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4 13:3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3.《出师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古诗文诵读,首先是读准字音。下列句中画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B.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C.征蓬(pén)出汉塞(sè), 归雁入胡天。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2. 比较下列画线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天姿国色
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 ??可歌可泣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莫名其妙
D.臣不胜受恩感激? ? ? ? ? ?引人入胜
3. 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D.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4. 对下列句子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苟富贵,无相忘。”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情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反映了陈胜与众不同,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C.“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批判了帝王将相世代相袭的谬论,反映了农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的气概。?
5. 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表”是古代向帝王________的一种文体,作者________(人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
②陟罚臧否________
③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
(3)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遗愿,临行前在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强调的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4)诸葛亮为蜀汉的江山大业一生戎马倥偬、鞠躬尽瘁,第六段作者自叙身世志向,追述刘备三顾茅庐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5)请说说本文结尾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上:君王
(1)下面各组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道不通,度已失期? ? 先自度其足
B.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今或闻无罪? ? ?而或长烟一空
D.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陈胜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目的是表达对二人的思念,推翻统治,为她们报仇。
B.【乙】文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管仲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C.【甲】文中陈胜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民怨其上”。
D.【甲】【乙】选文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陈胜、管仲卓越的洞察力。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王者何贵?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出师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郑苏仙梦冥府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树立。③举:上报(朝廷)。
(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______
②咨诹善道____________
③但不要钱即为好官____________
④锋棱顿减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②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
B.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
C.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
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1)《出师表》的“表”的意思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由是感激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
④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________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士争凑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6)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
【丙】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 ?)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望月亮,无限惆怅,流露出作者抑郁伤感之情。
C.“转朱阁,低绮户”,写词人在朱阁转悠,倚户沉思,间接写出词人赏月时间之长。
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2)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盖追先帝之殊遇? ?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C.其视下也? ?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以光先帝遗德? ?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3)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________
②不宜妄自菲薄? ??菲薄: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乙】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
(6)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11. 根据要求作文。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这样说:
“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
“就算你待在原地,你缓慢成长,也是一种退步。”
“千万不要在你本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千万不要在年轻时不爱努力和打拼,每天过的云淡风轻。暂时落后同龄人,并不可怕,真正的超越,是在纵向的比较中,成为更好的人。”
以上的这些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
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种现象或事理,还可以……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进行写作。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答】C项,“蓬”应读作“péng”,“塞”应读作“sài”。
2.【答案】B
【解答】A项,句意为:离开国都,思念家乡,担忧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国:指国都。天姿国色:天生丽质,倾国绝色。形容世间少有的美女。国:国家。
B项,句意为:他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可:值得。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可:值得。
C项,句意为: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莫名其妙:指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说不出解释的道理来。名:说出。
D项,句意为:我受到承受不起的恩遇,非常感激。胜:承受。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胜:胜境。故选B。
3.【答案】B
【解答】B项,句意为:朝中的臣子们没有不敬畏大王的。故断句为: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4.【答案】C
【解答】C项,“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斩”提起义的导火线。
5.【答案】C
【解答】’等死”应为“同样是死”所以应该选C。
6.【答案】
(1)上书陈情言事,诸葛亮
(2)①发扬,扩展,②提拔、晋升,③治理,④奔走效劳
(3)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
(4)表明自己淡泊名利,无意于功名的高远志趣;表达对先帝刘备气度宽宏、礼贤下士的高尚品德的赞赏和感恩之情;概括与刘备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创业艰难,表达自己效忠刘氏父子的强烈心愿;希望刘禅能完全理解自己上表出师的目的和意义,接受自己的建议,治理好朝政,稳定后方。
(5)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回忆与先帝创业的艰难历程,内心无限感慨;想到后主暗弱,朝廷内有小人,难以摆脱北伐的后顾之忧;对刘氏父子的忠心耿耿,一腔赤诚。
【解答】
(1)“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本文的作者是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2)①句意为:发扬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恢弘:发扬,扩展;
②句意为:晋升、处罚,赞扬、批评。陟:提拔、晋升;
③句意为: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理:治理;
④句意为: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驱驰:奔走效劳。
(3)根据“诚宜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可总结出建议的内容。三条建议中最为重要的是“亲贤臣,远小人”,只有这条得以施行,才能做到前两条。
(4)本文为诸葛亮出师前所作,目的是对内政与军事做好安排,让自己出师北伐无后顾之忧。在文中作者自叙身世志向,追述刘备三顾茅庐的经历,一是为了让后主明白自己对名利无所争,北伐只为报答先帝的恩德;二是表明自己这么做,也是先帝的遗愿,从而让后主同意并放心自己北伐,实现北定中原的目标。
(5)解答此题要根据前文表述的内容来归纳概括。从前文对自己经历的陈述,可以看出有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回忆了出山后的一系列经历,再现了先帝创业的艰难历程,心里自然有无限的感慨;在出师前,提出三条建议,并一再地强调各方面的责任,表现了诸葛亮对后主能力有限的担忧;也表达了对刘氏父子的忠心耿耿,一腔赤诚。
7.【答案】
(1)D
(2)C
(3)A
(4)①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
②君王(应该)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解答】
(1)A项,“道不通,度已失期”中“度”的意思是估计;“先自度其足”中“度”的意思是测量。
B项,“上使外将兵”中“将”的意思是带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将”的意思是将军。
C项,“今或闻无罪”中“或”的意思是有的人;“而或长烟一空”中“或”的意思是有时。
故选D。
(2)“扶苏以数谏故”的“以”字的意思是“因为”,连词;
A项,介词,把;
B项,介词,凭借;
D项,顺接连词,不译。
故选C。
(3)A项,只是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为天下唱”,并非怀念、报仇。
(4)①“亡”的意思是“逃亡”,“死”的意思是“为国而死”。
②“贵”的意思是“认为……宝贵”。
8.【答案】
(1)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2)①怠慢,疏忽,②询问,③只,仅仅,④立刻
(3)①(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②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不更胜过你吗)?
(4)B
(5)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
【解答】
(1)句意为:有一官员身穿官服昂首挺胸地走进殿来,声称自己生前无论到哪里都是只喝一杯水,现在来冥府报到无愧于鬼神。“入”作“官”的谓语,应在其后断开;“今”为时间状语,“现在”的意思,应与前句断开。故断句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2)①句意为: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慢:怠慢,疏忽。
②句意为:询问(治国的)好道理。咨:询问。
③句意为:仅仅认为不要钱就是好官。但:只,仅仅。
④句意为:顿时气焰大减。顿:立刻。
(3)①效,效果;以,来;告,祭告;之,的。
②于,在;胜,胜过。
(4)A项,第一个“以”,把;第二个“以”,为了。
B项,两个“亦”都是“也”的意思。
C项,第一个“之”,的;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第一个“言”,言论;第二个“言”,表态。
故选B。
(5)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中可知,为官者要做到在其政谋其事。结合【乙】文内容,从“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这句可以看出仅仅廉洁不一定是好官;从“无功即有罪矣”中可知,做官要勤政(实干)。据此回答即可。
9.【答案】
(1)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①此,②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③答应,④买
(3)士/争凑燕
(4)①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②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
(5)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6)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
【解答】
(1)“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2)①句意:由此使我感奋激发。是:此。
②句意: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③句意: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许:答应。
④句意: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市:买。
(3)句意为:人才争相奔向燕国。“士”与“争凑燕”是主谓关系,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停顿。故句子划分为:士/争凑燕。
(4)①于:介词,在。咨:询问。
②期年:一年。
(5)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根据《出师表》原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概括得出答案。
(6)解答本题首先找到文中描写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句子,《出师表》中的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写出了刘备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的的心理;从《燕昭王求贤》中的“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也可看出燕昭王求贤若渴、尊重人才的心理。据此概括答题即可。
10.【答案】
(1)D
(2)B
(3)①同“溟”,海,②看轻自己
(4)①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5)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6)第一问: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②刑赏偏私,使内外异法;③亲小人,远贤臣。
第二问: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任人唯贤的性格特点。
【解答】
(1)A项,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和缘由,没有地点。
B项,“无限惆怅,流露出作者抑郁伤感之情”分析有误,应该是乐观的心态。
C项,“词人赏月时间之长”分析有误,暗示夜已深。
故选D。
(2)A项,第一个“之”,的;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两个“盖”都是“原来是”的意思。
C项,第一个“其”,代词;第二个“其”,表示反问,又。
D项,第一个“以”,用来;第二个“以”,把。
故选B。
(3)①句意为: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冥:同“溟”,海。
②句意为: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菲薄:看轻自己。
(4)①怒,奋起;若,像;垂天,遮天。
②亲,亲近;远,疏远;所以,……的原因。
(5)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等语句中得出答案即可。
(6)第一问:结合内容,从“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等语句中概括答案即可。
第二问:结合内容可知,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等建议,表现了他忠心耿耿、任人唯贤的性格特点。
11.【答案】
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胡玮炜用激进的话语告诉我们:不努力、不成功就是被同龄人抛弃。事实果真如此吗?这种拿别人的成功与自己的平凡作对比,有什么意义?励志可以,徒增焦虑就大可不必了。真正的成功,并不是一定要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而是活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书写,成与败由自己界定。
真的是“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吗?这个世界从不缺少少年天才,古有甘罗十二为上卿,霍去病十八为将军,今有十二岁少年尤冠群在《最强大脑》中碾压清华北大学霸,十七岁少年柯洁世界围棋积分排名第一……他们就是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十项全能,样样比你强。你只能焦虑吗?且不说太公八十遇文王,五十岁保安过司考,只看看齐白石五十多岁都还在当“北漂”,摩西奶奶七十六岁前都还在农场做家庭主妇,可见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你的黄金时代不是不到,只是时候未到。
古代的田忌懂得发现自己的优势,合理取舍乃至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我们又何必反其道而行之,用别人的长处来比自己的短处,妄自菲薄,一蹶不振呢?胡玮炜的成功只是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的一种可能性,不是正好让我们明白人生极具可塑性吗?
林语堂说:“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我们有幸生在一个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迹,每一个阶段都有结伴同行者,也会为了各自的梦想彼此分离,人各有志,何谈“抛弃”?
有的人志向远大,如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的人心中所愿不过二三亩田地,陶渊明“性本爱丘山”,汪曾祺更是只求“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所求不同而已。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好。
俗话说“不怕慢,只怕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必以世俗的成功标准判定自己,但也不是将碌碌无为等同于平淡是真,将自甘堕落理解为自由洒脱。正如毕淑敏所说:“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做自己人生的赢家。
人,生而不同。从今以后,别再纠结于你应该过怎样的人生,去过你想要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