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3 21:00:27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知识训练
知识点一 衣食住行
1.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一变化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人民获取时间信息的途径发生了多重变化,这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它能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ACD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出三者内涵,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人们在忆苦思甜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饮食上,人们不仅吃饱,而且吃好。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由此可知,ABC对题干现象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不是人们在忆苦思甜,而是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故B对题干现象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3.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的表现是( )
①人均居住面积扩大
②人们住上了宽敞明亮、功能配套的单元楼房
③居民室内装修明显改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居住面积扩大,人们住上了宽敞明亮、功能配套的单元楼房,居民室内装修明显改善,①②③都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是片面的,排除;故选B。
知识点二 交通、通信
4.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说明了
A.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B.科技革命推动了购物方式进步
C.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说明了科技革命推动了购物方式进步,“新四大发明”是我国重视创新的结果。网购体现的是科技革命推动了购物方式进步;高铁和共享单车体现的是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支付宝体现的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所以BCD项概括不全面,A项概括全面,符合题意,故选A。
5.下列社会生活现象中,最有可能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强令男子剪发辫
B.以新式礼服代替翎顶礼服
C.欢庆新中国成立
D.乘坐动车“和谐号”旅游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指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时期。A项强令男子剪发辫发和B项以新式礼服代替翎顶礼服都发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后;C项欢庆新中国成立发生于新中国成立时期;D项动车“和谐号”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成就。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
6.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交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法错误的是(  )
A.1991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B.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C.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巳居世界前列
D.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所以,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拔高训练
1.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生活巨变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们餐桌上的主副食品充裕而丰富
②服装服饰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姿多彩和个性化
③人们买食物凭布票、粮票且数量有限
④外出旅游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⑤手机、电话的普及使人们的日常交往变得更为便捷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④⑤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生产力水平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衣食住行用各个角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善,①②④⑤都是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③人们买食物凭布票、粮票且数量有限,是改革开放以前的状况,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②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③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使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使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所以①②③表述均正确,故选A。
3.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C.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迅速发展,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题干中所描述的现象,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B项是变化的表现,不是变化出现的原因;D项不符合史实。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4.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跟改革开放前相比,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公交车
B.火车
C.飞机
D.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BC项的出现方式在改革开放前就存在,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是人们出行方式发生的最大的变化。D项符合题意,故选D。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材料一中三幅漫画反映了我国哪些方面的变化?
(2)材料二说明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这一成就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3)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你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答案】(1)人民生活水平;人民思想观念;人民生活习惯;科技水平等。(答出任意2点即可)
(2)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
(3)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其它符合题意亦可)
(4)例如网购,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其它符合题意亦可)
【解析】(1)三幅图片反映了农产品销售方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交通通讯技术的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生产经营的思想也因此转变。
(2)第一小问,材料关于“超级杂交水稻”的技术,说明这是我国在农业技术领域的突破。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可知该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这是直接影响。
(3)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的发展变化和材料二的水稻产量提高,这些变化都与科技进步有关。除此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还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关。
(4)根据所学可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创造巨大生产力,比如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产业,网络购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知识训练
知识点一 衣食住行
1.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一变化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2.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人们在忆苦思甜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3.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的表现是( )
①人均居住面积扩大
②人们住上了宽敞明亮、功能配套的单元楼房
③居民室内装修明显改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知识点二 交通、通信
4.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说明了
A.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B.科技革命推动了购物方式进步
C.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5.下列社会生活现象中,最有可能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强令男子剪发辫
B.以新式礼服代替翎顶礼服
C.欢庆新中国成立
D.乘坐动车“和谐号”旅游
6.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交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法错误的是(  )
A.1991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B.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C.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巳居世界前列
D.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拔高训练
1.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生活巨变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们餐桌上的主副食品充裕而丰富
②服装服饰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姿多彩和个性化
③人们买食物凭布票、粮票且数量有限
④外出旅游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⑤手机、电话的普及使人们的日常交往变得更为便捷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④⑤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②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③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3.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C.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
4.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跟改革开放前相比,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公交车
B.火车
C.飞机
D.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材料一中三幅漫画反映了我国哪些方面的变化?
(2)材料二说明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这一成就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3)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你举一例并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