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阿基米德原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和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四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和设计。
1. 教材分析
2.学情和教法学法
3.教学过程
4.板书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基米德原理》位于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内容浮力是学生在学习了弹力,重力,摩擦力之后接触的另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力。而浮力的计算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又为后面学习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尝试从物理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结论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学情和教法学法
说学情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阿基米德原理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累计中和在小学自然尝试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包括学生之前学习的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等等。阿基米德原理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于浮力定量的探究。
说教法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我还是把实验法作为本节的主要教法。
根据学生是课堂主题的这一观念。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自己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小组通过讨论归纳总结知识点。因此学生主要采用分析法和讨论法来学习本节内容。
说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环节一:
课前检测考察学生浮力的概念,方向,产生的原因。引阿基米德原理与上一节浮力紧密相连复习可以启发新知。
环节二
利用阿基米德的典故,引出本节内容。学生对于阿基米德的故事很熟悉,但是对于其根本原因不甚了解。而这个典故又和阿基米德原理密切相关。所以运用此典故来引入,既可以引发学生兴趣又符合主题。
环节三
(1)进行演示实验
请同学用手将空可乐瓶渐渐浸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感受浮力的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亲身感受到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2)由演示实验的现象提问
1.为什么试验中易拉罐深入烧杯中会溢出水?
2.溢出水的体积和易拉罐浸入水中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3)知识推理
进行知识推想,由公式m=pv和G=mg可以推理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越大,其所受浮力越大。然后我会用一个问题过渡,究竟物体排开液体重力和浮力有什么定量关系。让我们用实验探究。这样可以直接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实验
(4)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猜想的内容,设计实验,这个实验八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所以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所以会我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设计:
1.如何测浮力大小及排开液体的重力?记录表格如何?
2.测量的顺序如何?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锻炼学生用身边物品做实验。
(5)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拟定方案引导学生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讨论,从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6)由实验结论给出阿基米德原理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环节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新知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我安排了几道小题要求同学进行练习。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我会以问答方式,回顾本节重点知识点。
板书
10.2 阿基米德原理
m=pv G=mg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F 浮=G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