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试卷:近义词辨析(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试卷:近义词辨析(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3 20:2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试卷:近义词辨析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勉励大家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不骄不躁,再创佳绩。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一个个“腊子口”“娄山关”等待我们去战胜。 的女排精神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激发我们发扬好女排精神,在新征程中赢得胜利。我们要从女排精神中 力量,坚定信心、勇毅笃行,不为强手、敢打敢拼,以强大闯关实力奔向中国梦的光明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 就能实现的。
A.蝉联 历久弥新 吸取 沸沸扬扬
B.蝉联 经久不息 汲取 沸沸扬扬
C.卫冕 经久不息 吸取 敲锣打鼓
D.卫冕 历久弥新 汲取 敲锣打鼓
【答案】D
【解析】
体育竞赛中指蝉联冠军,保住上届取得的冠军地位。一个团队或个人在同一项赛事中,上一届拿了冠军,那么这一届它便是以“卫冕”的身份参赛了。如果这一届它又拿了冠军,即是卫冕成功,也就是“蝉联”。卫,保卫,冕,皇冠,体育上指冠军。“卫冕”指上一届获得冠军,这一届继续争夺冠军,保住冠军地位。语境说的是“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保住上届取得的冠军地位,所以选用“卫冕”。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多用在鼓掌或欢呼时。代表着一种动作所受到欢迎程度。语境说的是女排精神会长时间鲜活地显示它激励我们战胜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的价值,所以选用“历久弥新”。“汲取”原指从低处取水,后喻指像吸取水分一样地吸取有用的东西,因而侧重于提取、取得。“吸取”是“吸收采取”。“汲取”一般只用于抽象事物,适用范围较小;“吸取”可用于抽象或具体的事物,适用范围较大。另外,“汲取”是书面语,口语中一般不用;“吸取”则书面和口语都可用。“汲取”比较文雅庄重,通常出现在较为正式的书面语中。而“吸取”更为通俗,除了书面语之外,在大众口语中也广泛使用。结合语境说的女排精神给人的“力量”,选用“汲取”。敲锣打鼓: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輿论宣扬。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结合语境说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定信心、勇毅笃行,不为强手、敢打敢拼,以强大闯关实力奔向中国梦的光明未来”分析,此处应选用“敲锣打鼓”。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哲学和艺术的情趣由大到小的转换,反映了中国人文化和审美心理上的变化。重视当下直接的体验,推崇___________纯净的美感,高扬___________幽微的气象等___________,山林境界为人们推崇,士人们返归于内成就心性的圆满,不必追求官能的享受,而着意直接的生命感受。
A.简约 淡逸 蔚然成风 B.简陋 淡逸 蔚为大观
C.简约 淡雅 蔚为大观 D.简陋 淡雅 蔚然成风
【答案】A
【解析】
本题第(1)空,简约:简略,不详细。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这里修饰的是“美感”,不属于房屋、设备等范畴,应选用“简约”。第(2)空,淡逸:清新洒脱,飘逸。淡雅:清新雅致,使人感到舒服的清新色(一般多指淡色)。这里和“幽微”连用来修饰“气象”,“气象”无法用颜色来形容,故应选用“淡逸”。第(3)空,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这里是形容人们的文化和审美心理上的变化,此处推崇美感,高扬气象等成为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盛行的风气,应选用“蔚然成风”。故选A。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文化不像当初哄传的那样顽固和腐朽,她确实 _,却来自历史意志和文化伦理间的深刻 _。历史意志要求强蛮、突进、跨越,文化伦理要求端庄、秩序、和谐,两者都有充分理由却方向相反,互相 _,谁也无法实现自己,结果成了千年厮磨的生死冤家。
A.步履艰难 争执 羁绊 B.步履艰难 冲突 牵制
C.步履蹒跚 冲突 羁绊 D.步履蹒跚 争执 牵制
【答案】B
【解析】
第一处,步履艰难:形容事物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步履蹒跚:形容行动缓慢,迈步不稳的样子。根据语境,此处指中华文化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步履艰难”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一处应该选择“步履艰难”。第二处,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冲突:矛盾表面化,发生激烈争斗;或互相矛盾,不协调。根据语境,此处强调历史意志和文化伦理间的矛盾与不协调,“冲突”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二处应该选择“冲突”。第三处,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牵制:拖住使不能自由活动。根据前文“两者都有充分理由却方向相反”,可知此处意指历史意志和文化伦理之间相互拖住,使对方不能自由发展,“牵制”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三处应该选择“牵制”。故选B。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汉语言,不可能像西方语言那样作过多的语言规则的理性分析,而应以整体 和形象思维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 语言文字的理性规则,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语言实践,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语言的独特规则,从而能够 。
A.感知 弱化 师心自用 B.感知 简化 学以致用
C.感悟 简化 师心自用 D.感悟 弱化 学以致用
【答案】D
【解析】
感悟,指有所感触而领悟;感知,指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依据后文“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语言的独特规则”可知,此空应选用“感悟”。弱化,变弱,使变弱;简化,把繁杂的变成简单的。依据“以形象为主要特点的汉语言,不可能像西方语言那样作过多的语言规则的理性分析”可知,不是要“简化规则”,“规则”是不会变的,只是要在教学中使对“规则”的分析变弱,所以此空应选用“弱化”。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得以用于实际;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正确意见。与“学生”相搭配,应选用“学以致用”。故选D。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通常富有考据癖的学者有时会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菜的来源、成分和烹调方法研究得 之后,便 ,不肯染指。而我对于考据家的 虽然十分敬佩,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要伸箸,用口 它们的滋味。
A.井井有条 袖手旁观 苦心经营 领会 B.有条有理 袖手旁观 苦心孤诣 领略
C.有条有理 作壁上观 苦心经营 领略 D.井井有条 作壁上观 苦心孤诣 领会
【答案】B
【解析】
第一空处:“井井有条”,井井:形容有条理。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宏观强调有条理。 “有条有理”,形容层次、脉络清楚。微观突出层次脉络清楚。根据语境应该是强调研究的层次脉络清楚,“有条有理”更合适。第二空处:“作壁上观”,壁:壁垒。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正式场合,书面语强,用在大的方面。“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口语性强些,用在小的方面。根据语境应该是个体做事,用“袖手旁观”合适。第三空处:“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一般指研究学习等技能方面。“苦心经营”,经营:筹划,管理。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一般指企事业管理方面。根据语境强调学者的研究学习,选择“苦心孤诣”。第四空处:“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具体指:有领会,理解;领受,接受;理会,理睬;允诺;品尝;欣赏,赏玩。应用范围广泛。“领会”,对事物内容能理解、有体会。强调思想认识。根据语境,已经把研究学问比喻成对待“食品”,后语境对象为“滋味”,应该搭配“领略”。故选B。
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始终如一,与富贵不沾边,真所谓________。他们________的是那个精彩绝伦的审美世界,寻求的是无穷无尽的人生乐趣。如果没有这种乐趣的支撑,或许他们的艺术生命早就走到了尽头。所以,赏玩与其说是玩物,毋宁说是赏玩者自己的人格________的内在激励和无限寄托。
A.富贵于我如浮云 沉浸 兴趣
B.富贵不能淫 沉浸 兴趣
C.富贵于我如浮云 沉湎 志趣
D.富贵不能淫 沉湎 志趣
【答案】C
【解析】
富贵不能淫:不为金钱、地位而心志迷惑、错乱。富贵于我如浮云:看待富贵荣华有如浮云一样淡薄。根据语境“士大夫的生活始终如一”“与富贵不沾边”,此处所说的是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因此应用“富贵于我如浮云”。沉湎:沉溺,耽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此处是说迷恋于“精彩绝伦的审美世界”,因此应用“沉湎”。
志趣:行动或意志的趋向;志向和兴趣。兴趣:喜好的情绪。根据语境“赏玩者自己的人格”,应用“志趣”。故选C。
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时代的到来,阅读变得越来越方便,数字潮流 ,但改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阅读。数字阅读将促进用户体验的进一步提升、文化交融的进一步加速、阅读服务的进一步 ,全场景沉浸式的数字阅读更将带来更加 的精神食粮,使读者随时、随地、随身、随心获取专业优质的阅读内容。
A.势不可挡 精细 丰富多彩 B.势如破竹 精致 琳琅满目
C.势如破竹 精细 琳琅满目 D.势不可挡 精致 丰富多彩
【答案】A
【解析】
第一处,势不可挡: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势如破竹: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比喻节节腔利,毫无阻碍。句中用来形容数字潮流,应选“势不可挡”;第二处,精细:精密细致。精致:精巧细致。句中用来形容阅读服务,应选“精细”;第三处,丰富多彩:(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色彩多样。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工品)。句中用来形容精神食粮,应选“丰富多彩”。故选A。
8.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 、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 !
A.展现 同仇敌忾 彪炳千古 B.展现 同舟共济 名垂青史
C.呈现 同舟共济 彪炳千古 D.呈现 同仇敌忾 名垂青史
【答案】B
【解析】
展现:显现出,展示。呈现:显出,露出。此处与“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等抽象的事物搭配,应选“展现”。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度过难关。此处语境强调共同抗击疫情,应选“同舟共济”。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册永远流传。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此处指武汉人民再次载入史册,应选“名垂青史”。故选B。
9.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与众多欧西事物的“迁地弗良”不同,文学史这一著述形式进入中国以后,很快便________,而今已经变得枝繁叶茂。欧洲十九世纪兴盛一时的文学史,十九世纪末遭遇了来自审美主义的________;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学院占据主流的“新批评”更是公然拒绝文学史;尽管后来随着文学社会学、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等研究路径的展开,文学史一度有复兴之势,但对这一学科进行理论反思的声音,一直________。
A.落地生根 置疑 不绝如缕 B.入乡随俗 质疑 若隐若现
C.落地生根 质疑 不绝如缕 D.入乡随俗 置疑 若隐若现
【答案】C
【解析】
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入乡随俗:是指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这个成语常形容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本题所给文段说文学史进入中国,如今已经“枝繁叶茂”,用“落地生根”恰当。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文中不是否定句,用“质疑”正确。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形容形势危急或者声音细微悠长。若隐若现,强调的是模糊、不清楚。文中用“不绝如缕”恰当。故此题答案应为A项。
点睛: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1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 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 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 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应该是经过古圣人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的。所以第一空选用“身体力行”,排除A、B项。“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提着耳朵叮嘱他。后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根据语境“说教”,第二空应选用“耳提面命”。排除D项,选C项。当然“顿悟”,指猛然醒悟。“领悟”,就是体会,解悟。根据语境“躬亲实践”,“心得”也应该是“领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