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14 21:4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液》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 )
A.将干冷烧杯罩在氢气燃烧火焰上方,以证明氢气燃烧有水生成
B.用水来区别氯化钠和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
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mg,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
A.am/b g B.m(a-b)/b g C.a/mb g D.(a-b)/m g
3.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30℃时,A﹑B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t2℃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D.t1℃时,a、c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按下列装置或操作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A.收集H2 B.O2验满
C.配制7.4%Ca(OH)2溶液 D.检验CO2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澄清、 透明、无色的液体
D.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7.时,在一只烧杯中加入水,放入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水不反应),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沉降到烧杯底部,对于上层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稀溶液 B.是无色溶液 C.是饱和溶液 D.是不饱和溶液
8.溶液和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无色、透明 B.是否均一、稳定 C.是否是混合物 D.是否分层
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CO中的CO2 B.探究MnO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测定水的组成 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A.A B.B C.C D.D
10.欲配制19.6%的稀硫酸,需98%的浓硫酸和水的质量比为( )。
A.1:6 B. 1:5 C.1:4 D. 1:3
11.如表是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 40 45.5

A.20℃时,100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 34g
B.任何温度下的KCl饱和溶液都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C.40℃的KCl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20℃的KCl饱和溶液的浓度
D.将60℃的KCl溶液降温至4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12.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增加,乙中的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提示:浓硫酸放入水中放热)

A.浓硫酸 B.硝酸铵固体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固体
13.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氦气可用于填充安全气球
B.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气味的气体是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二、实验题
1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_______ g。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 (填序号)。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质量
C 称量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应当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无误


(2)若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盛有氯化钠的烧杯,若左盘上放有一个10 g的砝码,游码位置如下图所示,天平保持平衡,则烧杯和氯化钠的总质量为_______ g。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_。
A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
(4)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两点)
① ___________②__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2)当0℃<t<t1℃时,配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____乙(>;<;=)。
(3)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加水的质量是_________g。

三、推断题
16.同学们到实验室去进行“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请你填空。
(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
①滤液里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
(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7.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该反应为高温下进行的置换反应,且A、C为黑色固体,A具有磁性,D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反应为A燃烧不充分的反应,且A由两种元素组成,质量比为3:1,B可供给动物呼吸,常温下C为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20℃时,将B溶于乙醇中配成饱和溶液,通入适量A发生反应,且A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B为碱,C为纯碱,则在乙醇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时,B、C在水中和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 水中的溶解度 乙醇中的溶解度
B 109g 17.3g
C 21.8g <0.01g

四、计算题
18.李明同学取含有一定量杂质的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5g于烧杯中(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且整个过程不参与任何化学反应),先向烧杯中加入32.4g水,然后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加入200g稀盐酸时,烧杯底仍然剩余2g固体,已知CaCl2易溶水。

(1)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g;
(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19.小明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瓶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为检验其变质情况,进行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钙样品11.4g于锥形瓶中,加入38.6g水,然后逐滴滴加14.6%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请问: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60 70 80 90 100 109.12 118.24 128.24


(1)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g。
(3)计算11.4g该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根据计算所得数据画出生成CO2的质量的曲线。


20.如图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葡萄糖注射液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

(1)该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2)溶液中含水_____g;
(3)溶液的密度约为_____g/cm3.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C 6.B 7.D 8.B 9.D 10.C 11.D 12.B 13.C
14.4.5 D 6.7 B 氯化钠没有完全转移到烧杯中 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15.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 50
16.Zn(NO3)2 Fe(NO3)2 Ag、Fe Zn Ag、Fe 小于
17.Fe3O4+2C3Fe+2CO2↑ 2CH4+3O22CO+4H2O 2NaOH+CO2=Na2CO3↓+H2O
18.10 7.3% 10%
19.(1)Ca(OH)2+CO2=CaCO3↓+H2O;(2)50;(3)64.9%;
(4)
20.250 237.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