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3 20:2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及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了解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2)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的民族观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使学生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3.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一是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本课难点:本课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二、教法
1.直观教具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展现历史人物、史实材料等,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突出教学重点。
2.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归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讲述法.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进行讲述,引导使学生把思路搞清。
4.分组讨论法,通过讨论正确的评价澶渊之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法
本课涉及到的少数民族较多,需要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另外,对重要的史实,可以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掌握。
四、教学过程?
1、导课:
?①一堂课成功与否,开头抓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的胃口很关键。所以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青牛白马的故事引出问题“你知道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传说吗?历史上他们曾建立了什么政权?等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以此导入新课。
2、新课:
(1)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②关于契丹的兴起:多媒体显示“契丹人引马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和分析契丹兴起和逐步强大的原因,多媒体显示契丹的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学生阅读教材后完善。
③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多媒体显示“赵匡胤”图,讲故事“黄袍加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掌握北宋的建立(时间、人物、首都)及意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小故事“杯酒释兵权“让学生认识到北宋建立者赵匡胤的机智和谋略。
历史小故事的搜集整理及讲述,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并延伸了课堂教学,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紧密结合,突破难点,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④辽和北宋的关系。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澶州之战教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北宋在澶州打退了辽军,却要与辽讲和,并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教师提供史实资料(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从辽宋的力量对比上去思考,结合“动脑筋――对澶渊之盟的评价”,组织学生辩论,将学生分正反两方。以此为突破教学难点。
⑤要让学生认识到,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的产物。由此归纳出宋、辽“先战后和”的并立发展关系。
⑥多媒体显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指出西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相关情况,由学生总结出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首都、宋夏和战。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关系,可以结合地图从空间上制作简易图示来掌握本课的政权对立及其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通过此图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明了地掌握辽、北宋、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形势,指出北宋并不是一个统一全国的王朝。
3、小结:让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小结,(按时间顺序填写)教师多媒体总结展示。

政权名称 建国时间 民族 杰出首领(建立者) 都城(古今对照)
辽 ? ? ? ?
北宋 ? ? ? ?
西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