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二轮复习-中考基础运用试题解析课件(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三语文二轮复习-中考基础运用试题解析课件(5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3 20: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中考基础运用试题解析
初三年级 语文

一、分析中考试题,明确题型特点
二、解析典型试题,学会知识运用
三、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解题技能
一、分析中考试题,明确题型特点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
2. 我国 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3.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
4. 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
是 。
5. 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
6. (1)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
(2)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
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
基础知识
音形义 文学常识 标点
修辞 语法 书法 对联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
一段讲解词。
4. 右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
5.下面是……前言中的一段话。

6.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
(1)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西安碑林书法图片……
(2)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
在主题活动情境中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运用能力
问题指向
语言文字表达
准确 简洁 全面 条理 生动 得体

运用基础知识·解决情境问题
准确 简洁 全面 条理 生动 得体
音形义 标点 修辞 语法 对联
二、解析典型试题,学会知识运用
(一)标点符号选择题
(2019北京中考)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 句号 句号 B.句号 分号 C.冒号 句号 D.冒号 分号
(2020东城期末)(唐代以后)各个朝代名家辈出,各领风骚【乙】北宋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宋徽宗赵佶、文彦博、欧阳修等也都有很高的书法造诣;金元两代名家……全都成就斐然 ;明末清初以“草篆书”见长的傅山和清代独创“六分半书”的郑板桥,皆为世所称。

冒号 破折号
冒号的句间关系
1.总分关系,“分”对“总”说明阐释。
2.分总关系,“总”对“分”概括总结。
冒号统辖后文,一直到句号结束。
(2020东城期末)黄河流域的书法在唐代终于迎来黄金时代。唐初有“四大书法家”【甲】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中唐有突破古法的颜真卿,晚唐有自成一家的柳公权。
冒号 破折号

对前面成分注释说明
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2.标示声音的延长。
“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3.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破折号的非句间关系
破折号的句间关系
1.标示话题的转换。
“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2.标示引出对话。
——你长大后想成为科学家吗?
——当然想了!
顿号、逗号、分号的句间关系
(2019北京中考)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
并列关系,顿号<逗号<分号
二、解析典型试题,学会知识运用
(二)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简答题
(2019北京中考)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右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 。
(2019北京中考)
你认为“殊方共享” 的意思是 。
殊方共同分享
(2019北京中考)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你认为“殊方共享” 的意思是 。
他乡(异域)共同分享
(2019北京中考)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右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 。
他乡(异域)共同分享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享精品文物
词语 基本义 语境义


借助语义、语法
代入语境信息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享精品文物
他乡(异域)共同分享
词 义
包袱
1.本义——最初的意义:包衣服等东西的布。

2.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用布包起来的包儿。

3.比喻义——通过比喻产生的意义:某种负担,如“思想
包袱”。
词义与语境
1.多义词在语境中的具体意义。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①名词,自然界; ②形容词,自由发展;
③副词,理所当然; ④连词,表语意的转折或追加说明。

2.语境赋予词语的临时意义。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情绪高昂,兴奋激动 强烈,热情四溢
句子成分和短语类型
主 状 谓 补 定 宾
我和你 都 考 上了 理想的 高中。
主谓
短语
偏正短语
并列短语
后补短语
动宾短语
偏正短语
(2020平谷期末)新中国70年的发展,让一个东方古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然而,奇迹的起笔处却是满目萧条、百废待兴的“一张白纸”。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人曾断言“中共的胜利将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然而,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善于砸烂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造一个新世界。”
①书法上每一笔的开始。 ②一个字的第一笔。
③文章的开头。 ④开始写文章。

(2020平谷期末) 起笔

①书法上每一笔的开始。 ②一个字的第一笔。
③文章的开头。 ④开始写文章。

写字或写文章的起初行为或开头部分
(2020平谷期末)
然而,奇迹的起笔处却是满目萧条、百废待兴的“一张白纸”。
①书法上每一笔的开始。 ②一个字的第一笔。
③文章的开头。 ④开始写文章。

写字或写文章起初或开头的地方
(2020平谷期末)新中国70年的发展,让一个东方古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然而,奇迹的起笔处却是满目萧条、百废待兴的“一张白纸”。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人曾断言“中共的胜利将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然而,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善于砸烂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造一个新世界。”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局面
二、解析典型试题,学会知识运用
(三)语句衔接选择题
(2019北京中考)
【甲】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乙】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丙】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2019北京中考)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 。
文物展览的特点 文物展览的意义

话题一致
(2019北京中考)
【乙】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文化艺术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
搭配不当
(2020海淀期末)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优秀作品,充分体现出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努力和成就。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
精神是作家们创作出这些优秀作品的初心。
C.正是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
精神和时代精神,才创作出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2020海淀期末)从70年文艺实绩来看,如果不是在人民群众中有深厚根基,深入生活,同人民的感情、思想和心愿结合一块,老舍就不会有《龙须沟》《茶馆》这样感人肺腑的剧作;如果不扎根人民、扎根乡里,周立波就不会创作出《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这样优秀的长篇小说;如果不是“不管漂泊到何处,心永远贴着黄土地”,对家乡人民爱得真挚、彻底、持久,路遥怎能展现出《平凡的世界》里那种时代巨变中年轻人的进取精神? 。
(2020海淀期末)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优秀作品,充分体现出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努力和成就。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
精神是作家们创作出这些优秀作品的初心。
C.正是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
精神和时代精神,才创作出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关键语句
1.领起句:开头领起下文。
2.总结句:结尾总结上文。
3.过渡句:中间承上启下。
4.照应句:勾连上下文形成线索。
5.插入语:引起读者对上下文关系的注意。
复句关系与关联词
并列(既……又…… ) 选择(与其……不如…… )
承接(先……后…… ) 递进(虽然……但是…… )转折(不但…而且…… ) 因果(因为……所以…… ) 假设(如果……就…… ) 条件(只有……才…… )
病句类型
成分残缺
句式杂糅
搭配不当
不合逻辑
二、解析典型试题,学会知识运用
(四)修辞手法和词语使用选择题
(2019北京中考)
A. 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
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
B. 每当想到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路的
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
C.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
却依然像璀璨的珍珠,弥足珍贵。
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
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

(2020通州期末)B.每一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典都仿佛向我们栩栩如生地诉说着古代人们的环保理念。

(2020密云期末)C.国子监的辟雍大殿,采用斜角架梁而摒弃了支撑的立柱,整体更加宏伟宽敞。这种设计别出心裁,美不胜收。

(2020燕山期末)B.中轴线上的建筑是世界城市建筑史上的典范,而紫禁城首当其冲成为“典范之最”。
同(近)义词辨析
1.词义轻重:请求(轻) 恳求(重)
2.用法搭配:(立场)坚定 (性格)坚强
3.所指范围:时代(大) 时期(小)
4.集体个体:布匹 (集) 布(个)
5.语体风格:父亲 (书面) 爸爸(口语)
6.感彩:成果(褒) 后果(贬) 结果(中性)
修辞
1.比喻、拟人:印象鲜明,感情突出。
2.排比、反复、夸张:突出强调。
3.反问、设问:引人思考,突出强调。
4.对偶:内容凝炼,形式整齐,韵律和谐。
二、解析典型试题,学会知识运用
(五)对联选择题
上下联
1.仄起平收。
2.字数相同。
3.结构相同。
4.词性相同。
5.表意相关。
(2019北京中考)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驼铃 ① ,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 ② ;
波涛 ③ ,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 ④ 。
A.①滚滚 ②欧亚 ③悠悠 ④乾坤
B.①滚滚 ②乾坤 ③悠悠 ④欧亚
C.①悠悠 ②欧亚 ③滚滚 ④乾坤
D.①悠悠 ②乾坤 ③滚滚 ④欧亚
(2020密云期末)有同学搜集了很多孔庙中的对联,但是弄混了两副。下面按上下联顺序组成的两副对联中,最恰当的是
①杏坛礼乐冠华夷 ②至圣无域泽天下
③威德有范垂人间 ④泗水文章昭日月
A.上联①下联④ ;上联③下联②
B.上联①下联③ ;上联②下联④
C.上联②下联① ;上联④下联③
D.上联④下联① ;上联②下联③
(2020丰台期末)( “致敬大国工匠”主题学习)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用对联总结这次学习。下列对联既能概括学习内容,又能表明学习意义的一项是
A.吃苦耐劳齐筑千秋伟业 妙手奇思共展万世宏图
B.匠心筑梦再现绝世风采 泛舟学海续写明日辉煌
C.初心不忘精益求精成巨匠 使命永记技艺精湛扬美名
D.大国工匠承前启后创奇迹 盛世少年继往开来谱新篇

运用基础知识·解决情境问题
准确 简洁 全面 条理 生动 得体
音形义 标点 修辞 语法 对联
代入法 对比法 排除法
三、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解题技能
“中考基础运用试题解析”学习任务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