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01)四年级下册4.4摩擦力的秘密 (2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01)四年级下册4.4摩擦力的秘密 (2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13 22: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摩擦力的秘密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四课。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作用,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时无刻都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可能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学生也可能在成长中经历过某些力学现象的应用,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本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亲历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四课,是在学生明确什么是力的基础上进行,是较典型的让学生探究力学现象的实验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摩擦力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只是并不知道其科学称呼及其中的奥秘,因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是通过经历感觉摩擦力、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在猜想、推测、比较、概括等活动中,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摩擦力不仅存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生运用感官观察物质的基础上,巩固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摩擦力,体会借助可见现象对不可见现象的认识,能够观察到不可见现象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在愉快有趣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感受探究活动的奇妙,激发他们对摩擦力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三、教学目标:
1、能说出摩擦力的功和过。
2、能够设计减少运动物体摩擦力的实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如何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难点:分析摩擦力的“功”与“过”。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鞋的图片。
六、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图片)。提问:如果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
2、提问:一只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为什么会自己停下来呢?
3、学生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思考、交流
4、讲述: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的秘密。
(二)教学新课
1、感知摩擦力
(1)提问:在我们周围,你知道哪些地方摩擦或产生摩擦力的现象吗?
(2)演示:①两手掌相互接触摩擦,一手掌在另一手掌上向前或向后运动,提问,这时有摩擦力吗?在什么地方产生了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② 一手掌凌空在另一手掌上平行运动,两手掌之间有摩擦力产生吗?综合以上活动,谁能说说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3)小结:摩擦力的概念(见板书)8、提问:(出示图片)当我们坐在摩托车或者敞篷车上前进的时候,空气与人体会不会产生摩擦力呢?
(4)讲述:这种摩擦力叫阻力。
(5)提问:除了在空气中,我们在哪里运动也会产生阻力呢?
2、研究如何减小固体间的摩擦力
(1)出示图片:讲述古埃及金字塔,猜猜,他们是怎么搬巨石的?
(2)提问:为什么在地上铺上圆木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搬运巨石了呢?
(3)谈话:你们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小木块、圆杆铅笔、测力计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吗?
(4)学生设计实验并验证假设
(5)提问:人们在巨石下放圆木,我们刚才也在重物下放圆杆铅笔,这些办法可以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人类从这里得到了启示,发明了什么呢?(轮子)
(6)小结:人类的很多发明都是像这样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与不便,从生活经验中产生。
(三)拓展应用
说一说生活中产生摩擦力的现象。
(四)全课总结
1.课堂总结:通过本课学习,你知道了关于摩擦力的哪些知识?
2.质疑:关于摩擦力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资源:
课件:摩擦力的秘密
十、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动手做科学实验要比学习别人已经总结的事实、概念等好得多。因为学会做科学实验要比学习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探究过程远比学习知识重要得多。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作用,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时无刻都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可能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学生也可能在成长中经历过某些力学现象的应用,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四课。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作用,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时无刻都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可能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学生也可能在成长中经历过某些力学现象的应用,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本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亲历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四课,是在学生明确什么是力的基础上进行,是较典型的让学生探究力学现象的实验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摩擦力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只是并不知道其科学称呼及其中的奥秘,因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是通过经历感觉摩擦力、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在猜想、推测、比较、概括等活动中,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摩擦力不仅存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学生运用感官观察物质的基础上,巩固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摩擦力,体会借助可见现象对不可见现象的认识,能够观察到不可见现象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在愉快有趣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感受探究活动的奇妙,激发他们对摩擦力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减少水的阻力的实验。
2、会判断日常生活中哪些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
摩擦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如何减小水的阻力的实验。
难点:分析摩擦力的“增大”或“减小”。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橡皮泥。
六、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摩擦力?
2、如何减小固体间的摩擦力?
(二)教学新课
1、研究如何减小水的阻力
(1)(出示一块橡皮泥)提问:橡皮泥在沉入水中的过程中,会不会受到水的阻力呢?你们有没有办法减小它在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呢?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3)提问:你们认为水对什么形状的橡皮泥的阻力较小呢?
(4)学生讨论
(5)设计实验并验证
(6)设问:橡皮泥下沉得快说明什么?下沉得慢呢?
(7)小结:液体对流线型的物体的阻力最小。
(8)提问:海中的游泳健将——海豚和鲨鱼,它们的身体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种体型对它们自身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9)小结:光滑的表面也能减少水的阻力。
三、拓展延伸
观察图(P50)哪些地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人们是怎样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人们又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四)全课总结
1.课堂总结:通过本课学习,你知道了关于摩擦力的哪些知识?
2.质疑:关于摩擦力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资源:
课件:摩擦力的秘密
十、教学反思:
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虽然需要自主权,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帮助。这样的帮助我个人觉得应该包括从预测到实验整个探究的全过程,老师要指导学生经历像科学家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
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我能较合理地运用好评价机制,用评价来激励学生的探究。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成功机会,引入成就动机原则,哪怕是学生只答对一个问题或自己解决了一个很小的问题时,我也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我能行”。
总之,科学学科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强科学专业素质的提升,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4.4摩擦力的秘密
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4.4摩擦力的秘密

液体对流线型的物体的阻力最小。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