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人教版(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生物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人教版(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3 14:3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初一年级 生物学

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而来,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国内疫情基本被控制住,但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苗投入使用还需时日,我们只能用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特殊时期,居家学习的我们应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呢?
思考:疫情期间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营养,怎样才能 “吃出健康,吃出智慧,吃出安全”呢?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运动
1.有些人不吃早餐。这种习惯好吗?为什么?
低血糖
消化系统功能减弱
营养不良
抵抗力下降
2.早餐吃的少,可以多吃午饭来弥补。这种观点对吗?
评价饮食习惯

评价饮食习惯
3.有些人偏食,挑食,不爱吃蔬菜,这种习惯好吗?有哪些危害?
营养摄入不全面
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
不吃蔬菜引发便秘、维生素缺乏症


4.有的同学每天早餐总是以油炸食品为主,他们这样的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
营养结构单一,缺乏维生素与无机盐
油炸食品含糖类和脂肪较高,极易导致肥胖,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
评价饮食结构

5.有些人用饮料代替水。这样好吗?为什么?
饮料含糖较多,影响正餐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碳酸饮料中的磷酸、碳酸较多,过量饮用会
腐蚀牙齿,减少钙的吸收,影响骨骼发育。
评价饮食习惯

6.饭菜多加盐,嗜好重油重盐的习惯好吗?
高盐饮食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儿童、青少年应适当减少。
评价饮食习惯
营养失调
计算方法 评价指标(体质指数BMI)
体重(kg)/
身高的平方(米) 营养不良
<18.5 正常
18.5~23.9 营养过剩
>24
营养过剩
营养不良
不良的饮食习惯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营养失调


合理营养
合理营养: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全面——种类齐全(6+1)



平衡——量要合适
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
每类食物每天至少12种,每周至少吃25种食材
三餐均衡,早中晚餐能量分别占30%、40%、30%
合理营养
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例。
图中膳食宝塔的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反映了什么?
主要提供糖类(淀粉)
主要提供蛋白质
主要提供蛋白质
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
主要提供脂肪
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
作用 营养物质 食物来源
能量 糖类 谷薯类,水果
细胞结构 蛋白质,脂质 禽畜肉,鱼,蛋,奶
激素,酶,
神经递质 蛋白质,胆固醇,维生素,无机盐 禽畜肉,鱼,蛋,奶
豆制品,水果,谷薯类
促进胃肠蠕动,减少糖、脂质的吸收 膳食纤维 蔬菜,杂粮
吃出健康
谷薯类主食——能量供应
畜禽鱼蛋——蛋白质构建身体
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与无机盐
奶制品——补充蛋白质和钙,促进骨骼发育
居家学习期间,要“吃出免疫力”,请你尝试提供居家饮食建议。
吃出健康
1.主食粗细搭配(250-400g)
2.多吃新鲜果蔬(500g以上)
3.鱼禽肉蛋足量(150-200g)
4.烹调蒸煮为主,控油控盐
5.足量饮水(1500-2000mL)
“吃出免疫力”居家饮食建议:
资料分析
资料一:疫情期间,人们被焦虑、恐慌的情绪挟持着,人人自危。尽管人类对新冠病毒普遍易感,但糖尿病患者是我们更应关注的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差,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肺部炎症进展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死亡风险也更大。
资料二:糖尿病人对糖类的吸收、利用有障碍,日常饮食需要控制糖的摄入。调查显示,糖尿病有低龄化趋势,目前我国“小糖人”的年发病率增长超过14%。引发糖尿病的因素很多,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年轻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紧张的生活节奏是糖尿病低龄化的重要诱因。
营养食谱设计与评价
疫情期间,请你为患糖尿病的某同学量身定制一日三餐的食谱。
食谱一:
早餐:牛奶250ml(1袋)、鸡蛋1个、主食(馒头)75克;
午餐:主食(杂合面烙饼)100-150克,水煮虾100克,醋烹豆芽菜;
晚餐:主食(米饭)100-125克,肉沫烧豆腐,蒜蓉菠菜。
食谱二:
早餐:果汁300ml(1杯)、汉堡1个;
午餐:主食(米饭)100-150克,糖醋排骨100克;
晚餐:主食(米饭)100-125克,红烧肉100克,西红柿炒鸡蛋
评价下列两个食谱,哪个更适合患糖尿病的同学?并说明理由。
饮食建议
疫情期间,同学们居家进行线上学习,为保护学生的视力,请你为同学们的饮食提一些建议。
保护视力——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B2 多吃牛奶、鸡蛋、猪肝、黄绿色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疫情期间,同学们居家进行线上学习,为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请你为同学们的饮食提一些建议。
提高学习效率——为大脑补充营养
蛋白质——构建大脑结构,多吃鱼禽肉及豆制品
卵磷脂——增强记忆力,多吃肉蛋奶、动物肝脏、坚果等食物
维生素——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饮食建议
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1.含有五类食物,比例合适
2.考虑当地常吃的食物种类
3.考虑家长的身体健康状况(高血糖等)
4.能亲自烹调,给每道菜取个好听的名字
5.分析其中的一种食物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及其被消化、吸收的过程



资料
野生动物与食品安全
资料一:2020年1月22日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提出:新冠病毒与2017年2月从国内的蝙蝠中采集到的基因组序列相似度为88%。研究者据此初步判断该病毒源头的宿主很可能是蝙蝠。研究者已在蝙蝠身上发现了100多种病毒。蝙蝠一般不会直接将病毒传播给人类,而是先传播给一些与之接触的野生动物,如竹鼠、果子狸等,通过这些动物才会传播到人身上。
野生动物与食品安全
蝙蝠具有超强携带病毒的能力,能够传播病原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这是蝙蝠的过错吗?
你怎么看待传染病从野生动物传染到人?

资料二:吃野生动物的人大多固执地认为,野生动物对人体具有独特的滋补和食疗作用。科学研究证明,野生动物中的营养物质与家禽、家畜等并没有区别。吃野生动物不但没有特别多的营养,野生动物体内的病菌或寄生虫反而会通过食物链的作用传入人体。人类70%的传染病主要来自其他动物,目前已经发现人兽共患的传染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禽流感、口蹄疫、结核病等。

人类大量捕杀、滥食野生动物的后果有哪些?
野生动物与食品安全


食物

食物链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来源
生物圈的状况

影响
影响

食品安全

资料
“危险辣条”在食品安全的哪些环节出现问题?

食品安全
生产、加工


A级
AA级
识别食品安全相关标志
食品安全

你购买食品时,关注食品包装袋上的相关信息了吗?请你就课前收集的包装袋进行解读,学会安全购买食品。
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①营养成分;②食品生产许可证号;③生产日期和保质期;④添加剂;⑤生产厂家和厂址等
食品安全
新鲜程度,检疫合格印章

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引起人类神经系统的中毒
食物中毒: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毒蝇鹅膏菌含有植物性的生物碱,可损害肝、肾、心脏及神经系统

特别提醒:食物中毒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发芽的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激增,使用后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食品安全
全世界食物中毒致死案例中,占比最多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保持清洁
生熟分开
烧熟煮透
保持安全温度
用清洁的水和食材
食品安全

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食品
污染

添加剂
防腐剂
杀菌剂
调味剂

厨房、炊具

油盐等调料
生产
运输、加工、储存
烹饪


放射性污染

食物

食物链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来源
生物圈的状况

影响
影响


食品安全
走进生活,迁移应用

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少,可放心购买。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一定科学。果蔬上有虫眼,不能证明果蔬上没有喷洒过农药。有虫眼的果蔬,可能是长虫后打了农药,也有可能是虫子没有被农药杀死。
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中的有毒物质会大量积累在家禽家畜的体内,这不仅会影响家禽家畜的生长发育,而且人吃了这样的家禽家畜,有毒物质也会进入人体,危害人体的健康。
生物富集
走进生活,迁移应用
小结

合理营养和
食品安全

合理
营养
食品
安全

包装食品和生鲜食品
食品的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等过程
营养要全面
营养要平衡

实践活动
设计一份关于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的调查问卷,制作成二维码,在全校或社会开展一次调查,将调查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 (问卷内容自行设计,可参考右边框架)
思考:如何纠正自己的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