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 2.3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 2.3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13 16:31:02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课时2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
第二章 3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将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和大量程电流表的原理.
2.认识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
3.理解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并能正确选择和应用.
达标检测
自主预习
重点探究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课时对点练


自主预习
01
1.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的三个参量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表头
满刻度
满偏电流
IgRg
2.电表改装原理
(1)电压表改装:将表头 一个较 电阻,如图1所示:
图1
(2)电流表改装:将表头 一个较 电阻,如图2所示:
图2
串联

并联

1.电流表外接法
如图3甲所示,电压表测的电压 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的电流
通过电阻的电流,计算得出的电阻值 电阻的真实值.
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



图3
等于
大于
小于
2.电流表内接法
如图乙所示,电流表测的电流 通过电阻的电流,电压表测的电压_____
电阻两端的电压,计算得出的电阻值 电阻的真实值.



3.待测电阻较小时,通常采用 接法;待测电阻较大时,通常采用 接法.
等于
大于
大于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电压表中串联的电阻的作用是分去一部分电压.(  )
(2)电流表中并联的电阻的作用是分去一部分电压.(  )
(3)若将电阻串联在电流表上改装成电压表后,增大了原电流表的满偏电压.
(  )
(4)若将电阻并联在电流表两端改装成电流表后,电阻和电流表两端的电压相等.(  )
(5)测量小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误差较小.(  )
×

即学即用

×

×
2.某同学在进行电阻测量时,需要将一满偏电流为50 μA、内阻阻值为800 Ω的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则需要选择一个阻值为__________Ω的电阻与这一电流表____(选填“串”或“并”)联.
5.92×104

解析 设小量程电流表的内阻为Rg,量程为Ig,需要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电压表改装的原理图为:
改装电压表需要串联大电阻来分压,根据串联电路规律:Ig(Rg+R)=3 V,
代入数据可得:R=5.92×104 Ω


02
重点探究
导学探究
(1)小量程电流表有哪三个参数?三个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 三个参数: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Ug=IgRg.
(2)对于小量程电流表,其额定电压比较小,如何将该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
答案 需将表头串联一个阻值较大的分压电阻,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
(3)对于小量程电流表,其额定电流比较小,如何将该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答案 需将表头并联一个阻值较小的分流电阻,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知识深化
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及其特点
项目 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 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A
电路结构 ?

?
R的作用 分压 分流
扩大量程
的计算 U=Ig(R+Rg)
R= -Rg
IgRg=(I-Ig)R



电表的
总内阻 RV=Rg+R
使用 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接线柱接电势较高的一端 串联在被测支路中,电流从“+”接线柱流入
例1 有一电流表G,内阻Rg=10 Ω,满偏电流Ig=3 mA.
(1)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大?
答案 990 Ω 1 000 Ω
解析 由题意知电流表G的满偏电压Ug=IgRg=0.03 V
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当达到满偏时,分压电阻R的电压UR=U-Ug=2.97 V
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RV=Rg+R=1 000 Ω.
(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答案 0.05 Ω 0.05 Ω
解析 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当达到满偏时,分流电阻R的电流IR=I-Ig=0.597 A
例2 图4为实验室常用的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原理图.当使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3 V;当使用O、B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15 V,已知电流计的内阻Rg=500 Ω,满偏电流Ig=100 μA.求分压电阻R1和R2的阻值.
答案 2.95×104 Ω 1.2×105 Ω
图4
解析 当使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3 V,即当UOA=3 V时,流过“表头”的电流为Ig,这时在表的内部只有R1与“表头”串联,R2不起作用,所以R1= -Rg,代入数据得R1=2.95×104 Ω;当使用O、B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15 V,即当UOB=15 V时,流过“表头”的电流为Ig,这时在表的内部R1、R2与“表头”串联,所以R2= -Rg-R1,代入数据得R2=1.2×105 Ω.
例3 (多选)(2020·田家炳中学高二上期中)如图5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当分别使用a和b、a和c接线柱时,此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其中一个量程为0~1 A,另一个量程为0~0.1 A,表头内阻Rg=200 Ω,满偏电流Ig=2 mA,则
A.当使用a、b时量程为0~1 A
B.当使用a、c时量程为0~1 A
C.电阻R1的值约为0.41 Ω
D.电阻R2的值约为0.41 Ω
图5


解析 表头改装成电流表时需并联分流电阻,且分流电阻
越小,改装后量程越大,可知使用a、b时量程为0~1 A,
使用a、c时量程为0~0.1 A,故A正确,B错误;
由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可得Ig(R2+Rg)=(I1-Ig)R1,IgRg=(I2-Ig)(R1+R2),又Ig=2 mA,I1=1 A,I2=0.1 A,解得R1≈0.41 Ω,R2≈3.67 Ω,故C正确,D错误.
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



1.两种接法的比较
? 内接法 外接法
电路 ?

?
误差分析 电压表示数
UV=UR+UA>UR
电流表示数IA=IR

电压表示数
UV=UR
电流表示数
IA=IR+IV>IR


误差来源 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2.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方法
(1)直接比较法:当Rx?RA时,采用内接法,当Rx?RV时,采用外接法,即大电阻用内接法,小电阻用外接法,可记忆为“大内小外”.
(2)公式计算法
(3)试触法:如图6,把电压表的可动接线端分别试接b、c两点,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变化,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对电路影响大,应选用内接法,若电压表的示数有明显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对电路影响大,所以应选外接法.
图6
例4 用电流表(内阻约4 Ω)和电压表(内阻约3 kΩ)测量电阻R的阻值.某次按照如图7所示电路的测量情况:电流表的示数是5 mA,电压表的示数是2.5 V.则
A.电阻R的值为500 Ω
B.电阻R的值略大于500 Ω
C.电阻R的值略小于500 Ω
D.如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图7
由R?RA可知采用电流表内接的方法测量比较精确,故D错.
针对训练 (2019·清华附中期中)某同学用如图8甲所示电路测量电阻Rx,Rx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若被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 Ω,应采用图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电路,误差会比较小.
图8
偏小

解析 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时,电压表测量的电压为电阻两端的电压,考虑到电压表的内阻,电流表测量的电流为电压表和电阻的电流之和,即测得的电流偏大,根据欧姆定律知,测得的电阻偏小.若被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 Ω,该电阻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故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误差较小,应采用题图甲所示电路.


03
达标检测
1.(电压表的改装)一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2 mA,内阻Rg=500 Ω,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需串联一个1 500 Ω的电阻
B.需串联一个1 000 Ω的电阻
C.需并联一个1 000 Ω的电阻
D.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为1 000 Ω

1
2
3
4
1
2
3
4
2.(电流表的改装)一电流表G的满偏电流Ig=2 mA,内阻为100 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4 A的电流表,则应在电流表G上
A.并联一个0.5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100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0.5 Ω的电阻
D.串联一个100 Ω的电阻

3.(电表的改装)两只电压表 和 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电流计改装成的,
表的量程是5 V, 表的量程是15 V,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则
A.它们的示数相等,指针偏转角度也相等
B.它们的示数之比为1∶3,指针偏转角度相等
C.它们的示数相等,指针偏转角度之比为1∶3
D.它们的示数之比、指针偏转角度之比均为1∶3

解析 由于两个电压表是用相同的电流计改装的,当两个电压表串联使用时,通过两表的电流是相同的,所以表头指针偏转的角度是相同的;刻度盘上的示数表示的是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与量程成正比,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1
2
3
4
4.(电表的改装)(2019·重庆市高二期末)用伏安法测某一电阻: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电阻测量值R= .如果采用如图9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值为R1,如果采用如图乙所示电路,测量值为R2,电阻的真实值为R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R1____R真,R2_____R真(填“>”“=”或“<”),这种误差属于______误差.
1
2
3
4
图9
<
>
系统
1
2
3
4
解析 题图甲中电压表测量值为真实值,由于电压表分流作用电流表测量值偏大,故电阻测量值偏小;



题图乙中电流表测量值为真实值,由于电流表分压作用电压表测量值偏大,故电阻测量值偏大,所以有R1R真,这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04
课时对点练
考点一 电表的改装
1.(多选)关于将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或电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装成电压表时应给表头串联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
B.改装成电流表时应给表头并联一个阻值较小的电阻
C.改装后表头G自身的电阻会发生变化
D.改装后表头G本身的参量均不会发生变化

基础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2019·大同阳高一中期末)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1 mA,内阻为500 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10 V的电压表,则应在电流表上
A.串联一个10 k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10 k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9.5 k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9.5 kΩ的电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019·马鞍山第二中学期末)磁电式电流表(表头)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G,其内阻Rg=30 Ω,满偏电流Ig=5 mA,要将它改装成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
A.串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和一个电阻箱R组成,它们之中一个是测电压的电压表,另一个是测电流的电流表,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G甲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G甲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C.G乙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D.G乙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题图甲可知,甲中G与电阻箱R并联,G甲是电流表,R增大时,电阻箱分担的电流减小,电流表量程减小,故A、B错;




由题图乙可知,G与电阻箱R串联,G乙是电压表,R增大时,电阻箱分担的电压增大,电压表量程增大,故C错,D对.
考点二 电流表的内、外接
5.(多选)用如图2所示的电路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时,下列由电表产生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内电阻越小,测量越精确
B.电流表的内电阻越小,测量越精确
C.电压表的读数大于Rx两端真实电压,Rx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D.由于电流表的分流作用,使Rx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该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为通过Rx的电流的真实值,电压表的读数为Rx两端的电压与电流表的电压之和,大于Rx两端的真实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知,Rx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C对,D错;
该电路中,Rx的测量值实际为R测=Rx+RA,故电流表的内电阻越小,测量越精确,A错,B对.
6.(多选)在图3中,甲、乙两图分别为测量灯泡电阻R的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乙图的
接法叫电流表内接法
B.甲中R测>R真,乙中R测C.甲中误差由电压表分流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RV,故此法测较小
电阻更好
D.乙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RA,故此法测较大
电阻更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3


解析 题图甲叫做电流表的外接法,题图乙叫做电流表的内接法,A正确;
题图甲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导致电流的测量值
偏大,由R= 可知,R测<R真,R越小,电压表分流越小,误差越小,因此这种接法适合测小电阻;题图乙由于电流表的分压,导致电压的测量值偏大,由R= 知R测>R真,R越大,电流表的分压越小,误差越小,因此这种接法适用于测大电阻,B错误,C、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多选)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x时,若不知Rx的大约数值,为了选择正确的电流表接法以减小误差,可将仪器按图4所示接好,只空出电压表的一个接头K,然后将K分别与a、b接触一下,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则
A.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a
B.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b
C.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a
D.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b


图4
解析 若K从a移到b时,电流表读数有显著变化,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明显,K应接在b处,故A错误,B正确;
若K从a移到b时,电压表读数有显著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明显,K应接在a处,故C正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2019·黄骅中学高二上月考)分别用如图5所示的甲、乙两种电路测量同一未知电阻的阻值,图甲两表的示数分别为3 V、4 mA;图乙两表的示数分别为4 V、3.8 mA,则待测电阻Rx的真实值
A.略小于1 kΩ B.略小于750 Ω
C.略大于1 kΩ D.略大于750 Ω

图5
解析 两种电路电压表示数变化更明显,说明电流表分压作用大,则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误差较小,即采用题图甲电路误差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题图甲Rx的测量值为Rx= =750 Ω,且其真实值略大于此测量值,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一电压表由电流表G和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6所示.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此电压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改进
A.在R上串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B.在R上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C.在R上并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D.在R上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能力综合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6
解析 若电压表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说明电流偏小,即串联电阻R稍大些,应在R上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D正确.
10.如图7所示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Rx为待测电阻,如果电压表的读数是3.50 V,电流表的读数是10.0 mA,电压表的内阻是1.50 kΩ,电流表的内阻是10 Ω,那么Rx的精确值为
A.457 Ω B.350 Ω
C.360 Ω D.1 200 Ω

图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多选)如图8是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5 V,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是0~15 V,已知表头内阻Rg=300 Ω,满偏电流Ig为1 mA,则
A.R1=4.7×103 Ω B.R1=5×103 Ω
C.R2=1×104 Ω D.R2=1.5×104 Ω

图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如图9所示,用相同的灵敏电流计作表头改装成电流表A和电压表V,分别将其串联和并联在一起,然后接入电路中.通电后关于指针的偏角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与电流表的相等
B.图甲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比电流表的小
C.图乙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与电流表的相等
D.图乙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比电流表的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题图甲中,由于电流表中的电流计是并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中的电流计是串联在电路中,而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由于电流表中的定值电阻分流,通过电流表中电流计的电流小于通过电压表中电流计的电流,所以电压表的指针偏角比电流表的大,A、B错误;


题图乙中电压表和电流表是并联在一起的,两端的电压是相等的,由于电压表中的定值电阻分压,电压表中电流计两端的电压小于电流表中电流计两端的电压,所以题图乙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比电流表的小,C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多选)如图10所示电路,将两个相同的电流计分别改装成电流表A1(0~3 A)和电流表A2(0~0.6 A),把这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也半偏
B.A1的指针还没有满偏,A2的指针已经满偏
C.A1的读数为1 A时,A2的读数为0.6 A
D.A1的读数为1 A时,干路中的电流为1.2 A
拓展提升练
图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电流表是由电流计并联一个电阻改装而成,两电流表并联,所以两表头也并联,则流过两表头的电流相等,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也半偏,A正确,B错误;



两电流表的内阻之比为1∶5,则电流之比为5∶1,A1的读数为1 A时,A2的读数为0.2 A,干路中的电流为1.2 A,C错误,D正确.
14.在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小量程电流表G的内阻Rg=100 Ω,满偏电流Ig=1 mA,R1=900 Ω,R2=
(1)当S1和S2均断开时,改装成的表是什么表?量程
为多大?
答案 电压表 0~1 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11
解析 S1和S2均断开时,电阻R1与小量程电流表G串联,可组成较大量程的电压表,电压表的内阻RV=Rg+R1=1 000 Ω,所以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最高为:
U=IgRV=0.001×1 000 V=1 V,
即改装成的电压表的量程为0~1 V.
(2)当S1和S2均闭合时,改装成的表是什么表?量程为多大?
答案 电流表 0~1 A
解析 S1和S2均闭合时,电阻R1被短路,电阻R2与小量程电流表G并联,组成较大量程的电流表.当小量程电流表G满偏时,通过R2的电流为:IR2=
=0.999 A,故改装成的电流表的电流最大为I=IR2+Ig=

0.999 A+0.001 A=1 A,即改装成的电流表的量程为0~1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共53张PPT)


课时1 串联、并联电路
限流和分压电路
第二章 3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分析串、并联电路和简单的混 联电路,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理解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和分压接法,并能正确运用.
达标检测
自主预习
重点探究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课时对点练


自主预习
01
1.串联电路:把几个导体或用电器 连接构成的电路,如图1甲所示.
2.并联电路:把几个导体或用电器 构成的电路,如图乙所示.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图1
依次首尾
并列地连接在一起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关系:I=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 .
(2)电压关系:U=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 .
(3)电阻关系:R=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 .
(4)电压分配规律: = ,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

跟它的电阻成 .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I1=I2=I3=…=In
相等
U1+U2+U3+…+Un
之和
R1+R2+R3+…+Rn
之和
正比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关系:I=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
.
(2)电压关系:U= ,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
.
(3)电阻关系: =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的倒数 .
(4)电流分配规律关系:IR=I1R1= =U,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 .
I1+I2+I3+…+In
之和
U1=U2=U3=…=Un
相等
之和
I2R2=…=InRn
反比
1.限流电路:如图2甲所示限流电路中,器件D(电阻为R)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

是 .
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



图2
2.分压电路:如图乙所示分压电路中,器件D(电阻为R)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是 .
0~U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串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流过各电阻的电流之和.(  )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
(3)并联电路干路上的电流一定比通过某一支路的电流大.(  )
(4)电路中电阻的个数越多,电路的总电阻越大.(  )
(5)多个电阻串联时,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也随之增大;多个电阻并联时,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将减小.(  )
(6)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  )
×

即学即用


×
×

2.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R1=10 Ω,R2=20 Ω,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为30 Ω,则A、B两端的总电阻的最大值为____ Ω,最小值为____ Ω.
图3
22
10


02
重点探究
导学探究
1.如图4所示,三个电阻组成串联电路.
(1)若R1=R2=R3=R,则此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总
为多少?
答案 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则R总=R1+R2+R3=3R.
(2)若R1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



图4
又由于R12.如图5所示,三个电阻构成并联电路.
(1)若R1=R2=R3=R,则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总为多少?
图5
(2)若R1答案 由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得
I1R1=I2R2=I3R3
又由于R1知识深化
1.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关系
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们的阻值成正比,即


2.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关系
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即I1R1=I2R2=…=InRn=I总R总=U.
3.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比较
?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总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总
不同点 n个相同电阻R串联,总电阻R总=nR n个相同电阻R并联,总电阻R总=
R总大于任一电阻阻值 R总小于任一电阻阻值
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接近大电阻 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
相同点 多个电阻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例1 由四个电阻连接成的电路如图6所示.R1=8 Ω,R2=4 Ω,R3=6 Ω,R4=3 Ω.
(1)求a、d之间的总电阻;
答案 见解析
图6
故Rad=R1+R2+Rcd=8 Ω+4 Ω+2 Ω=14 Ω.
(2)如果把42 V的电压加在a、d两端,则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答案 见解析
图6
答案 由欧姆定律知I= =3 A,即为通过R1、R2的电流.设通过R3、R4的电流分别为I3、I4,则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得I3R3=I4R4,又I3+I4=3 A,解得I3=1 A,I4=2 A.
例2 如图7所示电路中,已知R1=5 Ω,R2=12 Ω,电压表示数为2 V,电流表示数为0.2 A,则电阻R3=______,UAC=_______.
图7
12 Ω
4.4 V
针对训练 如图8所示,有三个电阻,已知R1∶R2∶R3=1∶3∶6,则电路工作时,电压U1∶U2为
A.1∶2     B.1∶3
C.1∶6     D.1∶9
图8

滑动变阻器限流式和分压式接法



? 限流式 分压式
电路组成 ?


?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特点 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 采用“一上两下”的接法
调压范围 0~E(不计电源内阻)
适用情况 负载电阻的阻值Rx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相差不多,或R稍大,且电压、电流变化不要求从零调起 (1)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较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
(2)负载电阻的阻值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
例3 (多选)一同学将滑动变阻器与一个6 V、6~8 W的小灯泡L及开关S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E上,当S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如图9所示的接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A.变暗 B.变亮
C.亮度不变 D.不可能被烧坏
图9


解析 由题图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PB段的电阻丝,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减小,灯泡变亮,B选项正确;
由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所以不可能烧坏灯泡,D选项正确.
例4 如图10所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是200 Ω,R2=300 Ω,A、B两端电压UAB=8 V.
(1)当S断开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答案 4.8~8 V
图10
解析 S断开时,滑动变阻器R1为限流式接法,R1的下部不接入电路中,当滑片P在最上端时,R1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R2获得最大电压,为8 V;当滑片P在最下端时,R1与R2串联,此时R2两端的电压最小,UR2= UAB=4.8 V,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4.8~8 V.
(2)当S闭合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答案 0~8 V
解析 当S闭合时,滑动变阻器R1为分压式接法,当滑片在最下端时,R2两端电压为0,当滑片在最上端时,R2两端的电压最大,为8 V,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0~8 V.

总结提升
1.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金属杆的两个端点不能同时接入电路,否则电流将从金属杆流过而将滑动变阻器短路.
2.限流式接法电压调节范围较小,而分压式接法电压调节范围较大(电压最小值从0开始),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题目要求合理选择.


03
达标检测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电阻和一根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
B.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
C.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也增大
D.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一定减小

1
2
3
4


2.(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019·邢台一中月考)三个电阻按照如图11所示的电路连接,其阻值之比为R1∶R2∶R3=1∶3∶6,则电路工作时,通过三个电阻R1、R2、R3的电流之比I1∶I2∶I3为
A.6∶3∶1 B.1∶3∶6
C.6∶2∶1 D.3∶2∶1

1
2
3
4
图11
解析 R2与R3并联,两电阻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则I2∶I3=6∶3=2∶1,R1中电流等于R2和R3中电流之和,故电流之比应为3∶2∶1.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如图12所示,A、B间电压恒为U,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上的电压数值
A.一直为U
B.一直为0
C.逐渐增大到U
D.先逐渐增大到U再逐渐减小到0

1
2
3
4
图12
解析 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接法,灯泡两端的电压在0~U范围内变化,选项C正确.
4.(串、并联电路分析)如图13所示的电路中,U=24 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100 Ω,R1=50 Ω.当滑片P滑至R2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A.8 V B.12 V
C.16 V D.4 V

图13
1
2
3
4


04
课时对点练
考点一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将一只阻值为几千欧的电阻R1和一只阻值为千分之几欧的电阻R2串联起来,则总电阻
A.很接近R1且略大于R1 B.很接近R1且略小于R1
C.很接近R2且略大于R2 D.很接近R2且略小于R2

基础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两导体的I-U关系如图1所示,图线1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1,图线2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1∶R2=1∶3
B.R1∶R2=3∶1
C.将R1与R2串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1∶3
D.将R1与R2并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1∶1

图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R1=10 Ω,R2=20 Ω,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 A,R2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10 V.若将它们串联,加在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是
A.45 V B.5 V
C.25 V D.15 V

解析 本题中R1、R2串联,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 A,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 A,通过串联电路的最大电流以最小的为准,则加在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是U=I(R1+R2)=0.5×(10+20) V=15 V,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如图2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电阻阻值R1=R2=R3,接在电路中,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图2
A.1∶1∶1 B.1∶2∶2
C.1∶4∶4 D.2∶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如图3所示,R2=R4,理想电压表V1的示数为70 V,理想电压表V2的示数为50 V,则A、B间的电压为
图3
A.140 V B.120 V C.100 V D.无法计算

解析 理想电压表所在支路不通,则题图所示电路是四个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和,电压表V2测量的是R2和R3两端的电压之和.因为R2=R4,所以电压表V2相当于测的是R3和R4两端的电压之和,即A、B间的电压为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则A、B间的电压为50 V+70 V=120 V,选项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阻R1、R2、R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电池两端电压恒定).那么开关S接通后流过R2的电流是S接通前的
图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考点二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7.(多选)如图5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接成一个分压电路向一个小灯泡供电,并要求滑片P向c移动时,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c、d接小灯泡两端
B.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c、a接小灯泡两端
C.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d、b接小灯泡两端
D.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d、a接小灯泡两端


图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分压电路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两下”,而且a与b需要接电源两极,可将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由于题目要求“滑片P向c移动时,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可知滑片P向c移动时,分压部分的电阻丝的长度减小,由题图可知P与a之间的电阻丝长度减小,所以需要c、a或d、a接小灯泡两端,故选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多选)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若ab为输入端,AB为输出端,现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变阻器的中央,则
图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多选)实验室中常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的大小,有时用一个不方便,须用两个阻值不同的滑动变阻器,一个作粗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大),一个作微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小).使用时连接方式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如图7所示,则
A.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
B.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
C.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
D.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
能力综合练
图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当两者串联时,电路总电阻是两个电阻之和,可知电阻越大,对电路总电阻的影响越大,根据欧姆定律I= 可得,电阻大的对电流的影响较大,故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故A对,B错;




当两者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的那个电阻,所以小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大,故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阻值小的变阻器作粗调,故C对,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用图8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图中Rx是待测电阻,R0是定值电阻,G是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MN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闭合开关,改变滑动触头P的位置,当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为零时,测得MP=l1,PN=l2,则Rx的阻值为
图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多选)(2020·滨州一中高二月考)一个T形电路如图9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 Ω,R2=120 Ω,R3=40 Ω.另有一输出电压为100 V的测试电源,内阻忽略不计,则
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 V
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 V

图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在如图10所示电路中,电源输出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5 Ω,电阻R1=6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 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位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20.5 V.求:
(1)电阻R2的阻值;
图10
答案 10 Ω
解析 电阻R1两端电压U1=I1R1=0.5×6 V=3 V
R1与滑动变阻器左端Ra部分并联,则通过Ra的电流Ia= =0.2 A
通过右端Rb的电流Ib=Ia+I1=0.7 A
电压表两端电压U2=U1+Ib(Rb+R2)
解得R2=10 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电源的输出电压.
答案 24 V
解析 电源输出电压为U=U2+Ibr=24 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如图11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1 000 Ω,A、B两端电压U=100 V,调节滑片P使其下部分电阻R1=400 Ω.
(1)空载时,C、D两端电压多大?
答案 40 V
图11
解析 滑动变阻器上部分电阻R2=R-R1=600 Ω
由串联电路上各部分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关系,得C、D两端电压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在C、D间接入一个R0=400 Ω的电阻,C、D两端的电压多大?
答案 25 V
解析 接入R0后,它与R1并联的总电阻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2019·盐城市阜宁县高二上期中)如图12所示,A、B两点间电压恒定为12 V,定值电阻R1=2.4 kΩ、R2=4.8 kΩ.
(1)若在a、b之间接一个C=100 μF的电容器,闭合
开关S,电路稳定后,求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量;
答案 8×10-4 C
图12
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CUC,解得:Q=8×10-4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若在a、b之间接一个内阻RV=4.8 kΩ的电压表,求电压表的示数.
答案 6 V
解得:UV=6 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
课时1 串联、并联电路 限流和分压电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会分析串、并联电路和简单的混联电路,并能进行有关计算.3.理解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和分压接法,并能正确运用.

一、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把几个导体或用电器依次首尾连接构成的电路,如图1甲所示.
2.并联电路:把几个导体或用电器并列地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电路,如图乙所示.

图1
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关系:I=I1=I2=I3=…=In,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
(2)电压关系:U=U1+U2+U3+…+Un,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3)电阻关系:R=R1+R2+R3+…+Rn,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4)电压分配规律:===…=,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电阻成正比.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关系:I=I1+I2+I3+…+In,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电压关系:U=U1=U2=U3=…=Un,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
(3)电阻关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4)电流分配规律关系:IR=I1R1=I2R2=…=InRn=U,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
三、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
1.限流电路:如图2甲所示限流电路中,器件D(电阻为R)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是U~U.

图2
2.分压电路:如图乙所示分压电路中,器件D(电阻为R)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是0~U.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串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流过各电阻的电流之和.( × )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 )
(3)并联电路干路上的电流一定比通过某一支路的电流大.( √ )
(4)电路中电阻的个数越多,电路的总电阻越大.( × )
(5)多个电阻串联时,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也随之增大;多个电阻并联时,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将减小.( × )
(6)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 √ )
2.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R1=10 Ω,R2=20 Ω,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为30 Ω,则A、B两端的总电阻的最大值为________ Ω,最小值为________ Ω.

图3
答案 22 10

一、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

1.如图4所示,三个电阻组成串联电路.

图4
(1)若R1=R2=R3=R,则此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总为多少?
(2)若R1答案 (1)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则R总=R1+R2+R3=3R.
(2)由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得==
又由于R12.如图5所示,三个电阻构成并联电路.

图5
(1)若R1=R2=R3=R,则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总为多少?
(2)若R1答案 (1)由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得=++=,解得R总=.
(2)由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得
I1R1=I2R2=I3R3
又由于R1
1.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关系
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们的阻值成正比,即==…===I.
2.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关系
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即I1R1=I2R2=…=InRn=I总R总=U.
3.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比较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总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总
不同点 n个相同电阻R串联,总电阻R总=nR n个相同电阻R并联,总电阻R总=
R总大于任一电阻阻值 R总小于任一电阻阻值
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接近大电阻 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
相同点 多个电阻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例1 由四个电阻连接成的电路如图6所示.R1=8 Ω,R2=4 Ω,R3=6 Ω,R4=3 Ω.

图6
(1)求a、d之间的总电阻;
(2)如果把42 V的电压加在a、d两端,则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由题图可知Rcd== Ω=2 Ω,
故Rad=R1+R2+Rcd=8 Ω+4 Ω+2 Ω=14 Ω.
(2)由欧姆定律知I== A=3 A,即为通过R1、R2的电流.设通过R3、R4的电流分别为I3、I4,则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得I3R3=I4R4,又I3+I4=3 A,解得I3=1 A,I4=2 A.
例2 如图7所示电路中,已知R1=5 Ω,R2=12 Ω,电压表示数为2 V,电流表示数为0.2 A,则电阻R3=______,UAC=________.

图7
答案 12 Ω 4.4 V
解析 R2两端的电压U2=I2·R2=0.2 A×12 Ω=2.4 V,R3两端的电压与R2两端的电压相同,U3=U2=2.4 V,通过R1的电流I===0.4 A,通过R3的电流I3=I-I2=0.4 A-0.2 A=0.2 A,则R3的电阻为R3===12 Ω,UAC=U1+U2=2 V+2.4 V=4.4 V.
针对训练 如图8所示,有三个电阻,已知R1∶R2∶R3=1∶3∶6,则电路工作时,电压U1∶U2为(  )

图8
A.1∶2 B.1∶3 C.1∶6 D.1∶9
答案 A
解析 已知R1∶R2∶R3=1∶3∶6,设流过R1的电流为I,则流过R2的电流为I2=,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之比为U1∶U2=IR1∶R2=1∶2,A正确,B、C、D错误.
二、滑动变阻器限流式和分压式接法
限流式 分压式
电路组成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特点 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 采用“一上两下”的接法
调压范围 ~E(不计电源内阻) 0~E(不计电源内阻)
适用情况 负载电阻的阻值Rx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相差不多,或R稍大,且电压、电流变化不要求从零调起 (1)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较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 (2)负载电阻的阻值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


例3 (多选)一同学将滑动变阻器与一个6 V、6~8 W的小灯泡L及开关S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E上,当S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如图9所示的接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

图9
A.变暗 B.变亮
C.亮度不变 D.不可能被烧坏
答案 BD
解析 由题图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PB段的电阻丝,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短,电阻减小,灯泡变亮,B选项正确;由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所以不可能烧坏灯泡,D选项正确.
例4 如图10所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是200 Ω,R2=300 Ω,A、B两端电压UAB=8 V.

图10
(1)当S断开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2)当S闭合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答案 (1)4.8~8 V (2)0~8 V
解析 (1)S断开时,滑动变阻器R1为限流式接法,R1的下部不接入电路中,当滑片P在最上端时,R1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R2获得最大电压,为8 V;当滑片P在最下端时,R1与R2串联,此时R2两端的电压最小,UR2=UAB=4.8 V,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4.8~8 V.
(2)当S闭合时,滑动变阻器R1为分压式接法,当滑片在最下端时,R2两端电压为0,当滑片在最上端时,R2两端的电压最大,为8 V,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0~8 V.

1.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金属杆的两个端点不能同时接入电路,否则电流将从金属杆流过而将滑动变阻器短路.
2.限流式接法电压调节范围较小,而分压式接法电压调节范围较大(电压最小值从0开始),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题目要求合理选择.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电阻和一根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
B.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
C.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也增大
D.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则总电阻一定减小
答案 ABC
2.(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019·邢台一中月考)三个电阻按照如图11所示的电路连接,其阻值之比为R1∶R2∶R3=1∶3∶6,则电路工作时,通过三个电阻R1、R2、R3的电流之比I1∶I2∶I3为(  )

图11
A.6∶3∶1 B.1∶3∶6
C.6∶2∶1 D.3∶2∶1
答案 D
解析 R2与R3并联,两电阻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则I2∶I3=6∶3=2∶1,R1中电流等于R2和R3中电流之和,故电流之比应为3∶2∶1.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如图12所示,A、B间电压恒为U,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灯泡上的电压数值(  )

图12
A.一直为U
B.一直为0
C.逐渐增大到U
D.先逐渐增大到U再逐渐减小到0
答案 C
解析 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接法,灯泡两端的电压在0~U范围内变化,选项C正确.
4.(串、并联电路分析)如图13所示的电路中,U=24 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100 Ω,R1=50 Ω.当滑片P滑至R2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

图13
A.8 V B.12 V
C.16 V D.4 V
答案 A
解析 由题图可知,滑片P滑至R2的中点时,滑动变阻器下半部分电阻为R下=50 Ω,下半部分电阻与R1并联后的阻值为R并=R1=25 Ω,则电压表示数UV=U=×24 V=8 V,故A正确.


考点一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将一只阻值为几千欧的电阻R1和一只阻值为千分之几欧的电阻R2串联起来,则总电阻(  )
A.很接近R1且略大于R1 B.很接近R1且略小于R1
C.很接近R2且略大于R2 D.很接近R2且略小于R2
答案 A
2.两导体的I-U关系如图1所示,图线1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1,图线2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R1∶R2=1∶3
B.R1∶R2=3∶1
C.将R1与R2串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1∶3
D.将R1与R2并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1∶1
答案 A
3.R1=10 Ω,R2=20 Ω,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 A,R2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10 V.若将它们串联,加在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是(  )
A.45 V B.5 V C.25 V D.15 V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中R1、R2串联,R1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 A,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 A,通过串联电路的最大电流以最小的为准,则加在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是U=I(R1+R2)=0.5×(10+20) V=15 V,故选D.
4.如图2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电阻阻值R1=R2=R3,接在电路中,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图2
A.1∶1∶1 B.1∶2∶2
C.1∶4∶4 D.2∶1∶1
答案 D
5.如图3所示,R2=R4,理想电压表V1的示数为70 V,理想电压表V2的示数为50 V,则A、B间的电压为(  )

图3
A.140 V B.120 V
C.100 V D.无法计算
答案 B
解析 理想电压表所在支路不通,则题图所示电路是四个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和,电压表V2测量的是R2和R3两端的电压之和.因为R2=R4,所以电压表V2相当于测的是R3和R4两端的电压之和,即A、B间的电压为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则A、B间的电压为50 V+70 V=120 V,选项B正确.
6.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阻R1、R2、R3的阻值相等,电池的内阻不计(电池两端电压恒定).那么开关S接通后流过R2的电流是S接通前的(  )

图4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设电池提供的电压为U,每个电阻的阻值为R.S接通前,流过R2的电流I==.S接通后,流过R2的电流I′=×=×=,则=,B项正确.
考点二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7.(多选)如图5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接成一个分压电路向一个小灯泡供电,并要求滑片P向c移动时,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5
A.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c、d接小灯泡两端
B.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c、a接小灯泡两端
C.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d、b接小灯泡两端
D.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d、a接小灯泡两端
答案 BD
解析 分压电路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两下”,而且a与b需要接电源两极,可将a接电源正极,b接电源负极.由于题目要求“滑片P向c移动时,小灯泡两端电压减小”,可知滑片P向c移动时,分压部分的电阻丝的长度减小,由题图可知P与a之间的电阻丝长度减小,所以需要c、a或d、a接小灯泡两端,故选B、D.
8.(多选)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若ab为输入端,AB为输出端,现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变阻器的中央,则(  )

图6
A.空载时输出电压UAB=Uab
B.当AB间接上负载R时,输出电压UAB<
C.AB间的负载R越大,UAB越接近
D.AB间的负载R越小,UAB越接近
答案 BC
解析 空载时,UAB=Uab,A错误;AB间接入R时,R与变阻器一半电阻并联,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变阻器阻值一半,所以UAB<,B正确;R越大,并联电路总电阻越接近变阻器阻值一半,即UAB越接近,C正确,D错误.

9.(多选)实验室中常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的大小,有时用一个不方便,须用两个阻值不同的滑动变阻器,一个作粗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大),一个作微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小).使用时连接方式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如图7所示,则(  )

图7
A.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
B.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
C.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
D.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
答案 AC
解析 当两者串联时,电路总电阻是两个电阻之和,可知电阻越大,对电路总电阻的影响越大,根据欧姆定律I=可得,电阻大的对电流的影响较大,故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故A对,B错;当两者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的那个电阻,所以小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大,故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阻值小的变阻器作粗调,故C对,D错.
10.用图8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图中Rx是待测电阻,R0是定值电阻,G是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MN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闭合开关,改变滑动触头P的位置,当通过电流表G的电流为零时,测得MP=l1,PN=l2,则Rx的阻值为(  )

图8
A.R0 B.R0
C.R0 D.R0
答案 C
解析 电流表G中的电流为零,表示电流表G两端电势差为零(即电势相等),则R0与Rl1两端电压相等,Rx与Rl2两端电压相等,其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I1R0=I2Rl1,I1Rx=I2Rl2,由公式R=ρ知Rl1=ρ,Rl2=ρ,由以上几式得=,即Rx=R0,选项C正确.

11.(多选)(2020·滨州一中高二月考)一个T形电路如图9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 Ω,R2=120 Ω,R3=40 Ω.另有一输出电压为100 V的测试电源,内阻忽略不计,则(  )

图9
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 V
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 V
答案 AC
解析 当cd端短路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等效电阻R=R1+=40 Ω,选项A正确;当ab端短路时,等效电阻R′=R2+=128 Ω,选项B错误;

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根据欧姆定律得I== A=2 A,所以Ucd=IR3=80 V,选项C正确;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根据欧姆定律得I′== A= A,所以Uab=I′R3=25 V,选项D错误.

12.在如图10所示电路中,电源输出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5 Ω,电阻R1=6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 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位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20.5 V.求:

图10
(1)电阻R2的阻值;
(2)电源的输出电压.
答案 (1)10 Ω (2)24 V
解析 (1)电阻R1两端电压U1=I1R1=0.5×6 V=3 V
R1与滑动变阻器左端Ra部分并联,则通过Ra的电流Ia==0.2 A
通过右端Rb的电流Ib=Ia+I1=0.7 A
电压表两端电压U2=U1+Ib(Rb+R2)
解得R2=10 Ω
(2)电源输出电压为U=U2+Ibr=24 V
13.如图11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1 000 Ω,A、B两端电压U=100 V,调节滑片P使其下部分电阻R1=400 Ω.

图11
(1)空载时,C、D两端电压多大?
(2)在C、D间接入一个R0=400 Ω的电阻,C、D两端的电压多大?
答案 (1)40 V (2)25 V
解析 (1)滑动变阻器上部分电阻R2=R-R1=600 Ω
由串联电路上各部分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关系,得C、D两端电压为:
UCD=U=×100 V=40 V.
(2)接入R0后,它与R1并联的总电阻为:
R1′== Ω=200 Ω,
C、D两端电压为:UCD′=U=×100 V=25 V.
14.(2019·盐城市阜宁县高二上期中)如图12所示,A、B两点间电压恒定为12 V,定值电阻R1=2.4 kΩ、R2=4.8 kΩ.

图12
(1)若在a、b之间接一个C=100 μF的电容器,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求电容器上所带的电荷量;
(2)若在a、b之间接一个内阻RV=4.8 kΩ的电压表,求电压表的示数.
答案 (1)8×10-4 C (2)6 V
解析 (1)设电容器上的电压为UC,则UC=U
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CUC,解得:Q=8×10-4 C
(2)电压表与R2并联后电阻为:R并=
则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为UV=U
解得:UV=6 V.
课时2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
[学习目标] 1.掌握将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和大量程电流表的原理.2.认识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3.理解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并能正确选择和应用.

一、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1.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的三个参量

2.电表改装原理
(1)电压表改装:将表头串联一个较大电阻,如图1所示:

图1
(2)电流表改装:将表头并联一个较小电阻,如图2所示:

图2
二、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电路
1.电流表外接法
如图3甲所示,电压表测的电压等于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的电流大于通过电阻的电流,计算得出的电阻值小于电阻的真实值.

图3
2.电流表内接法
如图乙所示,电流表测的电流等于通过电阻的电流,电压表测的电压大于电阻两端的电压,计算得出的电阻值大于电阻的真实值.
3.待测电阻较小时,通常采用外接法;待测电阻较大时,通常采用内接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电压表中串联的电阻的作用是分去一部分电压.( √ )
(2)电流表中并联的电阻的作用是分去一部分电压.( × )
(3)若将电阻串联在电流表上改装成电压表后,增大了原电流表的满偏电压.( × )
(4)若将电阻并联在电流表两端改装成电流表后,电阻和电流表两端的电压相等.( √ )
(5)测量小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误差较小.( × )
2.某同学在进行电阻测量时,需要将一满偏电流为50 μA、内阻阻值为800 Ω的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则需要选择一个阻值为________Ω的电阻与这一电流表________(选填“串”或“并”)联.
答案 5.92×104 串
解析 设小量程电流表的内阻为Rg,量程为Ig,需要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电压表改装的原理图为:

改装电压表需要串联大电阻来分压,根据串联电路规律:Ig(Rg+R)=3 V,
代入数据可得:R=5.92×104 Ω

一、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1)小量程电流表有哪三个参数?三个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对于小量程电流表,其额定电压比较小,如何将该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
(3)对于小量程电流表,其额定电流比较小,如何将该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答案 (1)三个参数: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Ug=IgRg.
(2)需将表头串联一个阻值较大的分压电阻,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
(3)需将表头并联一个阻值较小的分流电阻,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及其特点
项目 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 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A
电路结构
R的作用 分压 分流
扩大量程 的计算 U=Ig(R+Rg) R=-Rg IgRg=(I-Ig)R R=Rg
电表的 总内阻 RV=Rg+R RA=
使用 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接线柱接电势较高的一端 串联在被测支路中,电流从“+”接线柱流入


例1 有一电流表G,内阻Rg=10 Ω,满偏电流Ig=3 mA.
(1)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大?
(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答案 (1)990 Ω 1 000 Ω (2)0.05 Ω 0.05 Ω
解析 由题意知电流表G的满偏电压
Ug=IgRg=0.03 V
(1)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当达到满偏时,分压电阻R的电压UR=U-Ug=2.97 V
所以分压电阻R== Ω=990 Ω
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RV=Rg+R=1 000 Ω.
(2)改装成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当达到满偏时,分流电阻R的电流IR=I-Ig=0.597 A
所以分流电阻R=≈0.05 Ω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RA=≈0.05 Ω.
例2 图4为实验室常用的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原理图.当使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3 V;当使用O、B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15 V,已知电流计的内阻Rg=500 Ω,满偏电流Ig=100 μA.求分压电阻R1和R2的阻值.

图4
答案 2.95×104 Ω 1.2×105 Ω
解析 当使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3 V,即当UOA=3 V时,流过“表头”的电流为Ig,这时在表的内部只有R1与“表头”串联,R2不起作用,所以R1=-Rg,代入数据得R1=2.95×104 Ω;当使用O、B两接线柱时,量程为0~15 V,即当UOB=15 V时,流过“表头”的电流为Ig,这时在表的内部R1、R2与“表头”串联,所以R2=-Rg-R1,代入数据得R2=1.2×105 Ω.
例3 (多选)(2020·田家炳中学高二上期中)如图5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当分别使用a和b、a和c接线柱时,此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其中一个量程为0~1 A,另一个量程为0~0.1 A,表头内阻Rg=200 Ω,满偏电流Ig=2 mA,则(  )

图5
A.当使用a、b时量程为0~1 A
B.当使用a、c时量程为0~1 A
C.电阻R1的值约为0.41 Ω
D.电阻R2的值约为0.41 Ω
答案 AC
解析 表头改装成电流表时需并联分流电阻,且分流电阻越小,改装后量程越大,可知使用a、b时量程为0~1 A,使用a、c时量程为0~0.1 A,故A正确,B错误;由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可得Ig(R2+Rg)=(I1-Ig)R1,IgRg=(I2-Ig)(R1+R2),又Ig=2 mA,I1=1 A,I2=0.1 A,解得R1≈0.41 Ω,R2≈3.67 Ω,故C正确,D错误.
二、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
1.两种接法的比较
内接法 外接法
电路
误差分析 电压表示数 UV=UR+UA>UR 电流表示数IA=IR R测=>=R真 电压表示数 UV=UR 电流表示数 IA=IR+IV>IR R测=<=R真
误差来源 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2.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方法
(1)直接比较法:当Rx?RA时,采用内接法,当Rx?RV时,采用外接法,即大电阻用内接法,小电阻用外接法,可记忆为“大内小外”.
(2)公式计算法
当<即当Rx>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当>即当Rx<时,用电流表外接法,
当Rx=时,两种接法效果相同.
(3)试触法:如图6,把电压表的可动接线端分别试接b、c两点,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变化,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对电路影响大,应选用内接法,若电压表的示数有明显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对电路影响大,所以应选外接法.

图6
例4 用电流表(内阻约4 Ω)和电压表(内阻约3 kΩ)测量电阻R的阻值.某次按照如图7所示电路的测量情况:电流表的示数是5 mA,电压表的示数是2.5 V.则(  )

图7
A.电阻R的值为500 Ω
B.电阻R的值略大于500 Ω
C.电阻R的值略小于500 Ω
D.如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答案 C
解析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RA= Ω-RA=500 Ω-RA,即电阻R的值略小于500 Ω,故C对,A、B错;由R?RA可知采用电流表内接的方法测量比较精确,故D错.
针对训练 (2019·清华附中期中)某同学用如图8甲所示电路测量电阻Rx,Rx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若被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 Ω,应采用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电路,误差会比较小.

图8
答案 偏小 甲
解析 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时,电压表测量的电压为电阻两端的电压,考虑到电压表的内阻,电流表测量的电流为电压表和电阻的电流之和,即测得的电流偏大,根据欧姆定律知,测得的电阻偏小.若被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 Ω,该电阻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故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误差较小,应采用题图甲所示电路.

1.(电压表的改装)一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2 mA,内阻Rg=500 Ω,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需串联一个1 500 Ω的电阻
B.需串联一个1 000 Ω的电阻
C.需并联一个1 000 Ω的电阻
D.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为1 000 Ω
答案 B
2.(电流表的改装)一电流表G的满偏电流Ig=2 mA,内阻为100 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4 A的电流表,则应在电流表G上(  )
A.并联一个0.5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100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0.5 Ω的电阻
D.串联一个100 Ω的电阻
答案 A
3.(电表的改装)两只电压表和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电流计改装成的,表的量程是5 V,表的量程是15 V,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则(  )
A.它们的示数相等,指针偏转角度也相等
B.它们的示数之比为1∶3,指针偏转角度相等
C.它们的示数相等,指针偏转角度之比为1∶3
D.它们的示数之比、指针偏转角度之比均为1∶3
答案 B
解析 由于两个电压表是用相同的电流计改装的,当两个电压表串联使用时,通过两表的电流是相同的,所以表头指针偏转的角度是相同的;刻度盘上的示数表示的是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与量程成正比,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4.(电表的改装)(2019·重庆市高二期末)用伏安法测某一电阻: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电阻测量值R=.如果采用如图9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值为R1,如果采用如图乙所示电路,测量值为R2,电阻的真实值为R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R1____R真,R2______R真(填“>”“=”或“<”),这种误差属于________误差.

图9
答案 < > 系统
解析 题图甲中电压表测量值为真实值,由于电压表分流作用电流表测量值偏大,故电阻测量值偏小;题图乙中电流表测量值为真实值,由于电流表分压作用电压表测量值偏大,故电阻测量值偏大,所以有R1R真,这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考点一 电表的改装
1.(多选)关于将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或电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装成电压表时应给表头串联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
B.改装成电流表时应给表头并联一个阻值较小的电阻
C.改装后表头G自身的电阻会发生变化
D.改装后表头G本身的参量均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 ABD
2.(2019·大同阳高一中期末)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1 mA,内阻为500 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10 V的电压表,则应在电流表上(  )
A.串联一个10 k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10 k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9.5 k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9.5 kΩ的电阻
答案 C
解析 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需要串联一个电阻分压,根据欧姆定律可得串联电阻阻值:R=-Rg= Ω-500 Ω=9 500 Ω=9.5 kΩ,选C.
3.(2019·马鞍山第二中学期末)磁电式电流表(表头)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G,其内阻Rg=30 Ω,满偏电流Ig=5 mA,要将它改装成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  )
A.串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答案 D
解析 改装成电流表是要利用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扩大电流表的量程,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并== Ω≈0.05 Ω,故选D.
4.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和一个电阻箱R组成,它们之中一个是测电压的电压表,另一个是测电流的电流表,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图1
A.G甲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G甲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C.G乙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D.G乙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甲可知,甲中G与电阻箱R并联,G甲是电流表,R增大时,电阻箱分担的电流减小,电流表量程减小,故A、B错;由题图乙可知,G与电阻箱R串联,G乙是电压表,R增大时,电阻箱分担的电压增大,电压表量程增大,故C错,D对.
考点二 电流表的内、外接
5.(多选)用如图2所示的电路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时,下列由电表产生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电压表的内电阻越小,测量越精确
B.电流表的内电阻越小,测量越精确
C.电压表的读数大于Rx两端真实电压,Rx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D.由于电流表的分流作用,使Rx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答案 BC
解析 该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为通过Rx的电流的真实值,电压表的读数为Rx两端的电压与电流表的电压之和,大于Rx两端的真实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知,Rx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C对,D错;该电路中,Rx的测量值实际为R测=Rx+RA,故电流表的内电阻越小,测量越精确,A错,B对.
6.(多选)在图3中,甲、乙两图分别为测量灯泡电阻R的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甲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乙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内接法
B.甲中R测>R真,乙中R测C.甲中误差由电压表分流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RV,故此法测较小电阻更好
D.乙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RA,故此法测较大电阻更好
答案 ACD
解析 题图甲叫做电流表的外接法,题图乙叫做电流表的内接法,A正确;题图甲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导致电流的测量值偏大,由R=可知,R测<R真,R越小,电压表分流越小,误差越小,因此这种接法适合测小电阻;题图乙由于电流表的分压,导致电压的测量值偏大,由R=知R测>R真,R越大,电流表的分压越小,误差越小,因此这种接法适用于测大电阻,B错误,C、D正确.
7.(多选)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x时,若不知Rx的大约数值,为了选择正确的电流表接法以减小误差,可将仪器按图4所示接好,只空出电压表的一个接头K,然后将K分别与a、b接触一下,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则(  )

图4
A.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a
B.若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b
C.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a
D.若电压表示数有显著变化,K应接b
答案 BC
解析 若K从a移到b时,电流表读数有显著变化,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明显,K应接在b处,故A错误,B正确;若K从a移到b时,电压表读数有显著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明显,K应接在a处,故C正确,D错误.
8.(2019·黄骅中学高二上月考)分别用如图5所示的甲、乙两种电路测量同一未知电阻的阻值,图甲两表的示数分别为3 V、4 mA;图乙两表的示数分别为4 V、3.8 mA,则待测电阻Rx的真实值(  )

图5
A.略小于1 kΩ B.略小于750 Ω
C.略大于1 kΩ D.略大于750 Ω
答案 D
解析 两种电路电压表示数变化更明显,说明电流表分压作用大,则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误差较小,即采用题图甲电路误差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题图甲Rx的测量值为Rx===750 Ω,且其真实值略大于此测量值,D正确.

9.一电压表由电流表G和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6所示.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此电压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改进(  )

图6
A.在R上串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B.在R上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C.在R上并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
D.在R上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
答案 D
解析 若电压表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说明电流偏小,即串联电阻R稍大些,应在R上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D正确.
10.如图7所示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Rx为待测电阻,如果电压表的读数是3.50 V,电流表的读数是10.0 mA,电压表的内阻是1.50 kΩ,电流表的内阻是10 Ω,那么Rx的精确值为(  )

图7
A.457 Ω B.350 Ω C.360 Ω D.1 200 Ω
答案 A
解析 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V== Ω=×10-3 A,则Rx== Ω≈457 Ω,故选A.
11.(多选)如图8是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5 V,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是0~15 V,已知表头内阻Rg=300 Ω,满偏电流Ig为1 mA,则(  )

图8
A.R1=4.7×103 Ω B.R1=5×103 Ω
C.R2=1×104 Ω D.R2=1.5×104 Ω
答案 AC
解析 R1=-Rg= Ω-300 Ω=4.7×103 Ω,
R2=-Rg-R1= Ω-300 Ω-4.7×103 Ω=1×104 Ω,A、C正确.
12.如图9所示,用相同的灵敏电流计作表头改装成电流表A和电压表V,分别将其串联和并联在一起,然后接入电路中.通电后关于指针的偏角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9
A.图甲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与电流表的相等
B.图甲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比电流表的小
C.图乙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与电流表的相等
D.图乙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比电流表的小
答案 D
解析 题图甲中,由于电流表中的电流计是并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中的电流计是串联在电路中,而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由于电流表中的定值电阻分流,通过电流表中电流计的电流小于通过电压表中电流计的电流,所以电压表的指针偏角比电流表的大,A、B错误;题图乙中电压表和电流表是并联在一起的,两端的电压是相等的,由于电压表中的定值电阻分压,电压表中电流计两端的电压小于电流表中电流计两端的电压,所以题图乙中电压表的指针偏角比电流表的小,C错误,D正确.

13.(多选)如图10所示电路,将两个相同的电流计分别改装成电流表A1(0~3 A)和电流表A2(0~0.6 A),把这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0
A.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也半偏
B.A1的指针还没有满偏,A2的指针已经满偏
C.A1的读数为1 A时,A2的读数为0.6 A
D.A1的读数为1 A时,干路中的电流为1.2 A
答案 AD
解析 电流表是由电流计并联一个电阻改装而成,两电流表并联,所以两表头也并联,则流过两表头的电流相等,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也半偏,A正确,B错误;两电流表的内阻之比为1∶5,则电流之比为5∶1,A1的读数为1 A时,A2的读数为0.2 A,干路中的电流为1.2 A,C错误,D正确.
14.在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小量程电流表G的内阻Rg=100 Ω,满偏电流Ig=1 mA,R1=900 Ω,R2= Ω.

图11
(1)当S1和S2均断开时,改装成的表是什么表?量程为多大?
(2)当S1和S2均闭合时,改装成的表是什么表?量程为多大?
答案 (1)电压表 0~1 V (2)电流表 0~1 A
解析 (1)S1和S2均断开时,电阻R1与小量程电流表G串联,可组成较大量程的电压表,电压表的内阻RV=Rg+R1=1 000 Ω,所以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最高为:
U=IgRV=0.001×1 000 V=1 V,
即改装成的电压表的量程为0~1 V.
(2)S1和S2均闭合时,电阻R1被短路,电阻R2与小量程电流表G并联,组成较大量程的电流表.当小量程电流表G满偏时,通过R2的电流为:IR2== A=0.999 A,故改装成的电流表的电流最大为I=IR2+Ig=0.999 A+0.001 A=1 A,即改装成的电流表的量程为0~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