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母鸡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讨厌、可恶、警戒、欺侮、趁其不备、凄惨、慈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了解作者笔下母鸡孵出雏鸡前后的变化和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鸡,在我们农村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你们家里养鸡吗?(养)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各抒己见)那么,老舍先生眼中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向:
如怨如诉:
趁其不备:
警戒:
欺侮:
3.指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在学生交流中,会很轻松地说出先前的态度是“讨厌”,后来的态度用词一定要准确,不能是“喜欢”,而是“不敢再讨厌”或“尊敬”“崇敬”。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准确用词。
出示:讨厌——不敢再讨厌(崇敬)。
3.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崇敬母鸡的?
第1至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至10自然段写作者崇敬母鸡。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母鸡》这篇课文,了解了老舍先生对母鸡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观察母鸡。
二、细读课文,品味文本
1.细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由“讨厌”转为“不敢讨厌”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在旁边做好批注,再和小组同学议一议。
2.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讨厌母鸡(1-3)段
(1)老舍先生写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在与生交流的过程中概括母鸡让人讨厌的几方面: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炫耀自己。
(2)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趁其不备”“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
“发了狂”“恨不能”,体会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母鸡的讨厌。
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他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齐读9自然段。
敬佩母鸡(4-10段)
(1)认真阅读课文4-10自然段,体会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的特点。
A.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B.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C.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D.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E.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2)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母鸡的敬佩和喜爱。
(3)再读9自然段。深化作者对母鸡由“讨厌”转为“不敢讨厌”的原因是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让我们感动,进而让我们赞叹母爱的伟大,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深刻含义。
4.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了解先贬后褒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
2.老舍先生在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之后,融入自己的感受,幽默、轻松、亲切的表达出来,找出有关词句读一读。
3.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小练笔。
【板书设计】
母鸡
一向讨厌:叫、欺软怕硬、炫耀
不敢再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教学反思】
在教学《母鸡》这课时,我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去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再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已对母爱的感受,提升对母爱的认识。不过由于时间安排上不够紧凑,没留有更多时间让学生谈感受,有走过场的感觉。
母爱的伟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