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例7-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26页,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例7。
二、学习目标
1.借助抓豆子情境,通过计算、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建立数学模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准备
铅笔、橡皮、练习本、学习任务单、3个纸盒。
四、个人学习任务
(一)复习链接
1.知识回顾:
上周我们重点学习了:
加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练习巩固
527+186+73 579-24-76 250×21×4 12×35×2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模型
(1)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抓豆子游戏:根据抓豆子的过程,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先后抓,一共抓出多少粒豆子?
同时抓,一共抓出多少粒豆子?
(2)根据抓豆子游戏过程,感悟算式的意义。
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结合游戏过程,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10+20”表示
“×3”表示
“10×3”表示
“20×3”表示
“+”表示
2.建立模型
(1)根据游戏,写等式
活动1:你能根据下面表格里的数据,结合两种抓法的演示,边玩游戏边生成等式吗?
温馨提示:可以用左手表示,右手表示。
每次抓的数量 每次抓的数量 抓的次数 等式
30 50 4
(2)自主模拟,写算式
活动2:继续模拟抓,你还能列出这样的等式吗?至少写3个。
每次抓的数量 每次抓的数量 抓的次数 等式
(3)想象抓,写等式
活动3:如果不抓,直接想,不限制时间,你又能写出多少个等式?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每次抓的数量 每次抓的数量 抓的次数 等式
(4)生成模型
思考:你能想办法用一个式子表示上面所有的等式吗?试着写一写。
(5)你能用自己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3.沟通联系
想一想,你在以前的学习中,哪里用到过乘法分配律?
4.探究算理
你能借助方阵图,解释乘法分配律其中的道理吗?
如果把一个小正方形看作是标准,也就是整数1,一共有多少个1?
5.全课小结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研究乘法分配律的?
(三)跟进练习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P26做一做)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2.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P28第6题)
103×12 20×55 24×205
(四)课后作业
1. (P27 第5题)
2.下面每组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选择其中的一个算出得数。(P28第7题)
(1) 25×(200+4)
25×200+25×4
(2) 265×(95+5)
265×95+265×5
(3) 35×201
35×200+35
3.拓展研究
请结合抓豆子游戏。
思考:如果一个往里抓,一个往外拿,抓和拿的次数相同,试着玩一玩,写出你的发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