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第1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4 09:5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新航路: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实现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道非洲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通往东方的航路。
西欧史学界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历史之一。
目录
影响
过程P3
条件
动因
他们为什么去
他们凭什么去
他们去了哪
他们去后的影响
他们为什么去:动因
材料一: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二:欧洲的贵金属开采发展缓慢。1493-1520年间,欧洲产银共4.5万公斤,年均产量仅1600公斤,不敷社会所需。
——张箭 《地理大发现研究》
思考:材料反映了十四五世纪西欧出现怎样的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西欧人对黄金的渴求;
他们为什么去:动因

社会原因:去东方寻找黄金,掠夺贵重商品特别是香料
材料三:《马可·波罗行纪》中说: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早在13, 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他们为什么去:动因
材料三: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主要财富的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币交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扩大经营。金币是当时的重要交换手段,因而贵金属黄金就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
——恩格斯
思考:当时的欧洲寻金热 的根源何在?
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他们为什么去:动因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传统的东西方商路,西欧人急需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奥斯曼帝国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
他们为什么去:动因
材料四:不管达?伽马还是哥伦布,都把宗教理想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迪亚士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想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思考: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什么?
精神动力:海外扩张,传播天主教
他们凭什么去:条件
思考: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是什么?
客观条件: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等
主观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航海家的冒险精神与个人努力
达伽马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
社会原因:《马可.波罗游记》的描述,引发欧洲人的“寻金热”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传统的东西方商路(直接原因)
精神动力:海外扩张,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条件:(客观)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等
(主观)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航海家的冒险精神与个人努力
他们去了哪:过程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线 支持者
1487--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 葡王室
1492 哥伦布 意大利 西欧—美洲 西王室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印度 葡王室
1519--1522 麦哲伦 葡萄牙 环球航行 西王室
他们去了哪:过程
“我们船员大家都生着重病,牙床肿得厉害,又在身体上出现了大脓疮,这些脓疮使壮健男人即使没有什么别的疾病,也变为虚弱,以至死亡……须知我们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不管什么纪律都已不复存在了。”
船队出发160人,生还者55人。
——达?伽马航海
在1500年的航行中,遭遇飓风,迪亚士及其同伴全部葬身海底; ——迪亚士航海


他们去了哪:过程
英雄精神:敢于冒险 不畏艰险 克服万难 不惧牺牲

哥伦布的最后结果是:此后又连续三次出航,但始终没有发现中国。 西班牙人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巨额投资却连本钱都没捞回来,国王最终拒绝了对哥伦布的支持。
1506年,哥伦布在绝望中死去。
“我们吃饼干,其实那些东西已经不称为饼干,而是爬满蛆的碎末。我们喝的是黄水,储存多天,臭的令人作呕。老鼠的价格是每只半个金杜卡,但是连老鼠也买不到。”
这只船队回到西班牙时,5条船只剩下1条,265名水手只有18人生还,连麦哲伦本人也死在菲律宾。 ——麦哲伦航海





他们去后的影响:影响
对世界:(1)新地方的出现——“地理大发现”
8-10世纪的世界地图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他们去后的影响:影响
对世界:(2)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各地的文明开始出现会合交融;
材料一:“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 ——《全球通史》
他们去后的影响:影响
对世界:(3)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5世纪以前的世界贸易
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世界贸易
世界市场:指人力、资金、商品等在世界范围的流动和配置,是世界范围内通过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
他们去后的影响:影响
对世界:(3)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 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贸易范围扩大
新经营方式出现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中心转移
他们去后的影响:影响
对欧洲:引发“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上涨了2至2.5倍。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 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他们去后的影响:影响
对欧洲:冲击西欧思想文化领域,证明“地圆学说”正确性,沉重打击教会权威
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他们去后的影响:影响
他们去后的影响:影响
对亚非拉: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逐渐走上殖民掠夺的道路,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
材料四: 与欧洲人的扩张相伴随的,却是美洲两大文明中心的悲歌。到1570年,战争屠杀和欧洲传来的流行病,使墨西哥地区的人口从2500万下降到265万,秘鲁的人口由900万下降到了13万,美洲大陆的原住民从那以后急剧减少了90%。
印度人:1757年,克莱武指挥军队侵占了孟加拉,自己一个人就抢走价值23万英镑财宝。
非洲人:在新航路开辟之后的三百年多里的“三角贸易”使得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
以史为鉴:反思历史
马克坦岛纪念碑:位于菲律宾,铜牌的正面:“拉普拉普——击退欧洲侵略者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铜牌的反面是这样写的:“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死亡的。
思考:纪念碑这样的设置有何意义?
以史为鉴:反思历史
地理大发现展开了世界文明史转折的序幕,1500 年之前,是先进的东方,落后的西方;1500年之后,是先进的西方,落后的东方;
——《大国崛起》
文明 沟通 合作 共赢
课后巩固
1.观察下图,开辟图中①②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分别是




A.迪亚士、哥伦布 B.哥伦布、达·伽马
C.达·伽马、麦哲伦船队
D.哥伦布、麦哲伦船队
C

课后巩固
.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图片
1.新航路开辟;
2.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
3.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
4.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