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7.3找规律(三)同步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下册7.3找规律(三)同步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14 07: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七章(单元)节 2 课时
课题 找规律(二) 设计者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二、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提出简单猜想。 3.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四、情感态度: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
的数列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教学目标 1、从图形、形状过渡到数字间的规律。 2、巩固找规律的方法。 3、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初步认识稍复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做出一定的猜想。 4、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 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难点 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不同颜色磁扣、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不同颜色小木棒。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仔细算一算,并所以说它们的规律。 二、课前检测 师:请同学们打开预习单,针对昨天的预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呢? 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师:接下来看一下图片,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能看出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可以圈一圈学生观察教材主题图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3)提问:你能快速的向下填吗?你找的规律是什么? 小组合作,学生交流。然后发现缺了黄色、蓝色两颗珠子。师:这位同学说的方法很好! 小结: 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要先观察物体是按照什么特征排列的,如按照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再从一端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重复。魔法记忆小口决: 物体图形排规律,颜色形状巧识别; 数列变化的规律,相邻和差妙分辨。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五、课堂总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生自由讨论并发言。 六、布置作业。请完成教材第89~90页练习二十第3题、第4题、第6题、第9题、第10题。教学板书找规律(二)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