各种矛盾的交织,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故选C项。
2.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沙皇政权。促成这一“奇迹”的因素主要是( )
A.列宁的英明领导 B.“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
C.四月提纲的提出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解析:选B 列宁是在1917年4月才回到俄国,没有直接领导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使得革命不可避免,因此二月革命很快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故B项正确;《四月提纲》的提出是在二月革命之后,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是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之后,故D项错误。
3.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他( )
A.正确分析到了当时俄国的国情
B.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指明了方向
D.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解析:选B 普列汉诺夫并没有对俄国当时国情正确分析,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以看出,普列汉诺夫认为当时俄国缺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条件,故B项正确;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指明了方向的是《四月提纲》,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二月革命就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4.如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列宁使用此身份证回俄国的主要目的是( )
A.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
B.建立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C.号召人民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D.组织暴力革命推翻俄国政府
解析:选D 注意题干时间“1917年8月9日”,这是在“七月事件”后,当时临时政府大肆逮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列宁等人被迫转入地下活动,组织暴力革命推翻俄国政府,故D项正确;A、B两项是二月革命时期,不是直接背景,排除;C项是指“四月提纲”,不是直接背景,排除。
5.下面为1917年不同月份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区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情况表。这反映了( )
1917年5月彼得格勒 1917年7月莫斯科 917年9月彼得格勒 1917年10月莫斯科
得票率 20% 11% 33.5% 51%
A.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临时政府
B.和平夺权成布尔什维克的目标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意专制
D.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日益发展
解析:选D 依据题干表格中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区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总体上在增长,可知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日益发展,故D项正确;1917年7月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从1917年7月流血事件后,布尔什维克的方式由和平转变为暴力,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6.1917年11月3日,俄国临时政府暗地里下令,从分散在各地的师团里把那些最忠顺于它的团抽调到彼得格勒来。士官生的炮兵部队被调来冬宫驻防。此时的俄国( )
A.十月革命进入最后阶段
B.广大人民争取和平夺权
C.苏维埃中央政府已建立
D.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夜
解析:选A 冬宫是俄国十月革命中双方最后争夺的关键地点,攻占冬宫标志着十月革命基本结束,故A项正确;B项明显错误,排除;苏维埃中央政府是在攻打冬宫的同时建立的,故排除C项;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排除D项。
7.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意义体现在( )
A.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给现代化道路探索提供了新案例
C.推动了中国救亡运动走向高涨
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解析:选D 注意限定词“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A项不是该角度,排除;B项主要是从俄国的发展角度而言,排除;C项体现了十月革命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大影响,但也不是最符合题意,排除;十月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
8.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人民政权通过的决定中,最能反映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水平的选项是( )
A.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战争
B.建立人民委员会取代临时政府
C.土地国有,劳动者使用
D.选举列宁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解析:选C 十月革命后,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是从根本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劳动者使用”能体现这一区别,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无法体现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排除。
9.十月革命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高于巴黎公社革命。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 )
A.巴黎公社未能建立全国政权
B.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强大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无产阶级的不断成熟
解析:选D 十月革命时期,俄国已经是帝国主义国家,而且无产阶级政党和科学理论已经产生,故D项正确;A、B、C三项只是外在区别,排除。
10.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解析:选C “过去的残物”指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政权,故A、B两项错误;“新途径”是指社会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D项错误。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放弃革命的。”
材料二: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材料三:攻打冬宫的起义部队向冬宫进发,爬过木柴堆成的街垒,踩到原来守卫在这里的士官生丢弃的枪支,发出胜利的欢呼,狂涛怒潮般的人群拥进冬宫……脚下的人行道上堆积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所发的两枚炮弹击中冬宫屋檐时崩碎的泥灰,这是冬宫受到炮击时唯一的损失。
(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苏东剧变后,俄罗斯出现否定十月革命的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少数职业革命家精心策划的政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解析:第(1)问,据材料“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会放弃革命的”可以得出材料表达了不放弃革命的坚定信念,据材料“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可以得出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民众的意愿等,据材料“攻打冬宫的起义部队向冬宫进攻”可以得出所述为十月革命攻占冬宫的情形。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作答,一是依据材料对题中观点进行否定或肯定,二是对题中观点进行说明。
答案:(1)说明:材料一:表达了俄国士兵不愿在“一战”前线白白送命,但不放弃革命的信念。材料二:指出布尔什维克党代表民众的意愿。材料三:说明起义部队向冬宫进发并取得胜利。
(2)评析:①这一观点是极端错误的。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士兵们不需要战争,希望革命。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因此得到广泛支持。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勇敢推翻反动的临时政府,渴望建立一个新的平等政权。
②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是历史的必然。首先俄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其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使得俄国各种矛盾激化,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沙皇专制,人民群众才有解脱的希望。
③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心声。十月革命是俄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绝非几个人精心策划出来的。苏联的解体有着众多的原因,不能由此否定伟大的十月革命。
|课后拔高练|
1.(2018·海南卷·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
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解析:选B 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江苏卷·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解析:选C 材料“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革命的任务和方式逐步明
确,故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信息“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不符,均排除。
3.(2014·海南卷·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解析:选A 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题干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临时政府还存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
4.(2013·江苏卷·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选C 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是由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故A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题干革命的要求,均排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故选C。
(共28张PPT)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知 识 点 判 断
课前自检自查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前自检自查练
资本主义制度
空想社会主义
德意志
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
科学
公社委员会
熟练工人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学考基础合格练
课时加餐拔高练
点 击 进 入
首页
末页
骄了之路
the road to pride
让学习更快乐,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