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7年级下册重难点集训15第三章第7节压强
一、固体压强)
1.如图除示、由三块材质和大小均相同的长方体1、2、3拼成的正方体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在B上方中央再放置一较大的正方体A。若将B中间的长方体2抽掉后,正方体A对B压强的变化量为△P1 , 地面所受压强的变化量为△P2。关于△P1与△P2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第2题图
A.?△P1一定大于△P2???????????B.?△P1一定等于△P2???????????C.?△P1可能大于△P2???????????D.?△P1一定小于△P2
2.如图所示,将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分两部分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等于()
A.?3:5???????????????????????????????????B.?3:2???????????????????????????????????C.?2:5???????????????????????????????????D.?9:10
3.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 , 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 , 且SA>SB , 将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 , 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 , 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A.?FA<FB?? ?????????????????B.?pA<pB??????????????C.?ρA>ρB??????????????D.?切割前后A,B 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4.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 F1 , 压强为 p1 , 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 F2 , 压强为 p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B.?Fl>F2????????????????????????????????C.?p1<p2????????????????????????????????D.?p1>p2
5.一本厚字典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现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将字典向右推,使其一部分离开桌面至图(b)所示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力F和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
A.?F增大,p不变?????????????????B.?F减小,p不变?????????????????C.?F不变,p减小?????????????????D.?F不变,p增大
6.如图,在水平桌面上竖立着三个柱状物甲、乙、丙,它们的高度均为h,均为实心匀质,甲、乙、丙的底面分别是半径为R的圆面、边长为a的正方形、半径为r的圆面。已知:2R>a>2r,它们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P丙 , 则甲、乙、丙材料的密度比较,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B.?ρ甲=ρ乙>ρ丙?????????????????C.?ρ甲<ρ乙<ρ丙?????????????????D.?ρ甲=ρ乙=ρ丙
7.动物的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下列用压强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
B.?狗的犬齿很尖——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
C.?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水中游行
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
8.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液体的密度ρ甲与乙液体的密度ρ乙的大小关系是(??? )
A.?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无法确定
9.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的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10.现有6个相同的正立方体金属块,分别以图中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F乙=________,压强之比p甲:p乙=________。如果将乙放置方式中右边3个金属块取走,则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第0题图 第11题图
11.如图是超市里的购物手推车,空车重 100N,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5cm2 , 在购物车上放入 20kg? 的货物,车子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g ?取 10N/kg)
12.如图,实心正方体A、B的材质与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且mA:mB=1:8,A、B叠放于水平地面,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种情况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________,水平推力F甲:F乙=________。
13.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法。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_______和________所示实验。
(4)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 _______。
14.一些同学观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为圆柱和四棱柱,他们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压力与支柱的形状是否有关,为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每人各选三张相同的白纸,按图3-74a所示分别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圆柱、三棱柱(如图b),接合处用双面胶粘住;
② 三位同学分别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质塑料板,然后:甲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砝码,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砝码的总质量(如图c);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 加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50克),直到支柱被压塌,记录添加钩码的总质量;丙同学往塑料板上不断添加细沙,直到支柱被压塌,用天平称出添加细沙的总质量并 记录。
③再分别用圆柱和三棱柱重复实验步骤②,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1)此实验中甲同学添加砝码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2)最能精确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压力的是?________同学所做的实验。
(3)下表为丙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 支柱形状 ? ??四棱柱 ??? 圆柱 ??? 三棱柱
??? 翅料板与细沙总质量/克 ??? ??392 ??? ?400 ?? ???243
根据丙同学测得的数据,三个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________????? 牛。
15.实心长方体甲和长方体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甲的质量为12千克,密度为0.6×103千克/米3 , 底面积为4×10-2米2。乙的质量为5.4千克,底面积为6×10-2米2。
求:
(1)图1中,长方体中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图1中,长方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若在甲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并将截下部分叠放在乙的正上方后(如图2),甲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乙对水平地面压强,则甲截下部分的高度为多少米?
16.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极地漫游机器人,质量为5000kg,装有四条三角形履带,每条履带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1000cm2 , 机器人耗时3小时在南极冰面上完成了30千米的自主行走,试分析计算:
(1)机器人使用履带是可以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对冰雪地面的压强。
(2)求机器人的自重为多少?
(3)机器人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17.? 2019年1月23日,温州轨道交通S1线一期工程(西段)正式营运,从桐岭站至奥体中心站,全长为约53.5公里,列车设计最高时速为140千米/小时。
(1)若其中两个相连站点之间的距离为6公里,以实际平均时速120公里/小时计算。在两个站点之间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
(2)如图为一节列车与铁轨、枕木放置于水平地面的示意图,若列车的总质量为55吨,铁轨与枕木的总质量为65吨,相关部位之间的受力面积数据如下表,求地面受到的压强为多少?
相关部位 列车与铁轨 铁轨与枕木 枕木与地面
受力面积(米/2) 5 15 60
二、液体压强
18.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相同的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液体中,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0相同,如右图,此时两容器内液面相平。若将两金属盒同时竖直向下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后,则此时两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 , 两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 ,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 △H1>△H2???????B.?ρ甲>ρ乙 , △H1<△H2 C.?ρ甲<ρ乙 , △H1<△H2???????D.?ρ甲<ρ乙 , △H1>△H2
19.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则烧杯甲、乙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大小关系为(?? )
第19题图 的20题图
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0.如图所示,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瓶底对桌面的压力为Fa、压强为pa , 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瓶盖对桌面的压力为Fb、压强为pb , 则(?? )
A.?Fa=Fb?? pa<pb??????????????B.?Fa>Fb??? pa=pb????????????C.?Fa=Fb? pa=pb??????????????D.?Fa<Fb??? pa<pb
21.如图所示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质量相等的圆柱形容器甲和底大口小的容器乙,分别倒入适量的同种液体,液面高度和液体上表面积都相等。设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 , 桌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 , 则(?? )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A.?F甲>F乙????????????????????????????B.?F甲=F乙????????????????????????????C.?p甲>p乙????????????????????????????D.?p甲<p乙
22.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橡皮膜向瓶内凹陷得更多的是(??? )
A.?第一次???????????????????????B.?两次凹陷得一样???????????????????????C.?第二次???????????????????????D.?橡皮膜不会凹陷
23.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
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4.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水或酒精(ρ酒精<ρ水),A、C两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B、C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三个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pC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A>pB>pC?????????????????B.?pC<pA=pB??????? ?????????????????C.?pC<pA<pB?????????????????D.?pA>pB=pC
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B.?液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则液体的压强也一定越大
C.?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但液体内部不存在压强
D.?同种液体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6.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中有A、B、C三点,它们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 , 则(?? )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A.?pA=pB>pC?????????????????????B.?pA>pB=pC?????????????????????C.?pA
27.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
28.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可推测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是(?? )
A.?ρ甲>ρ丙>ρ乙?????????????B.?ρ乙>ρ丙>ρ甲?????? ??????????????C.?ρ甲>ρ乙>ρ丙?????????????D.?ρ丙>ρ乙>ρ甲
29.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________的变化,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内凹。
(2)通过比较D、E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30.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 A、B 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A________pB ,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A′________pB′(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1.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
(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型管的两端液面的__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3)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________进行比较。
32.为了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
(1)当橡皮膜两侧所受的压强不同时,橡皮膜的________?发生改变.
(2)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不同的水,且左侧水面较低,会看到橡皮膜向________?(填“左”或“右”)侧凸出,说明液体压强与________?有关.
( 3)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盐水时,会看到橡皮膜向________?(填“左”或“右”)侧凸出,说明液体压强与________?有关.
33.小晨和同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 1(a)、(b)、(c)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根据图 1(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________有关;
②根据图 1(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晨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距液面的距离 h 有关;小萍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距容器底部的距离 d 有关;
(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 h 和 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 图 2 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 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6(或 2 与 7,或 3 与 8,或 4 与 9,或 5 与 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距液面的距离 h 相同, 距容器底部的距离 d 相同,________;
②小晨分析实验序号 3 与 4 与 5(或 8 与 9 与 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 d 相同,液体内部压强 p 与 h 成正比;小萍分析实验序号 1 与 2 与 3(或 6 与 7 与 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 p 与 d 成反比。小晨和小萍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 ______。
34.如图1,一只底小口大的杯子(上下底均密封),底面积S1为20厘米2 , 底面积S2为30厘米2。杯内盛有质量为230克,深h为10厘米的水。此时杯底S1受到水的压力为F1 , 杯底S1受到水的压强为p1。已知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用公式p=ρgh计算,其中ρ为液体密度(单位为千克/米3),h为处于液体中的深度(单位为米)。
(1)F1的大小为________牛。
(2)请对F1与杯内水的重力G之间的大小关系作一对比,并对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3)如果将该杯子倒置(如图2),杯底S2受到水的压力为F2 , 杯底S2受到水的压强为p2 , 则p1________p2 , F1________F2。(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解析部分
一、固体压强
1.【答案】 B 2.【答案】 D 3.【答案】 C 4.【答案】 C 5.【答案】 D 6.【答案】 D 7.【答案】 C 8.【答案】 A 9.【答案】 C
10.【答案】 1:1;2:3;不变
11.【答案】 1.5×105
12.【答案】 4:1;1:1
13.【答案】 (1)泡沫的凹陷程度;转换法(2)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丙(4)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14.【答案】 (1)从小到大?(2)丙?(3)4
15.【答案】 (1)F甲=G甲=12千克×10牛/千克=120牛
(2)F乙=G乙=5.4千克×10牛/千克=54牛
P乙=F乙/S乙=54牛/6×10-2米2=900帕
(3)设从甲上截下部分的重量为G??????? (G甲-G)/S甲=(G乙-G)/S乙
(120牛-G)/4×10-2米=(54牛+6)/6×10-2米2???????? 解得G=50.4牛
甲截去的体积V=G/ρg=50.4牛/(600千克/米3×10牛/千克)=8.4×10-3米3
甲截去的高度h=V/S=8.4×10-3米3/0.04米2=0.21米
16.【答案】 (1)减小
(2)解:机器人的重力为:G=mg=5×103kg×10N/kg=5×104N
(3)解:水平路面的受力面积为:S=4×1000cm2=4000cm2=0.4m2 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17.【答案】 (1)3分钟(180秒或0.05小时)(2)20000Pa
二、液体压强
18.【答案】 C 19.【答案】 A 20.【答案】 A 21.【答案】 C 22.【答案】 C 23.【答案】 B 24.【答案】 C 25.【答案】 D 26.【答案】 A 27.【答案】 A 28.【答案】 B
29.【答案】 (1)高度差(2)密度
30.【答案】 小于;等于
31.【答案】 (1)两侧液面高度差(2)深度(3)乙、丙
32.【答案】 (1)形状(2)左;液体深度(3)左;液体密度
33.【答案】 (1)液体密度(2)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小萍;小萍所选的数据没有控制 h 相同
34.【答案】 (1)2(2)F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