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5月半期考试 生物(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5月半期考试 生物(PDF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4 20:5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 2018 级 5 月半期考试生物试题 7.下列有关腐乳制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B.随豆腐小块层数增加而增加盐量,析出豆腐中全部水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C.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1.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D.制作腐乳时酒的含量高于 12%会使成熟时间延长
A.为避免污染,在处理葡萄时应先除去枝梗再冲洗 8.腐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质越来越少,而短肽和氨基酸越来越多。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
B.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缩短 其原因,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注: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水解为氨基
C.红葡萄酒中的红色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产生的 酸或短肽)。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D.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产生酸味主要是因为产生了乳酸
2.左图为果酒和果醋制作装置,右图表示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组设置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的时间和温度
C.①~③组的紫色越来越深
D.③与④对照说明 37℃有利于蛋白酶发挥作用
A.制作果醋时需打开阀 b 通气,打开阀 a 排气 9.“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
B.需要 O2参与的是过程③④⑤ 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 CO2 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 )
D.导致过程④⑤差异的原因是氧气是否充足 A.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 B.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
3.利用葡萄汁发酵生产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 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 C.CO2 由两菌种共同产生 D.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是 ( ) 10.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高浓度酒精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 B.葡萄汁中的营养物质不足 A.绿色食品不会含有亚硝酸盐
C.发酵液中 pH 逐渐降低影响酶活性 D.氧气过少导致酵母菌无法进行细胞呼吸 B.膳食中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一般不会危害身体健康
4.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C.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A→醋酸发酵→果醋 D.亚硝酸盐不是致癌物质,但可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A.制作果酒时,先用清水冲洗掉葡萄皮表面的白色杂菌 11.关于泡菜发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发酵过程中所有材料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免杂菌污染 A.煮沸泡菜盐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和杀灭盐水中的其他杂菌
C.A 过程是酒精发酵,只需要提高一定的温度就能继续进行醋酸发酵 B.制作泡菜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
D.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有温度、发酵时间、菌种等 C.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
5.安徽徽州毛豆腐是通过人工接种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绒毛,其中主要的微生物是毛霉, D.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过短,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豆腐经过发酵再烹饪后味道鲜美。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1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毛霉与乳酸菌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成形的细胞核 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
B.豆腐可以看作给毛霉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B.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中,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增加亚硝酸盐的溶解度
C.制作毛豆腐的过程必需密封容器因为氧气会抑制毛霉繁殖 C.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D.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肽酶可将蛋白质最终转化为氨基酸 D.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配制溶液时需调 PH 至 1
6.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3.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A.无菌技术的关键是杀灭实验室中所有的微生物
B.吃腐乳时,腐乳外部的“皮”是细菌繁殖形成的 B.煮沸消毒法中 100℃煮沸 5-6 分钟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所有芽孢、孢子
C.为使毛霉菌丝生长旺盛,需向腐乳坯表面勤喷水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酒精灯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污染 D.紫外线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高二生物 2020-05 半期 第 1 页 共 5 页
14.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叙述正确的是 ( ) 22.下列有关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A.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分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 B.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一般采用对纤维素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
C.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该实验只需用到选择培养基,不需用到鉴别培养基
D.无机氮源也可能提供能量 D.将微生物培养在事先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不一定为所需菌种
15.下列关于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23.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倒平板时为防止培养基溅到皿盖上,应打开培养皿盖放到一边 A.为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作用应用刚果红染色剂进行鉴定
B.接种环在平板上随机划线时不要划破培养基 B.选择培养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C.若菌液浓度过高无法得到单菌落,则需要稀释后再进行涂布 C.选择培养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D.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培养,24h 后观察一次即可 D.可将选择培养后的样品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培养
16.下列关于分离、纯化、保藏大肠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24.下图为纤维单胞菌(能产生纤维素酶)的获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调 pH
B.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只需在每次划线操作之前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即可
C.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
D.临时保藏法保存大肠杆菌不需要重新转移
17.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氮气
B.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设置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25℃恒温培养 24~48 小时 A.图中所用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D.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 B.②③可省略,但所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浓度可能会比较低
18.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④所用的接种方法可对培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
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该细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D.④在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5.纤维素和壳聚糖都是多糖类化合物,纤维素酶对其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解作用。如图表示相关的实
C.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间的所有平板进行计数,以平均数为实验结果 验研究结果,则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D.应该设置对照以排除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可信度
19.若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为 80,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体积为 0.1 mL,稀释
6
液的稀释倍数为 10 ,则每克样品中的活菌数约为( )
8 7 5 6
A.8×10 B.8×10 C.8×10 D.8×10

20.某同学用土壤浸出液在选择培养基上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样液进行梯度稀释,以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菌落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平板划线法可以采取连续划线的方法使微生物均匀分布
D.同一稀释度下至少要涂布三个平板并且要培养到菌落数稳定时计数 A.纤维素酶中的 C1酶、CX 酶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
21.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B.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水解作用,强于对壳聚糖的水解作用
C.可以利用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来富集能够合成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成分 NaNO3 K2HPO4 KC1 MgSO4·7H2O FeSO4 (CH2O) H2O 青霉素
D.纤维素酶对两种底物水解作用的差异可能与底物和酶结合部位不同有关
含量 3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 万单位 26.下列对果胶酶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 A.果胶酶是一类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
B.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B.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C.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 O),唯一氮源是 NaNO C.果胶酶可使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澄清 2 3
D.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则应除去(CH O),再添加纤维素 D.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生产果胶酶,动物也能产生果胶酶 2
高二生物 2020-05 半期 第 2 页 共 5 页
27.果汁生产中果胶酶能提高果汁出汁率和澄清度。为了节约成本, C.相同 pH 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某工程人员在适宜的温度和 pH 下,利用苹果汁和一定浓度的果胶酶 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会影响实验结果,但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溶液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实验结果如图。对实验失误可能的原因 33.洗衣粉是生活的必需用品,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
分析及改进方法都合理的是( ) 3 等份,进行 3 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 1 种或 2 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
A.酶促反应时间不合理;延长反应时间 种化纤布上的 2 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B.苹果汁的用量不合理;减少用量
C.果胶酶体积梯度不合理;增大体积梯度
D.果胶酶用量不合理;减少用量
28.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
温度(℃)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中的酶和温度
果汁量(mL) 3.5 4.6 8.6 10.9 12.3 11.7 10.1 5.4 3.9 4.8 5.6
B.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A.应在 50~55℃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C.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和脂肪酶
B.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 D.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不适宜洗涤毛织品、棉织品、蚕丝织品
C.该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 34.酶的固定化是 20 世纪 60 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
D.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 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
29.某工厂新制了 50L 苹果泥,准备生产果汁,但不知酶的最适用量。为了节约成本,进行了如下探 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如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究实验:取 8 只试管编号 1~8,分别加入 30ml 苹果泥,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向各试管加入不同体积
的果胶酶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并记录果汁体积(注:果汁体积均不包含酶溶液体积),实验数
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果胶酶溶液体积/mL 1 2 3 4 5 6 7 8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果汁体积/mL 20.6 21.2 21.8 22.4 23 23.4 23.4 23.4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 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A.在果汁生产中一般还应加入纤维素酶来充分瓦解细胞壁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 3 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B.本实验的测量指标还可以是苹果泥反应完全时所需要的时间 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C.8 只试管均需要调节至相同且适宜的温度、pH,且反应时间充足 35.下列有关细胞和酶的固定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D.为了使果胶酶能充分发挥作用,应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 A.可以用包埋法将各种消化酶固定化形成多酶片,并口服使用
30.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B.与酶相比,细胞固定化更适宜采用化学结合法
A.加酶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质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C.固定化酶技术就是将酶和反应物混合后,固定在特定载体上的技术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属于固定化酶,因而可以反复使用 D.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无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C.加酶洗衣粉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6.下列关于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 A.干酵母活化之后,酵母中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31.下列关于用加酶洗衣粉手洗衣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B.将酵母细胞均匀包埋在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中
A.用温水浸泡、延长浸泡时间可以提高洗涤效果 C.包埋材料海藻酸钠与被包埋酵母细胞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
B.用含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衣物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双手 D.固定化细胞通常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
C.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使用温度时,设置 0℃、37℃、100℃三组实验 37.右图为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的部分操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加酶洗衣粉的酶能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 A.5%的海藻酸钠溶液比蒸馏水活化酵母细胞的效果好
32.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 B.采用酒精灯小火间断加热使海藻酸钠溶化后还需要注意定容处理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C.将溶化后的海藻酸钠立即与活化的酵母细胞等量混合并充分混匀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D.图中 X 溶液是生理盐水,有利于凝胶珠的形成
高二生物 2020-05 半期 第 3 页 共 5 页
38.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和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45.下图是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一旦发现柱内有气泡存在,就需要重装
B.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装置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柱的速度快

C.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凝胶中加入 SDS 使蛋白质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
D.在凝胶柱中加入蛋白质样品后,即可连接缓冲溶液洗脱瓶进行洗脱和收集样品
39.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对于样品的处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图①过程采用的是压榨法提取玫瑰精油,原因是玫瑰精油挥发性强
A.洗涤时离心速度过高、时间过长,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B.图中②、③的操作依次是加入柠檬酸钠、无水 Na2SO4
B.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除去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 C.蒸馏温度太高、时间太短,提取的玫瑰油品质就比较差
C.用蒸馏水和甲苯处理红细胞,使其释放出血红蛋白
D.提取时花瓣与清水的质量比为 4︰1
D.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需要用到滤纸和分液漏斗
46.提取橘皮精油的过程中,需先后进行 A、B 两次过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40.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猪血红蛋白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
A.A 过滤是使用滤纸过滤的,其目的是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A.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透析和纯度鉴定
B.B 过滤是使用普通布袋过滤的,其目的是除去较小的残留固体物
B.样品处理的过程中不需使用磷酸缓冲液
C.经过 A 过滤后的滤液,直接利用滤纸进行 B 过滤
C.用生理盐水透析血红蛋白溶液,以保持血红蛋白活性
D.经过 A 过滤后静置处理得到的上清液和 B 过滤后得到的滤液就是橘皮精油
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两条带,说明血红蛋白是由两条肽链构成的
47.有关胡萝卜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41.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离心后分层,明显看到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 ( )
A.根据碳碳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为 a、β、γ三类
A.血红蛋白、甲苯层、脂类物质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
B.一分子 β-胡萝卜素将被水解成两分子的维生素 A
B.甲苯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血红蛋白、脂类物质层
C.脂类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 C.可以作为食品色素
D.甲苯层、脂类物质层、血红蛋白、细胞破碎物沉淀层 D.橘黄色结晶,不溶于水
42.下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48.下列关于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表述,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流程是: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B.石油醚是萃取胡萝卜素的良好溶剂,水浴加热可以提高萃取效率
C.用纸层析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鉴定时需要与标准样品进行对照
D.胡萝卜颗粒干燥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提取到的胡萝卜素越多
49.以下关于用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样品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层析液不能没及样品原点 B.层析液所用的试剂为石油醚
C.滤纸卷成筒状是为了增大吸收面积 D.层析用的玻璃瓶应加盖玻璃板密封
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 50.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甲装置中 A 是蒸馏水,乙装置中 C 溶液的作用是洗脱血红蛋白 A.在玫瑰精油和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中,共有的操作是过滤
C.甲装置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大的杂质 B.乙醇和丙酮虽然都是有机溶剂,但因其可与水混溶,所以不能用于胡萝卜素的萃取
D.乙装置分离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 C.在玫瑰精油的提取操作过程中,乳浊液经分液漏斗分离后得到的玫瑰液中含水
43.关于植物芳香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D.对提取出的胡萝卜素进行纸层析鉴定时,可用滴管吸取少量的样品进行点样
A.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来说价格昂贵
B.都是由天然植物的茎、叶、树干、花、果实和种子等部位经过萃取而来的浓缩液体
C.它是植物免疫和维护系统的精华
D.植物芳香油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
44.在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二者所用原料均需做干燥去水处理
B.为使两种植物精油与水分离,都向混合液中加入了 NaCl
C.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等,为了提高出油率,需用 CaCO3水溶液浸泡
D.提取过程中均需加入 Na2S04,该药品在两提取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
高二生物 2020-05 半期 第 4 页 共 5 页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道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1)步骤③的培养基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酵母菌是一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单细胞真菌,可用于酿造业。请回答下列利用酵母菌开展实验 (2)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 B 所示。推测出现图 B 结果
的相关问题。 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过程④的操作:将 1mL
样品稀释 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分别接入 0.1mL 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56、58 和 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活菌的实际数目比这种计数方法得到
的结果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54.酶是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请回答下列有关酶的应用的问题:
(1)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反
应的___________来表示。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既能与反应物___________,又
(1)某同学在果酒制作过程中取样滴加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并振荡,若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能与产物___________,还能被反复利用。
__________,则说明发酵液中含有酒精。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的酶位于_________(填细胞结构)。 (2)某同学取 5 组试管(A~E)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果泥,在 A、B、C、D 4 个实验组的试管中
(2)随着发酵的进行,高浓度酒精会抑制酵母菌活性,因而要筛选酒精耐受力高的酵母菌菌种。某 分别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和不同量的同种果胶酶,然后,补充蒸馏水使 4 组试管内液体体积相同;E 组
小组将三种酵母菌分别接种在相同浓度的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每隔一段时间, 加入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将 5 组试管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各
轻轻摇晃瓶子并________,然后称重发酵瓶。用测定的实验数据绘制了上图,据图分析_____菌种酒 组的出汁量。本实验中,E 组设计________(选填“是”或“否”)合理,其原因是
精耐受力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果汁未严格灭菌,含有一定量的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填“能”或“不能”) (3)纤维素分解菌因能产纤维素酶而广泛存在,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在___________作用下,将
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进一步制作果醋,需适时通入 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在以纤维素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形成多个单
_________,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生产果醋的反应简式为____________。 菌落,但不同菌株分解能力有差异,为选出高效分解的菌株,请利用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原理,写出
52.没吃完的西瓜直接放入冰箱与盖上保鲜膜后放入冰箱储藏,哪种更容易滋生细菌?为探究结果, 具体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小组选取了直接保存三天的西瓜表面瓜瓤与用保鲜膜保存三天的瓜瓤制备浸出液,研究对比细 55.根据下面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菌种类和数量。
(1)西瓜能滋生繁殖细菌因其类似 ,该小组的探究需要合成培养基,该培养基除基本的营
养成分如水、碳源、 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2)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 。灭菌
与消毒的区别是 。
(3)在接种瓜瓤浸出液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未接种的培养基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观察和对比不同浸出液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采用 接种,培养 20 小时后, 甲 乙
保鲜膜保存的浸出液菌落数量更多,说明 。 (1)装置甲表示的是植物芳香油提取中的___________法,常用于玫瑰精油的提取;该装置还可用于
(5)在保藏菌种时,可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长期保存。 胡萝卜素提取中的_________过程,在进行该过程前要过滤,其目的是 。
53.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 A 所示的实验。 (2)装置乙表示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在加热的瓶口安装了回流冷凝装置,其作用是__________。
(3)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主要从黄花蒿中提取。
①根据青蒿素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可采用图乙提取的方法;
②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等量癌细胞分别接种到 4 组培养瓶中,适宜条件下培养 24h 后除去上
-1 -1 -1 -1
清液;向 4 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含 2μmol?L 、4μmol?L 、6μmol?L 、8μmol?L 青蒿素的培养液,

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72h 后统计并计算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请分析:该科研小组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 2020-05 半期 第 5 页 共 5 页
高 2018 级 5 月半期测试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50:
CBDDC DBCAA BBDDC CDDAC DDCCB
DDACB CBDDD DBDBB DDBDC DBDCD

51(1)灰绿色 细胞质基质
(2)拧松瓶盖(或放气) Y1 在 1~4 天,含 Y1 菌种的培养液失重量最大,培养液中酒精
含量最高(2 分)
( 3 )不能 因为醋酸菌是好氧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 无菌空气(氧气)
C2H5OH+O2→CH3COOH+H2O
52.(1)(天然)培养基 氮源和无机盐 PH
(2)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灭菌能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而消毒不能(2 分,答案合理即可)
(3)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4)稀释涂布平板法 保鲜膜储存西瓜更容易滋生细菌
(5)甘油管藏
53 (1)石油是唯一碳源
7
(2)涂布不均匀 5.7×10 (2 分)
偏大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得只是一个菌落。(2 分)
(3)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 (2 分)
(4)灭菌
54.(1)反应速度 接触 分离 (2)否 未加入缓冲液(2 分)(答案合理即可)
(3)葡萄糖苷酶
用纤维素含量相同并加入刚果红(1 分)的鉴别培养基分别培养各菌株,培养相同时间(1 分)
后比较透明圈的大小。透明圈越大,说明分解能力越强(1 分) (可以不用强调纤维素含量相同,
答案合理即可。)
55.(1)水蒸气蒸馏法(水中蒸馏法) 浓缩 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2)萃取法 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萃取剂)的挥发
(3)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②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 未设置空白对照组
在另一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2 分)



高二生物 2020-05 半期 第 6 页 共 5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