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试卷
语言连贯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所有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泯灭的,只有中华文明。这个历史事实,以前当然也知道, 。 , 。 。那么漫长的历史, , ,很让人费解。
①中断和泯灭太正常了
②而是为中华文明震撼
③这种震撼中并不包括自豪,更多的只是惊讶
④不是为他们震撼
⑤而既不中断也不泯灭,却是异数中的异数
⑥但是这次把别人家的遗址全部看了一遍,才产生全身心震撼
A.③①⑤⑥④②
B.⑥④②③①⑤
C.③④②⑥①⑤
D.⑥①⑤④②③
【答案】B
【解析】
本题的语段选自余秋雨的《中国为何成了例外?》。阅读语段,分析所给的六个句子,首先由关联词语“不是为……而是为……”可以推知④②在一起,这样就排除D项;③“这种震撼”与②中的“中华文明的震撼”承接,应排为②③,这样就排除A、C选项。故选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神话故事和传统动画电影中的知名人物,哪吒向来以少年英雄的形象示人,而新版“魔童哪吒”一反常态,___________;加上特效密集的对打场景,30秒一镜到底的镜头运用,以及如梦如幻的山河社稷图、太乙真人的神奇毛笔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为讲好中国故事增添了色彩。
①这缘于他本该成为“灵珠英雄”的命运被改变
②勇敢地进行抗争
③不凑巧投生为“混世魔王”
④神情叛逆而玩世不恭
⑤但他不认此命
⑥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
A.③④⑤②⑥① B.③①④⑤⑥② C.④③⑤⑥②① D.④①③⑤⑥②
【答案】D
【解析】
本题中,根据前文的提示“哪吒向来以少年英雄的形象示人”“新版‘魔童哪吒’一反常态”,可知接下来要挑选与“少年英雄”形象相反的句子,所以第一句可以确定为④。由此排除A、B两项。第①句“这缘于他本该成为‘灵珠英雄’的命运被改变”中的“这”,应该指代第④句的“神情叛逆而玩世不恭”,而“灵珠英雄”的命运被改变与第③句中的不凑巧成为“混世魔王”句意对应,因此①在③之前。由此排除C项。故选D。
3.下面都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句,以时间为序,从前到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③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④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⑤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⑥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
A.④⑤①③⑥② B.⑤④⑥③①② C.④⑤①⑥③② D.⑤④①③⑥②
【答案】D
【解析】
答题前,先仔细理解每句诗,读懂其内容,确定每句诗所表达的具体的节气,然后依据每个节气的时间再进行排序。①中“处暑”,②中“冬至”,③中“白露”,④中“清明”,⑥中“霜降”,这些词语可直接表明是二十四节气。⑤中“交春半”表明是春分。因此这几句诗,根据时间,可排列为:⑤④①③⑥②。故选D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论语》作为语录体作品,其编纂方式可能与鸟巢构建方式类似。 _。只看到单根树枝而看不到鸟巢整体,不分析每根树枝在鸟巢中的结构性作用,就会感到树枝堆放散乱无序。
①如支撑底部、平衡重心等
②如短长、粗细、木种不同等
③鸟巢由树枝搭建而成
④发挥特定的结构性作用
⑤每根树枝既有自身固有特征
⑥又作为鸟巢有机组成部分
A.③⑤⑥②①④ B.③⑤②⑥④① C.⑤②③④①⑥ D.③②⑤①④⑥
【答案】B
【解析】
第一,横线前一句作为总括性语句,提到鸟巢的构建方式,根据逻辑,下文应该解释鸟巢的构建方式。因此,语句③应该紧接前文,排在第一位。据此,可以排除C项。第二,根据其余语句的内容,⑤②论述树枝的自身特征,为同一内容,④①论述树枝的结构性作用,为同一内容。因此,⑤②应该放在一起,④①应该放在一起。据此,可以排除A项。
第三,语句①②明显是举例内容,分别是对树枝的结构性作用和树枝的自身特征进行解释。因此,②应该放在⑤后面,①应该放在④后面。据此,可以排除D项。故选B。
5.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答案】D
【解析】
①句根据“迟日”判断为春,②句根据“西风”“人比黄花瘦”判断为秋,③句根据“小荷翻,榴花开”判断为夏,④句根据“六出飞花”“青竹变琼枝”判断为冬。按照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顺序为:①③②④。故选D。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答案】D
【解析】
可以将选项进行分类,以①开头或以④开头,①说作品,④说其人,从衔接上看,显然④更合理。排除B、C。比较AD,从结尾入手较好,③是今人对孔孟的评价,⑤是司马迁对孔孟的评价,其中“意”为主张、宗旨的意思,呼应②。自古及今,③结尾更好。故选D。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离不开戏曲。 而我是在用写话剧的方式学习中国传统小说的白描手段。
①戏曲作为一种艺术的基本形式,也是长盛不衰的。
②可以说,小说和戏曲所追求的最根本的东西都是深入到人物灵魂当中。
③但是它能够通过白描表现人的最丰高的内心世界。
④它曾是老百姓学习历史、培育道德的最重要的课堂和教材。
⑤戏曲虽然不能让观众直接读懂角色的内心活动,
A.②④①⑤③ B.①④②⑤③ C.②⑤③④① D.④①⑤③②
【答案】D
【解析】
该语段主要讲戏曲这种艺术形式,通过观察,⑤句中的“虽然”与③句中的“但”构成转折关系,可以确定③、⑤必一块,且③在⑤后;①、④都是紧承文段首句“戏曲”来说的,根据①句中的“也是”和④句中的“是”,可以断定①在④后;看文段最后一句中的“写话剧的方式学习中国传统小说的白描手段”,里面显示了②句中的“小说”一词,为了句意的通顺,②应该在最后,这样才能保证文段最后出现“小说”一词不突兀,显得句意连贯。据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④①⑤③②,最后,考生可以将排好的句子放入语段中再阅读一次,判定是否通顺、连贯。故选D。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山就有水,从我们村子边上绕过的那条小河,是从东往西流去的。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 , , ; , , ,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
①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
②河水跳跃着
③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
④缓缓流动
⑤永不疲倦地唱着歌
⑥平静得出奇
A.③②⑤①④⑥ B.③④⑥①②⑤ C.①④③②⑤⑥ D.①②⑤③⑥④
【答案】A
【解析】
首先分析语段内容,本段主要写河水从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的河水的状态。故应抓住河水的状态以及横线后面给出的句子来分析。第六处“平静得出奇”,和后面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正好相吻合,由此排除B选项和D选项。第五处只有填“缓缓流动”才能和第六处“平静得出奇”相契合,这样排除C选项。故选A。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 , ▲ , ▲ , ▲ ; ▲ , ▲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
①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③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
⑤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
⑥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⑤②③⑥④ C.②①④⑤③⑥ D.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A
【解析】
①⑤是对前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的解释,和前文句子照应,①紧承前文,在先,排除CD;③④②解释①一组,在①之后;⑥是对⑤的解释,⑥在⑤后,排除B。故选A。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但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 。因此, 。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 。
①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②进行有意识的整理与维护
③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④乡村记忆也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⑤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⑥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A.③①④②⑤⑥ B.⑤①④②⑥③ C.⑤④①②③⑥ D.③④①②⑥⑤
【答案】C
【解析】
第一句话是这个语段的中心句。“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接着语段抛出一个背景“城镇化建设中”,这个矛盾就出现了。一方面,我们要推进城镇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保存“乡村记忆”。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该围绕保存乡村记忆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具体怎么做呢?首先得“留住它”,不让它被城镇建设湮没。故横线处第一空应填⑤,从而排除了AD两项。接下来,思维向纵深发展,“但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这句话说明,“呵护”比“留住”重要,因为“仅仅只是留住乡村记忆”它会失去原有魅力,即第二处应该填④。其实,从做题的角度,就可以锁定答案C了。我们顺着思路,再看既然“呵护”如此重要,那么该怎么做呢?这就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上下文可知,“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是非物质遗产类;而“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是物质文化类。对于“非物质遗产类”应该用“维护”即选②;而对“物质遗产类”应该是“维修”,也就是填③。最后一空,其上句“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下句肯定是“让……”,答案只有句⑥符合。综上分析,本题只能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