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同学们知道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中国最看重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
人们在春节里都有哪些习俗?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概括其特点;
掌握宋词和元曲的艺术成就和代表人物;
了解《资治通鉴》的内容、意义和地位。
学习目标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北宋的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每月举办多次庙会,热闹非凡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11——12世纪 世界主要大城市人口分布图
开封 百万人口
威尼斯 不超过万人
伦敦 不超过万人
巴黎 不超过万人
临安 百万人口
元大都百万人口
要去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去哪里呢?
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供“万姓交易”。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
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瓦子
演出
勾栏
说书
角抵
蹴鞠
傀儡戏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元。
元宵节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
李清照
豪放派:
婉约派:
苏轼
辛弃疾
二、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豪迈、飘逸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蝶恋花·密州上元》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佳节又重阳,……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寻寻觅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委婉、细腻、清秀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破阵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豪放词风、报国情怀
人物 时代 贡献 代表作
苏轼
北宋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梦令》
《声声慢》
辛弃疾
南宋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
抒情、写景、叙事、议论,
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
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
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破阵子 ·为陈甫
同赋壮词以寄之》
《永遇乐 ·京口北
固亭怀古》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代杂剧作家有200人左右,剧目600种左右,现存的有150多种。
三、元曲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四大家
元曲的代表人物。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号
已斋,生活在金末元初。
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
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
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
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
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
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窦娥冤》、《单
刀会》等。
《窦娥冤》
《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
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
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在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思考宋元时期的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特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为可法,恶为可戒者,为编年一书。
——司马光《进书表》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宋神宗评《资治通鉴》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北宋是历代商业最为发达的时期,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纯了我们的灵魂。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看今朝展未来,还看吾辈!相信同学们定会奋发努力,再创辉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