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二)
初一年级 生物学
为什么患有慢性肠胃炎的病人会有以上症状呢?
打饱隔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
唾液腺
胰腺
胃腺
肠腺
肝脏
三分钟之后,A杯中的绵白糖完全溶解,
六分钟之后,B杯中的白砂糖还没有全部溶解。
预测比白砂糖更大的糖块的溶解时间及比绵白糖还小的糖颗粒的溶解时间。
为什么小颗粒比大颗粒溶解的快呢?
胆汁将大的脂肪粒变成微小的脂肪粒对脂肪的消化有何帮助呢?
清水+花生油
胆汁+花生油
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胆汁的乳化
小肠蠕动
胃蠕动
各部位的物理性消化对食物的消化有什么共同意义?
均让食物变的更小,增大了食物与消化液中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消化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效率。
人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200毫升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大致分泌的消化液数量表
消化腺 消化液 分泌量
(毫升)
唾液腺 唾液 1500
胃腺 胃液 2000
肝脏 胆汁 500
胰腺 胰液 1500
肠腺 肠液 1500
食物不进入肝和胰!
胆管
胰导管
十二指肠
人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200毫升水的情况下消化腺大致分泌的消化液数量表
消化腺 消化液 分泌量
(毫升) 作用部位
唾液腺 唾液 1500 口腔
胃腺 胃液 2000 胃
肝脏 胆汁 500 小肠
胰腺 胰液 1500 小肠
肠腺 肠液 1500 小肠
棉绒毛巾
光滑的布
光滑的布
棉绒毛巾
光滑的布
棉绒毛巾
光滑的布
棉绒毛巾
光滑的布
棉绒毛巾
光滑的布
棉绒毛巾
小肠
大肠
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①小肠约5-6米长。
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小肠绒毛细胞的细胞膜向外突出形成微绒毛。
③小肠绒毛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④小肠绒毛壁及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细胞组成。
吸收
小分子营养物质经消化道内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大肠的结构特点:
大肠只有约1.5米,且其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少,吸收面积小。但大肠内径宽阔,适于储存食物残渣。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唾液淀粉酶
肠、胰淀粉酶
肠、胰麦芽糖酶
胃蛋白酶
肠、胰蛋白酶
肠、胰肽酶
胆汁乳化
肠、胰脂肪酶
甘油、脂肪酸
氨基酸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维生素
大肠
小肠
吸收绝大部分
吸收
少量
小肠细长、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绒毛
使食物消化时间延长
吸收面积巨大
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便于物质透过
小肠是主要的
消化和吸收器官
小结
下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尝试解读消化曲线
巩固练习
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取营养,研究者常采用体外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揭开“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的奥秘。为研究淀粉能否直接被吸收,研究小组采用如下右图的装置,并在长颈漏斗内加入了淀粉和葡萄糖的混合液,检验结果如下表。
液体 加入碘液 尿糖试纸检验
漏斗内 变蓝 +
烧杯内 不变蓝 +
(注: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自由通过,尿糖试纸可检验
葡萄糖而不能检验淀粉,“+”表示有葡萄糖存在)
①装置中半透膜模拟的是细胞的什么结构?
②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巩固练习
(1)蛋白质最终在小肠中被分解为 。但小麦中还含有一种麸质蛋白,很难被人体彻底消化,会引发部分人群过敏,进而引起小肠绒毛萎缩。小肠绒毛是图中的 (填序号),绒毛的减少将会降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 作用。
(2)脂肪的消化离不开肝脏,右图为肝实质细胞图。肝实质细胞分泌的 ,通过胆小管最终流入 ,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
与脂肪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人体对脂肪的消化。
氨基酸
②
胆汁
小肠
脂肪酶
吸收
②
①
肝实质细胞
有些病人由于患肠梗阻,不得不切除了全部小肠,从而丧失了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的能力,只能靠每天注射全肠外营养液生存下来。请思考
(1)为何切除全部小肠就不能从食物中摄取营养?
(2)病人注射的营养液里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解释现象1
解释现象1
因为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没有了小肠,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程度都非常有限,所以病人无法从食物中摄取营养。
病人注射的营养液中可能含有葡糖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这些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从而为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原料。这样细胞才得以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以供病人的生命活动所需。
资料1:吸收不良综合征人群当中,老年人占比最高。
资料2:有慢性胃炎、肠炎、胰腺炎、肝炎等相关器官病变的人,吸收不良。
资料3:肠道内的益生菌减少,会导致吸收不良。
探究导致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
解释现象2
解释现象2
老年人细胞老化
绒毛缩短或减少
吸收不良
胃、肠、胰、肝炎
消化液或消化酶减少
消化不良
肠道益生菌减少
消化酶减少
绒毛缩短或减少
消化和吸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正常运行,需要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协调配合,仅靠小肠这一个器官是无法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的。
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也为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驾护航。
解释现象2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一种多糖,比较难以消化。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但一些植食性动物的小肠非常长,约为身体(躯干)长度的8~10倍,而且肠道壁多纹路皱褶,且其肠道内有能帮其合成纤维素酶的细菌。肉食性动物,相对“简短”,小肠长度大约只相当于身体长度的3倍,而且没有很多皱褶。有人推测植食性动物小肠长,有利于促进其食物的消化,你认为他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解释现象3
消化的概念
纤维素酶
打破细胞壁
小肠长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
小肠的蠕动时间长
食糜与纤维素酶接触面积更大
食糜与纤维素酶接触时间更长
提升了消化效率
解释现象3
拓展1
1.从肠道吸收来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营养物质,经血液汇集到肝脏,在肝脏实现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相互转化。
2.肝脏将暂时不用的葡萄糖合成糖原,贮存起
来以备需要。
3.肝脏能合成大部分的血浆蛋白。
4.肝脏是多种维生素贮存,转换的重要场所。
5.胆汁富含胆盐,不仅能乳化脂肪,还能协助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肝脏的功能
拓展2
胆结石的形成
1.胆囊切除后,还有胆汁吗?
2.是不是对人没有任何影响?
3.切除胆囊后,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拓展2
拓展3
阑尾是位于盲肠内侧的蚓状突起,是一端闭锁、游离的结构;盲肠与小肠相接,是大肠最开始的一段。现代医学研究对阑尾功能有许多新的认识,阑尾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可有效防止肠炎发生,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自选任务
请同学们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
1.用身边的材料如A4纸、橡皮泥或彩陶等,制作小肠内壁结构模型。
2.绘制小肠内壁结构图。
*突出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