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学科 物理 课题 力与运动的关系 课时 1 时间 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初步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理解现实生活中力和运动的关系。
过程方法 通过气垫导轨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现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分析,初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新思维方式的融入,进一步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让学生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真正掌握。
情感价值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激发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欲望与动力;通过对力和运动关系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充分理解力与运动的具体关系;
教学难点 1、通过合力和速度变化率的新概念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知识回忆: (多媒体投影)力的定义: 力的分类分成两类:接触力与非接触力 独立思考回忆并回答 强调力的作用发生必须有两个物体
新概念引入 大家想一下这种情形,我一个人可以提起这个抽气罐,那我对抽气罐施加的拉力与抽气罐的重力是相等的,我让两个同学一起拉起抽气罐,那这两位同学对抽气罐的拉力也等于重力,请大家思考,我施加的拉力与两位同学一起施加的拉力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呢? 让一个同学提起抽气罐,再让两个同学共同提起抽气罐 学生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
活动一 一、合力:物理学中,若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另外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我们就把这个力叫做另外几个力的合力,用F合表示。我们初中阶段常见的合力求解有如下三种: 1共线反向(强调共线的力,合力大小为大的力减去小的力,方向与大的力一致) (1)水平方向 F合= N,方向 (2)竖直方向 F合= N,方向 (3)文字表达:一个物体受到相反方向的两个力,向左的力为11N,向右的力为8N,这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方向 。2 共线同向(强调共线的力,合力大小为两力相加,方向与两力一致) (1)水平方向 F合= N,方向 (a的方向 ) (2)竖直方向 F合= N,方向 (a的方向 )3只受一个力水平方向 F合= N,方向 (a的方向 )竖直方向F合= N,方向 (a的方向 ) 新概念的理解和分析 学生分析:5N的力可分成同方向的3N和2N的两个力,其中3N的力刚好与F1构成一对平衡力相互抵消,则剩余的2N的力即为合力,方向向右。 6N的力可分成同方向的5N与1N,其中5N的力与G构成一对平衡力相互抵消,另一个力1N即为合力,方向向上。 学生思考,并在学案上填空,找一个同学去大屏幕填写。 学生活动同上
活动二 二、速度变化率气垫导轨演示实验:介绍气垫导轨1.气垫导轨上滑块在非平衡力下运动,引导学生观察速度变化(观察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并读出滑块过光电门时的时间数据t1;2.挂不同重物使滑块运动,读出滑块过光电门时的时间数据t2.、根据三次不同拉力作用下通过两个光电门时所用的时间分析,得出结论:1两次都做加速运动,通过比较时间,发现第二次滑块速度变化得 (选填“快”、“慢”)。2拉力越大时,即水平合力更大时,滑块速度改变的越来越_____我们用速度变化率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用字母a表示。速度变化率大,物体速度变化得快。 学生分析讨论1气垫导轨上的滑块的受力情况2 分析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合力3 分析不同拉力下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来分析滑块的运动快慢4 记录数据并分析小桶拉动小桶内加入半桶盐小桶内加入满桶盐 t1t2F1 F2 F3 解释气垫导轨上的滑块摩擦力近似为零并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
活动三 三、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相对于参照物速度为零,且能保持为零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化的运动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 教师利用气垫导轨演示减速运动,让学生理解减速是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且减速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学生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板书 一、合力1共线反向:合力大小为大的力减去小的力,方向与大的力一致2共线同向:合力大小为两力相加,方向与两力一致3 只受一个力二、速度变化率1. 合力越大,速度变化率a越大;2.速度变化率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3.合力使物体产生速度变化率
教后反思 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基于这种学情,我先播放一段NBA的投篮视频,让学生边观看运动员的精美动作与篮球的运动情况,一边体会其中的力量之美,从而勾起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关于运动的例子。然后给出古人的两种观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物体的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 此时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就会暴露。接着通过学生亲手做阻力影响运动的实验,由真实的实验现象和推理结论,让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从而改正错误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