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同步教案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同步教案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14 07: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四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7章(单元)节 2课时
课题 平移 设计者 四年级
课标目标 知识技能:探索图形位置运动关系。数学思考: 1.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2.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 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问题解决: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过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运动包括轴对称、平移以及平移的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对图形的运动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按要求平移。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出不同方向,不同格数平移图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感受数学的价值。
重点 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
难点 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设计意图说明
复习导入师:除了汽车行驶是平移,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的例子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子)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移。二、课前检测 师: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 通过预习单你学到了什么? 3.组内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Ⅰ.问题:探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请你先独立思考,并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向上平移5格后的图形,之后再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2)教师巡视,寻找学生的资源,找学生到前边讲解。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画平移的方法。 (3)出示错例,找到错误原因,并改正。(预设:方向,整个图形与原图形相差5格) (4)独立完成将原图形向右平移7格后的图形。 (5)学生小组内互相讲解,并汇报,并在逐步完善中总结出画平移图形的方法:①选点:在原图上选择几个能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②移点: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③连点成形:连接关键点画出图形来。 (6)平移后图形的特点:观察平移后的图形和原图形,说一说,平移后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表扬学生:同学们,你们真行!你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就能基本掌握了图形平移的基本方法。真不错。)总结: 不管用哪种方法确定平移的距离,都要看对应点平移前后的方格数,不能看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 Ⅱ小组合作二次探究已知平移后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确定图形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 (1)观察平移后的图形,将括号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 预设:生1:向左平移了6格;向下平移了5格; 生2:向左平移了3格;向下平移了2格; (2)组织学生研讨如何确定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是如何确定原图形向左平移了几格? 汇报:联系之前所学的画法,要先确定关键点,看相对应的关键点平移了几格,而不是看整个图形之间空了几格。总结:1.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形状是不变的。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必须要确定其方向和距离。确定平移的距离可以数对应点移动的距离,也可以数对应线移动的距离。 四、巩固练习 组内讨论,代表发言,逆时针评价加分 有理有据,先评价后说理,老师指导,给个人加分 五、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生自由讨论并发言。 布置作业。作 业请完成教材第88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第2题。 预习作业: 完成预习单七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板书平移 1.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形状是不变的。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必须要确定其方向和距离。确定平移的距离可以数对应点移动的距离,也可以数对应线移动的距离。 组内自查 组长抽查 提出质疑 深入教材 合作交流 知识迁移 老师巡视 小组讨论2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按评价要求给个人或小组加分 抢答加分环节 抢答评价加分环节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