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
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铁比铝更加耐腐蚀
C.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中一定不含氧气
D.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一定减小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快固体溶质的溶解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水做溶剂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生活中可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D.碳单质在常温下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
4.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5.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固体药品 B.称固体药品
C.量液体药品 D.溶解
6.溶液的组成变化与浓溶液和稀溶液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有关溶液浓、稀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溶质质量增大,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增大,溶液会变浓。
②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减小,溶液会变稀。
③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大,则溶液质量增大,溶液会变稀。
④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则溶液质量减小,溶液会变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B 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体积为40L的钢瓶中 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能使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
D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A.A B.B C.C D.D
8.下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M状态下的KNO3溶液65g,若要将该溶液经过处理后,刚好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在t2℃时,将65g溶液倒出去32.5g
B.将65g溶液蒸发掉32.5g的水,再冷却到t2℃
C.在t2℃时,向65g溶液中加入15g KNO3固体并充分溶解
D.将65g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
9.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B. C. D.
10.某有机物M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M+13O2→8CO2+10H2O.则M的化学式为
A.C4H10 B.CH4 C.CH4O D.C2H4O2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
C.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质只能是固体和气体
12.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下列关于①-⑤实验操作所得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①<② B.溶液质量:②<④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液质量:190g
13.t℃时,将一定量 KNO3 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 5 g、10 g、15 g,析出 KNO3 晶体的质量依次为 a g、b g、c g,则 a、b、c 三者的关系为 ( )
A.c = a + b B.c = 2 b-a C.c = a + 2 b D.c = 2 a-b
14.一定质量的 KCIO3 和 MnO2 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 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纵坐标(y)表示的是
A.生成 O2 的质量 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MnO2 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5.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1%
B.P点表示t2℃时,a、b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
C.t2℃时,a、b、c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
D.100ga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14g
二、填空题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结合你所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用加入洗洁精的水能轻松洗净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
(3)煤、石油、天然气目前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所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5)稀土元素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氧化铕的化学式为Eu2O3,则三氯化铕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17.I.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据估计地球上年均发生31万余次的闪电,每当电闪雷鸣时,空气中的氮气在闪电条件下与氧气化合生成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常温下易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最终转化成促进植物生长的硝酸盐,即氮肥被植物吸收。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在某___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在t3℃时,若10 g水最多能溶解3 g B,则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A的质量____(填“>”、 “<”或“=”)3 g。
(5)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此时的温度(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8.在化学实验室里和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溶液,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____的功能。
19.如图是a、b、c三种物特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t2℃时,将30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
20.实验室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如下: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
(2)称取氯化钠:使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之前,先要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托盘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再用________移动游码调整到所需刻度。向天平左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天平快接近平衡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若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左偏,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量取水:用________(选填“1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轻轻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此操作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1.现有A~G七种物质,已知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G溶液为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的原理来炼铁,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物质A与E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同学们到实验室去进行“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请你填空。
(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
①滤液里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
(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四、实验题
23.在实验室里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回答问题。
(1)计算: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 g;
(2)量取:量取所需的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出的稀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19.6%(选填“>”、“ =”或“<”);
(3)混匀:①先将__________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另一种液体,否则可能造成酸液四溅;
②混匀过程中要用__________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逸散;
(4)装瓶贴标签:使用后盖好瓶塞保存。
24.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1)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如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为减小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开闭情况是 .
(3)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
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 .
五、计算题
25.制作“叶脉书签”需要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_g,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g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上述所需溶液,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______克?(规范写出计算过程)
26.马英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1.1 2.2 m 4.4 4.4
试求:
(1)m的值为______g。
(2)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
(3)所用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A 2.A 3.D 4.A 5.D 6.A 7.C 8.D 9.C 10.A 11.A 12.D 13.B 14.B 15.A 16.煮沸 乳化 混合物 隔绝空气 EuCl3
17.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3NO2+H2O=2HNO3+NO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r>t1℃
18.CuSO4 乳化
19. (1)70;(2) C
20.3 47 镊子 用右手轻拍持药匙的左手腕 用药匙从左盘取走少量的氯化钠 50 mL 加快溶解速率
21.FeSO4 Fe2O3+3CO2Fe+3CO2 Fe2O3+6HCl=2FeCl3+3H2O↑
22.Zn(NO3)2 Fe(NO3)2 Ag、Fe Zn Ag、Fe 小于
23.20 > 水 玻璃棒
24.(1)锥形瓶;
(2)打开弹簧夹a和b,关闭弹簧夹c;
(3)偏低;
(4)硫酸钠;硫酸钠和硫酸;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25.10 90 50
26.3.3g。 10g 9.1%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