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目标:
1. 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2. 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特征。
3.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从实物抽象图像,能描述出各图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电脑课件,边放课件,边配音。
师:下雪啦!下雪啦!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落在屋顶上,落在了树梢上,落在了大地、河川上。整个世界一片雪白,美丽极了!小马、小狗、小鸡、小鸭都跑出来了,它们跑呀!追呀!雪地上留下了它们一串串美丽的图画。
师:大家看,这几种小动物的脚印各像什么?
生: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
师: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你们认识这两个老朋友吗?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物体放在雪地上,它们会留下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就要从这两个立体图形中寻找新的知识。
二 操作交流,探求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摸一摸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看是不是平平的呢?
生:平平的,滑滑的。
(2)描一描
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图形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上请出来,并把它们留在白纸上呢?
生:交流方法。(描一描, 印一印, 画一画)
(3)分一分
教师先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大家能把和老师这两个图形相像的图形放在一起吗?请个别学生拿着自己的图形上台归类贴好。
2.教师教学名称。
师:观察我们这两组图形,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边的条数和长度)
学生观察,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相对的边一样长的图形叫长方形,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叫正方形。
3. 议一议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并进行反馈。
小结: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许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像这样的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出示课件)
4.进一步从长方体、正方体中认识平面图形。
(1)观察长方体。
师:刚才我描出的这个面叫做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大家再找一找,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呢?
学生独立观察发现。
生1:我发现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2:我也发现了长方体是有6个面。
师:大家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是这样数的,上面一个面,下面一个面,左、右、前、后各一个面。
师:这个同学数的很有顺序,按一定的顺序数,就不容易数错了。来,大家一起再来数一遍。
师:同学们认为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一定是长方形吗?
教师出示特殊的一个长方体,它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这个是长方体吗?
生:是。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个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
生:不是,它的上下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因为它上下两个面四条边一样长。
师:看来,我们不能说所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只能说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
师: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看一看,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学生独立观察发现。
三 巩固加深,实践应用。
1 生活中的“长方形”
出示练一练1家庭厨房场景图,提出问题: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扩展,你家厨房或客厅还有哪些物品?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2 练一练2
继续出示课件,让同学们先想一想如何利用格纸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课件演示动态效果。
3 练一练3
先独立完成第3题。(提出要求:所有的长方形涂上一种颜色,所有的正方形涂上另一种颜色。)
再数一数,填空。
小组交流。
4 拓展思维。
(1)你能从图中找出3个长方形吗?独立思考之后,小组交流,课件演示。
(2)你能从图中找出5个正方形吗?方法同上
结合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再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初步感受面的大小。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 、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交流情况,及时做好评价。学生小组、全班之间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相对的边一样长 四条边都一样长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来展开教学。每个环节都体现了教学的新理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践活动、探索体验知识的过程,但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用生活中的图片引出新课,目的是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把课堂变成数学活动探索的场所。
在本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折一折”和“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小组的活动,让学生在折一折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3、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如: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二、不足之处在于:
1、研究、理解教材的的编写意图不够深入透彻。2
2 不能合理利用电教手段,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体验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