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综合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3.5分)
费奥多罗夫不是窈窕(yǎo tiǎo)的女孩,从小就在那些平庸(yōnɡ)的孩子们中就表现出过人的生物学天赋(fù),即使老师误解了他,让他困窘(jiǒnɡ),他也从未憎(zēnɡ)恨过老师,反而对生物学的痴(chī)想更强烈了。
二、根据拼音写字词。(5分)
人的十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的可以sāo yǎnɡ(搔痒),有的可以清理huì(秽)物,有的能nǐnɡ(拧)luó(螺)丝、解niǔ kòu(纽扣)。一根指头虽然相mào(貌)平yōnɡ(庸),力量miǎo(渺)小,但是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就根根有力量。
三、词语搭配连线。(3分)
独立思考的 理由
自我安慰的 笑声
不怀好意的 结果
四、选词填空。(2.5分)
风险 冒险 危险
1.遇到 危险 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 冒险 。
2.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 风险 。
奇怪 奇妙
3.我们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 奇妙 的问题。
4.海洋里有不少 奇怪 的动物和植物。
五、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5分)
(随)心(所)欲 (情)不自(禁) 绞(尽)脑(汁)
一(本)正(经) (养)(尊)处优 各有(所)(长)
1.看到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们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了。
2.对于一份工作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养尊处优),否则什么事都只能荒废。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缩句)
我发现了规律。
2.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肯吃苦的。(改为反问句)
大拇指在五指中难道不是最肯吃苦的吗?
3.五根手指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一定会哈哈大笑。(修改病句)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有:《论语》有言,在金钱方面: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在胸怀方面: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左传》中“多行不义,必自毙”是指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3.《手指》的作者是丰子恺,文章通过写手指的姿态、性格等方面,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八、判断修辞。(4分)
1.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 (拟人)
2.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拟人、排比)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反问)
九、读《杨氏之子》,并做题。(8分)
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聪惠 。孔君平诣(yì )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将文章补充完整。(2分)
2.解释词语。(2分)
诣: 拜访 示: 给……看
3.文中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说话 有礼貌 ,从“夫子”一词可看出。二是将 孔君平的姓和孔雀的“孔” 联系在一起,与孔君平的话异曲同工。(2分)
4.你从文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杨氏之子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智慧、大度、冷静、幽默、反应敏捷且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十、读文段,并做题。(24分)
(一)五官争功(13分)
一天,大家都在安静地休息着,忽然,手无意间揉了一下眼睛,眼睛受到了刺激,流出眼泪来,眼泪流到了鼻子里,鼻子忍不住迫使嘴巴打了个喷嚏,唾沫溅到了手上,手正要去打嘴巴,没想到打到了嘴巴的近邻——耳朵。
“手先生,”耳朵抢先发言,“我说你怎么朝我乱打,要知道,没有了我,你们可就什么也听不见了。”“你不就是只能听那么两下子吗,要是没有了我,你们都要饿得扁扁的了。”嘴巴不服气。“你们算哪根葱?”眼睛发火了,“要是没有我,大自然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你们能看得见吗?要说老大,我才是当之无愧的人选呢!”平时沉默寡言的鼻子也忍不住了,说:“我才是不折不扣的老大!如果没有我给你们提供氧气,那你们还能生存下去吗?”手不屑一顾地说:“要不是平时我给你们按摩,你们能有这么白嫩的皮肤吗?你们这群忘恩负义的东西,我才是老大哩!”大家闹成一片,声音十分嘈杂。
“是谁在吵?把我都给吵醒了。”原来是大脑司令醒了。五官见大脑醒了,忙跑到它面前去,七嘴八舌地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并请它评判谁当老大合适。
大脑沉思了一下,对它们说:“如果谁可以吃、可以看、可以呼吸、可以按摩、可以听,谁就是五官之中的老大。”五官听了,费尽心思地按照大脑总司令的话去做。可是不管怎么样做,谁也无法做到大脑给它们提的条件。这时,大脑语重心长地对它们说:“你们是一个集体,个人有个人的作用,如果离开了这个集体,谁也无法生存。所以你们要团结友爱呀!”五官听了大脑的一番话,知道自己错了,觉得惭愧。从此,它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当之无愧:文中指当得起老大的称号、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2)费尽心思: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2.文中“五官”指的是什么?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文中的“五官”指的是眼睛、鼻子、嘴、耳朵、手。
文中:鼻子—呼吸;嘴巴—吃;说;耳朵—听;眼睛—看;手—按摩;拿东西。
3.大脑总司令认为符合如果谁可以吃、可以看、可以呼吸、可以按摩、可以听,谁就是五官之中的老大 的条件才是五官中的老大。(2分)
4.你觉得大脑劝说五官的办法好吗?简单评一评。(3分)
大脑劝说五官的办法好。它让“五官”们自己通过实践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5.五官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它们最后明白了:它们是一个集体,个人有个人的作用,如果离开了这个集体,谁也无法生存。我受到的启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互相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会将事情做得更好。
(二)苹果(11分)
桌子上放着一个苹果。母亲对自己的小女儿说:“孩子,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了什么?” “这个苹果又大又圆,肯定很甜很好吃!”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母亲首肯:“你的想法不错。可是,你知道面对一个苹果,不同的人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吗?” 小女孩好奇地看着母亲。
母亲说:“妈妈看到这个苹果,首先想到的是你姥姥。姥姥总是把苹果切成小块分给孩子们吃,自己从来不舍得吃。姥姥的爱就浓缩在这个苹果上。”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母亲接着说:“果农看到苹果,会想到栽种的艰辛,还会想到丰收的喜悦;一位诗人看到苹果,可能会把它描绘成太阳,比喻成小姑娘的脸蛋;而医生可能会拿着苹果向人们解说它有多少丰富的营养。”
母亲再问小女孩:“你说,谁的想法是对的?”小女孩若有所思地说:“妈妈,他们的想法好像都没有错,都有道理!”
母亲摸了摸小女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就像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苹果有不同的想法一样,生活中,你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面对同一种事物,你要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小女孩点了点头。母亲欣慰地笑了,她好像看见眼前的女儿正成长起来……
1.文中有两个与“思考”有关的成语,它们分别是不假思索、若有所思。(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2分)
首肯:本文指母亲点头表示同意女儿的说法。。
3.短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2分)
本文说母亲教女儿一个道理:面对同一种事物,你要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4.仔细体会母亲的话,母亲表面上是在和女儿探讨看到苹果,你想到了什么,而实际上却是在告诉女儿面对同一种事物,你要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这个道理。(2分)
5.假如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你会怎样看待面前的困境?你会怎么去做?并举例说明。(3分)
挫折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人的一生如果没有遇到过挫折,也就不会感觉到酸甜苦辣的滋味,就不会感觉到成功的艰辛、成果的珍贵。举例:我曾经不会做数学应用题,但是我通过我的坚持学习与不放弃,我现在做应用题游刃有余。
十一、写作。(30分)
童年的日子,就像河里的一朵朵浪花,有微微泛起的涟漪,也有汹涌澎湃的浪涛。童年的时光里,充满了开心,也浸透了苦恼……请选择你童年生活中的一份开心或烦恼,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综合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3.5分)
费奥多罗夫不是窈窕( )的女孩,从小就在那些平庸( )的孩子们中就表现出过人的生物学天赋( ),即使老师误解了他,让他困窘( ),他也从未憎( )恨过老师,反而对生物学的痴( )想更强烈了。
二、根据拼音写字词。(5分)
人的十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的可以sāo yǎnɡ( ),有的可以清理huì( )物,有的能nǐnɡ( )luó( )丝、解niǔ kòu( )。一根指头虽然相mào( )平yōnɡ( ),力量miǎo( )小,但是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就根根有力量。
三、词语搭配连线。(3分)
独立思考的 理由
自我安慰的 笑声
不怀好意的 结果
四、选词填空。(2.5分)
风险 冒险 危险
1.遇到 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 冒险 。
2.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 。
奇怪 奇妙
3.我们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 的问题。
4.海洋里有不少 的动物和植物。
五、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5分)
( )心( )欲 ( )不自( ) 绞( )脑( )
一( )正( ) ( )( )处优 各有( )( )
1.看到他( )的样子,我们大家都( )地笑了。
2.对于一份工作我们不能( )( ),否则什么事都只能荒废。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缩句)
2.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肯吃苦的。(改为反问句)
3.五根手指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4.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一定会哈哈大笑。(修改病句)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有:《论语》有言,在金钱方面: , ;在胸怀方面: ,
。
2.《左传》中“ ”是指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3.《手指》的作者是 ,文章通过写手指的姿态、性格等方面,阐明了 的道理。
八、判断修辞。(4分)
1.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 ( )
2.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 )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 )
九、读《杨氏之子》,并做题。(8分)
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yì )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1.将文章补充完整。(2分)
2.解释词语。(2分)
诣: 示:
3.文中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说话 有礼貌 ,从“夫子”一词可看出。二是将 联系在一起,与孔君平的话异曲同工。(2分)
4.你从文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十、读文段,并做题。(24分)
(一)五官争功(13分)
一天,大家都在安静地休息着,忽然,手无意间揉了一下眼睛,眼睛受到了刺激,流出眼泪来,眼泪流到了鼻子里,鼻子忍不住迫使嘴巴打了个喷嚏,唾沫溅到了手上,手正要去打嘴巴,没想到打到了嘴巴的近邻——耳朵。
“手先生,”耳朵抢先发言,“我说你怎么朝我乱打,要知道,没有了我,你们可就什么也听不见了。”“你不就是只能听那么两下子吗,要是没有了我,你们都要饿得扁扁的了。”嘴巴不服气。“你们算哪根葱?”眼睛发火了,“要是没有我,大自然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你们能看得见吗?要说老大,我才是当之无愧的人选呢!”平时沉默寡言的鼻子也忍不住了,说:“我才是不折不扣的老大!如果没有我给你们提供氧气,那你们还能生存下去吗?”手不屑一顾地说:“要不是平时我给你们按摩,你们能有这么白嫩的皮肤吗?你们这群忘恩负义的东西,我才是老大哩!”大家闹成一片,声音十分嘈杂。
“是谁在吵?把我都给吵醒了。”原来是大脑司令醒了。五官见大脑醒了,忙跑到它面前去,七嘴八舌地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并请它评判谁当老大合适。
大脑沉思了一下,对它们说:“如果谁可以吃、可以看、可以呼吸、可以按摩、可以听,谁就是五官之中的老大。”五官听了,费尽心思地按照大脑总司令的话去做。可是不管怎么样做,谁也无法做到大脑给它们提的条件。这时,大脑语重心长地对它们说:“你们是一个集体,个人有个人的作用,如果离开了这个集体,谁也无法生存。所以你们要团结友爱呀!”五官听了大脑的一番话,知道自己错了,觉得惭愧。从此,它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当之无愧:
(2)费尽心思:
2.文中“五官”指的是什么?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3.大脑总司令认为符合
的条件才是五官中的老大。(2分)
4.你觉得大脑劝说五官的办法好吗?简单评一评。(3分)
5.五官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二)苹果(11分)
桌子上放着一个苹果。母亲对自己的小女儿说:“孩子,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了什么?” “这个苹果又大又圆,肯定很甜很好吃!”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母亲首肯:“你的想法不错。可是,你知道面对一个苹果,不同的人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吗?” 小女孩好奇地看着母亲。
母亲说:“妈妈看到这个苹果,首先想到的是你姥姥。姥姥总是把苹果切成小块分给孩子们吃,自己从来不舍得吃。姥姥的爱就浓缩在这个苹果上。”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母亲接着说:“果农看到苹果,会想到栽种的艰辛,还会想到丰收的喜悦;一位诗人看到苹果,可能会把它描绘成太阳,比喻成小姑娘的脸蛋;而医生可能会拿着苹果向人们解说它有多少丰富的营养。”
母亲再问小女孩:“你说,谁的想法是对的?”小女孩若有所思地说:“妈妈,他们的想法好像都没有错,都有道理!”
母亲摸了摸小女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就像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苹果有不同的想法一样,生活中,你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面对同一种事物,你要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小女孩点了点头。母亲欣慰地笑了,她好像看见眼前的女儿正成长起来……
1.文中有两个与“思考”有关的成语,它们分别是不假思索、若有所思。(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2分)
首肯: 。
3.短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2分)
4.仔细体会母亲的话,母亲表面上是在和女儿探讨
,而实际上却是在告诉女儿
。(2分)
5.假如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你会怎样看待面前的困境?你会怎么去做?并举例说明。(3分)
十一、写作。(30分)
童年的日子,就像河里的一朵朵浪花,有微微泛起的涟漪,也有汹涌澎湃的浪涛。童年的时光里,充满了开心,也浸透了苦恼……请选择你童年生活中的一份开心或烦恼,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