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一(下)开学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一(下)开学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4 09: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一(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代是在(  )
A.商代 B.西周 C.春秋战国 D.西汉
2.(2分)《耒耜经》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文中所述农具呈现的新特点是(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轻便
B.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C.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功效
3.(2分)在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随着棉纺织业快速发展,其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这表明中国古代纺织业(  )
A.部门增加,分工细密 B.历史较悠久
C.分工协作,产品丰富 D.规模化生产
4.(2分)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暑袜店,利用雄厚资金购进大量的有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这反映了(  )
A.当地男女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者
B.暑袜店已成为手工工场
C.当地男女成为专门被雇佣的生产者
D.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
5.(2分)“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所周索,通缴轮前旋鼓,掉枝一例随转……则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材料反映的工具(  )
A.提高了制瓷业工艺水平 B.促进了灌溉技术的成熟
C.推动冶金业进一步发展 D.发展了传统的耕作技术
6.(2分)对如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
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7.(2分)当今出租房屋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在北宋并非如此。北宋有个姓陶的书生,盖了几座房子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被叫着“痴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重商主义”观念的盛行
8.(2分)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
A.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9.(2分)公社所有制下,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为“共有地”,用来应付公共的支出。殷商时期“公田”和“私田”在法律上均属于国王,农民因领有属于国王的份地,所以其剩余劳动必须耕种属于最高统治者的“公田”。这一变化(  )
A.说明了社会性质的变化
B.反映了公有制社会的延续
C.说明土地私有制遭侵犯
D.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10.(2分)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相关航海家的国籍是(  )
A.英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葡萄牙
11.(2分)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帝国,在近代史上叱咤风云,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无论何时太阳都会照耀在它的领土上。被历史学者称为“地球人类创造的文明巅峰,后来者永远无法复制的奇迹”。对这一国家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欧洲最早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
B.曾经打败过葡萄牙的“无敌舰队”
C.是欧洲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
D.18世纪从法国夺得北美的加拿大
12.(2分)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
时间 数量 财富来源 占有社会总财富(%)
1861年前 仅有几人 主要是大农场主 3.6%
1892年 4047人 财富继承(34人),其他多集中于制造业、商业、铁路业 9.6%

(数据来源: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
A.重化工业己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
B.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C.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
D.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
13.(2分)17世纪荷兰鲱鱼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高,根据统计,1660年,波罗的海地区进口的鲱鱼有82%是荷兰人销售的。这说明了荷兰(  )
A.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B.鲱鱼全部进行对外销售
C.对外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D.重视拓展国外商业贸易
14.(2分)1887年,英国某杂志刊登了一则梨牌肥皂广告。在广告中:一箱肥皂冲上海滩,一名女黑人握着一块肥皂。广告标题是“文明的诞生”;广告底部写着:“肥皂消耗是衡量财富、文明、健康、人之纯洁的标准。”这则广告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工业品主要销往非洲市场
B.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C.欧洲工业文明开始在非洲传播
D.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15.(2分)19世纪中期前,欧美最高建筑只有6层; 1871 年,芝加哥保险公司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幢现代钢框架高层建筑,开摩天大楼先河,共10层; 19 世纪末,美国出现29层、118米高的建筑;20世纪初,纽约建成了屋尔华斯大厦,已达52层、241米。其首先在美国大量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本
B.充分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城市化商业化带来城市地价飞涨
D.为满足工业化后人们的住房需求
16.(2分)鸦片战争前,东南沿海农民织布以自给,或者有余以出卖;鸦片战争后,不但无以自给,无剩余可卖,反而要到市场上买洋布。这一变化表明中国(  )
A.棉花产量大幅度下降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
C.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
D.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17.(2分)如表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洋员参战表,这一状况(  )
姓名 国籍 职务 服务军舰
汉纳根 德国 北洋舰队总查 舰队指挥舰定远舰
阿壁成 德国 舰总管轮
戴乐尔 英国 舰帮办副管驾
尼格路士 英国 舰炮手
哈卜门 德国 炮务总管 主力战舰镇远舰
马吉芬 美国 帮办管带
余锡尔 英国 总管轮 主力战舰致远舰
哈富门 德国 总管轮 济远舰

A.是黄海海战中清军战败的根源
B.体现了清廷向西方学习的态度
C.反映出北洋海军整体装备落后
D.导致北洋水师受到列强的牵制
18.(2分)一战期间,我国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比全国人口的增长率高。上海华界(中国人控制的区域,与“租界”相对)人口在10年中增长了3倍,其他通商口岸如天津、青岛也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口。对该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区位优势有利于吸引人才
B.国内战争加速人口的迁徙
C.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列强侵略加剧农民的破产
19.(2分)1901﹣1911年民族工业统计表(资本一万元以上)。由表可知,这一时期(  )
类别 官办 官商合办 商办 中外合办
个数 45 29 567 9
资本总额(万元) 2235.5 989.8 10216 908

A.私人资本在民族资本中占据优势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发展迅速
D.清政府放弃了对工业化的控制
20.(2分)根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至1940年止,分布在湘西辰沅区的工厂达69家,其中机械厂49家,冶炼厂3家,电器厂3家,化工厂7家,纺织厂5家,其它厂2家。拥有厂矿之多,在当时大后方各重要工业区内,仅次于四川的重庆区、川中区,和云南的昆明区,排列于第四位。这表明当时(  )
A.中国的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
C.官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湘西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21.(2分)如图是1957年的一幅漫画《给工人叔叔阿姨去庆祝》(画中字:“庆功队”“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该漫画反映了(  )

A.功劳只是工人阶级努力的结果
B.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强烈
C.庆功队中出现了急躁冒进思想
D.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已宣告完成
22.(2分)如表记载了我国1961年提高农业收购价格的基本情况。此外,国家还对棉花等经济作物实行奖励政策。以上信息表明我国(  )
表。新中国1961年农业收购加价统计
种类 粮食 油料 生猪 禽蛋
提价幅度 20% 13% 26% 37%

A.“大跃进”取得成功 B.正在调整国民经济
C.轻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D.统购统销成效显著
23.(2分)如图时事漫画中有中高低三株竹笋,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漫画作者丰子恺以“一夜风吹一尺长”的雨后春笋寓意(  )

A.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贪快
B.国民经济比例呈现严重失调
C.社会主义事业将会蓬勃发展
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24.(2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下列与这些民谣最相关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八字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5.(2分)1990年,首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张。第一天排队的人从餐厅二层一直排到大马路。餐厅营业的首个周末就创下了全球麦当劳单店单天营业额46万元的最高纪录。这说明(  )
A.美国正在对中国经济侵略
B.国家政策影响民众生活
C.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到来
D.深圳率先实行对外开放
二、本卷共3题,共50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以前的城市,大都具有很浓的政治军事色彩,魏晋时期的名城如洛阳、江陵等首先也是政治中心。先秦以来的城市城郭制也能说明这一点,“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与郭,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古代城市的政治和军事性质。唐代前期,城市的政治军事色彩也很浓。前期的国际都会长安和洛阳,一个是都城,一个是陪都,而后期兴起的扬州和益州,则有“扬一益二”之称,体现了唐后期综合性城市的兴起。
﹣﹣摘编自肖建乐、孙德华《唐代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州级城市在宋代发展较快,尤其在沿海、沿江出现了一批较大的城市,这些都与草市息息相关。宋代州军在最多时达351个,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如信阳军在南宋时还不如江浙“州军一草市”,岭南的一些偏僻的州军也很落后,这与当地商品经济落后,草市不发达有关。
﹣﹣摘编自周宝珠《试论草市在宋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三:明清时代,像北京,作为首都,它是根据“王制”的需要来兴建宫殿、住宅、街道的,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市镇,则并非如此,它们完全是因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市镇的建设也是无计划的,只是根据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在某一地方集中了某种工商业,所以其分布(布局)也不是遵。王制”的。
﹣﹣摘编自方如金、赵瑶丹《明清市镇经济的特点与影响﹣﹣以江浙地区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州级城市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建设规划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变化的影响。
27.(19分)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刺激下,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欧洲占据首位,农业生产技术的 改进和农产品产童的提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要。工业革命带动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因素。由于劳动力越来越多地从第一 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使城市逐步产生了吸收大量劳动力的能力。交通运输方面的巨 大变化,加强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 能够迅速成长。
﹣﹣摘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而相应的资源却没有相应地 向城市集中,就必然出现城市基础设计不足和组织混乱,即“城市病”。城市居民大都 是刚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的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波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到处都是猪圈,但当时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刺激城市化的具体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城市病”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病”之间的关系。
28.(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洲的贸易与殖民扩张,推动着咖啡种植向全世界传播。18世纪初,荷兰人把咖啡引入荷属殖民地爪哇培植,廉价使用劳动力,最先建立起殖民地咖啡种植业,巨额利益由之而来。随后,英国人将咖啡引进牙买加;西班牙人把咖啡带到古巴,并传播到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地;葡萄牙人把咖啡引入巴西。为满足热带殖民地种植园需求,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异常频繁。英国依赖对海洋的控制,掌控着美洲一半的奴隶贸易。美国独立后在自己的后院大量种植咖啡。咖啡贸易中心由地中海、红海一代移徙至大西洋,咖啡的东方主角换成了西方主角,海洋船队代替了沙漠驼队。西方列强对外采取野蛮方式、无视他人利益的同时,对内则通过创立保险业、金融业和运输业,营造有利于资本运营的商业秩序,使咖啡经济蜕变为名副其实的、彻底的资本主义经济。
﹣﹣摘编自邢媛媛《咖啡的世界历史版图》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2020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一(下)开学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演变的想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代是在。
【解答】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是出现,这种生产方式开始被取代,故C正确。
AB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项明显错误,排除。
故选:C。
2.【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主要考查曲辕犁的特点。
【解答】通过材料“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可以看出这是曲辕犁的作用,它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故B正确;
A是一牛挽犁的特点,排除A;
材料信息显示可以控制犁地深浅,与山地开垦无关,排除C;
D叙述不符合材料叙述主旨,排除。
故选:B。
3.【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发展,结合题干“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随着棉纺织业快速发展,其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随着棉纺织业快速发展,其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可知古代纺织业部门增多,分工细化,故A项正确。
题干未体现历史久远、产品丰富及生产的规模化问题,排除BCD。
故选:A。
4.【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及其特点。
【解答】通过材料“利用雄厚资金购进大量的有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商人利用资本囤积货物,雇佣人生产,再拿回出售,说明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故D正确;
材料信息未体现出独立手工业者生产的特征,排除A;
通过材料“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暑袜”说明尚未形成专门的手工工场,排除B;
通过材料“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暑袜”可以看出尚未形成专门雇佣生产者,排除C;
故选:D。
5.【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水激转下轮……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在冶铁业中使用了水排,这是一种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材料中的“水激转下轮……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即符合水排的特点,这一工具推动了冶金业进一步发展,故C正确。
材料中说的是冶铁工具,与制瓷、灌溉、耕种无关,故排除A、B、D。
故选:C。
6.【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唐都长安东市”。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以前,城市中在特定位置设立市用于商品交易,与民居相分离;官府设立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上图反映了唐长安城设立的专门门用于商品交易的东市,体现了官府对市场交易的严格管理,故C项正确。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于明清时期,其中以晋商、徽商最为著名,与唐朝年代不符,故A项错误。
活字印刷术由北宋平民毕升发明,唐朝时期的印刷术以雕版印刷为主,故B项错误。
唐朝高宗年间,在厂州等地设有 专管对外贸易的市舶使,图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故选:C。
7.【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解答】通过材料“盖了几座房子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被叫着痴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商行为受人鄙视主要是因为当时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故B正确;
土地兼并现象不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排除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排除C;
中国古代并未出现重商主义思想,排除D。
故选:B。
8.【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无主荒地的出现、人口大量的减少均仅适用于北魏及隋唐等朝代初期的战乱时期,北魏至隋唐统一和稳定后此情况消失。故AD错误。
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对均田制起到破坏的作用。故B错误。
材料中北魏至隋唐实行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均田制,部分土地在农民死后须还给官府;到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已无田可授,均田制破产;可见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政府控制部分土地。故C正确。
故选:C。
9.【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解答】通过材料“公社所有制下,公田为共有地,用来应付公共的支出”到“殷商时期,所有其剩余劳动必须耕种属于最高统治者的公田”实际上说明公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由原始社会上奴隶社会的转变,故A正确;
公田由公共用地到属于最高统治者,不能说明公有制社会的延续,排除B;
公田不是私有的,C说法错误排除;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社会生产力提高,排除D。
故选:A。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早期新航路开辟以后殖民扩张时期,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世界矛盾加剧。后来罗马教皇进行调停,画了一条教皇子午线。美洲大陆基本上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是因为西班牙支持了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哥伦布是意大利人,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C。
11.【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解答的关键是从选项入手,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联系所学可知,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帝国的是英国,A是荷兰;
打败过西班牙的“无敌舰队”,B错误;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C错误;
18世纪,英法在北美和印度的矛盾尖锐,发生多次战争,在最后的七年战争中,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从法国手中夺取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扩大了殖民势力侵占更多领土。D正确。
故选:D。
12.【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题干显示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关系密切,故D正确。
AC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
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财富集中,故排除B。
故选:D。
13.【分析】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7世纪荷兰鲱鱼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高”。
【解答】AC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荷兰鲱鱼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并不意味着全部进行对外销售,排除B;
从材料“17世纪荷兰鲱鱼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可以荷兰重视拓展国外商业贸易,D正确。
故选:D。
14.【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答】通过材料信息“肥皂广告”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观念得到改变,故D正确;
A结论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C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故选:D。
15.【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 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钢框架”。
【解答】ACD是一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同时ACD也是欧美的共同因素,排除;
结合时间19 世纪末20世纪初,从材料现代钢框架,再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钢铁工业重工业飞速发展,电力电气使高层超高层适用的电梯出现,使摩天大楼成为可能。B正确。
故选:B。
16.【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鸦片战争后,不但无以自给,无剩余可卖,反而要到市场上买洋布”,结合列强侵略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不但无以自给,无剩余可卖,反而要到市场上买洋布”可以看出反映了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侵略使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农民由自给自足到需要到市场上购买洋布,体现的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不能说明棉花产量大幅度下降,而且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棉花产量应该提高,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信息,而且民族工业产生在19世纪60、70年代,故B项错误。
近代中国仍然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故选:C。
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甲午战争的过程进行分析即可,材料体现的是北洋水师受到列强的牵制。
【解答】材料体现的是外国国籍的洋员对北洋舰队的干预控制,这种现状不利于中国抵御外敌入侵,D正确。
黄海海战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源是制度落后,A排除。
B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
北洋舰队的实力是当时亚洲第一,C排除。
故选:D。
18.【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得出一战时期我国城市人口的增长。结合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一战时期我国城市人口的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这在间接上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一战期间出现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因此对其解读也应从一战这一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而区位因素并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
国内战争和列强侵略两个因素都不是在一战期间才出现的,所以不能最合理的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排除BD项。
故选:C。
19.【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1901﹣1911年民族工业统计表”。
【解答】从表中可知,1901﹣1911年民族工业资本总额呈上升趋势,商办资本总额占明显优势,说明私人资本在民族资本中占据优势,故A正确;
B是1914﹣﹣1918年,排除;
C材料未体现,排除;
D错在“放弃”,排除。
故选:A。
20.【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至1940年止,分布在湘西辰沅区的工厂达69家,其中机械厂49家,冶炼厂3家,电器厂3家,化工厂7家,纺织厂5家,其它厂2家。拥有厂矿之多,在当时大后方各重要工业区内,仅次于四川的重庆区、川中区,和云南的昆明区,排列于第四位”。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迁都重庆,在中国的西南方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据此可知,国民政府的工业布局有所变化,故A正确;
题干仅是对拥有厂矿的地区进行了排序,并没有论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的比较,排除B项;
题干没有论及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的比较,排除C项;
题干中论及机械厂有49家,说明重工业的发展比重较大,排除D项。
故选:A。
21.【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是“庆功队”“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答】“庆功队”“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反映了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强烈,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要求的学生结合国民经济调整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大跃进”取得成功,与历史事实相悖,排除A项。
B.根据材料“1961年提高农业收购价格”,结合所学,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选B项;
C.“大跃进”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
D.“提高农业收购价格”,与统购统销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故选:B。
23.【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联系所学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史实分析解答。
【解答】漫画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一夜风吹一尺长”寓意社会主义事业将会蓬勃发展,故C正确;
漫画寓意并非过急贪快,排除A;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出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排除B;
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24.【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题的关键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
【解答】“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故B正确;
A是1956年,排除;
C是20世纪60年代,排除;
D是21世纪初,排除。
故选:B。
25.【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1990年,首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张。第一天排队的人从餐厅二层一直排到大马路”的主旨,结合对外开放的影响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1990年,首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张。第一天排队的人从餐厅二层一直排到大马路”可知,说明对外开放政策影响到了民众的日常生活,故B项正确。
材料现象是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表现之一,排除A项。
“首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张”,不具有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意义,排除C项。
“首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张”,不能表明深圳率先实行对外开放,排除D项。
故选:B。
二、本卷共3题,共50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6.【分析】(1)本题考查古代市的变迁,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唐代前期,城市的政治军事色彩也很浓。前期的国际都会长安和洛阳,一个是都城,一个是陪都,而后期兴起的扬州和益州,体现了唐后期综合性城市的兴起”;
(2)本题考查古代市的变迁,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州级城市在宋代发展较快,尤其在沿海、沿江出现了一批较大的城市,这些都与草市息息相关”;
(3)本题考查古代市的变迁,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像北京,作为首都,它是根据王制的需要来兴建宫殿、住宅、街道的”“市镇的建设也是无计划的,只是根据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在某一地方集中了某种工商业”。
【解答】(1)依据信息“唐代前期,城市的政治军事色彩也很浓。前期的国际都会长安和洛阳,一个是都城,一个是陪都,而后期兴起的扬州和益州,体现了唐后期综合性城市的兴起”可知变化,结合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思考原因即可;
(2)依据信息“州级城市在宋代发展较快,尤其在沿海、沿江出现了一批较大的城市,这些都与草市息息相关”并结合所学可知影响;
(3)依据信息“像北京,作为首都,它是根据王制的需要来兴建宫殿、住宅、街道的”“市镇的建设也是无计划的,只是根据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在某一地方集中了某种工商业”可知变化,结合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传统城市的转型可知影响。
故答案为:
(1)趋势:由政治军事性转向综合性。原因: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城市建设规划的影响。
(2)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乡村商品市场的繁荣。
(3)变化:由严格地遵“王制”进行规划建设转向无计划建设。
影响:适应了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有利于促进特色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
27.【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城市病”,“城市病”会制约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解答】(1)根据材料一“在工业革命刺激下,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欧洲占据首位,农业生产技术的 改进和农产品产童的提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要”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农业的发展,满足了城市人口的粮食需求;根据“工业革命带动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城市逐步产生了吸收大量劳动力的能力”可知工业革命帮动第二、三产业的没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根据“交通运输方面的巨 大变化,加强了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使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和城镇 能够迅速成长。”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各种资源向城市中。
(2)根据材料二“城市基础设计不足和组织混乱……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波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到处都是猪圈,但当时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可知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组织营理流乱,卫生状况恶化;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资源投入的欠缺(资源的城市化滞后),缺乏城市组织管理的经验与能力;居民传统现之与习惯的影响等。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城市病”;“城市病”会制约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故答案为:
(1)原因:促进农业的发展,满足了城市人口的粮食的需求;帮动第二、三产业的没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各种资源向城市中。
(2)表现: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组织营理流乱,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严置)。原因:资源投入的欠缺(资源的城市化滞后),缺乏城市组织管理的经验与能力;居民传统现之与习惯的影响。
(3)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城市病”;“城市病”会制约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2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结合殖民扩张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立即可。根据材料“为满足热带殖民地种植园需求,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异常频繁”可提炼出历史信息是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异常频繁。据此可得出历史现象是16﹣19世纪长达四个世纪的“三角贸易”。关于阐释可从三角贸易的背景、过程及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历史信息: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异常频繁。
历史现象:16﹣19世纪长达四个世纪的“三角贸易”。
概述与评价:伴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并进行野蛮的黑奴贸易,导致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非洲损失了上亿的精壮劳动力,虽然这给宗主国带来巨额利润,但却是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财富,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当然,这一切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同时,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