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课件+教学设计+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课件+教学设计+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16 23:53:59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情境
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
广州花市
哈尔滨冰灯节

为什么不同?
导入新课
读图验证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冬季
夏季
一·气温分布规律: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在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相等,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温故知新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0℃
-24℃
-16℃
-8℃
8℃
16℃
-16℃
-28℃
读图验证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冬季
1.漠河、北京,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
2.找出1月气温最低及最高的地区?两者相差多少摄氏度?
3.为什么冬季温差大呢?
4.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什么?
冬季:1.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较南方小;另一方面北方昼长较南方短。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3.冬季风南下,对北方影响比南方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
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探究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什么?
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热,北方冷。
地点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时间
漠河 53°29′N 13°4′ 7时30分
北京 39°54′N 26°40′ 9时12分
广州 23°8′N 43°25′ 10时43分
读图验证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冬季
夏季
一·气温分布规律:
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
读图验证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夏季
1.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
2.找出7月气温最低及最高的地区?两者相差多少摄氏度?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什么?
3.为什么夏季温差不大呢?
夏季:1.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但北方昼长较南方长,得到太阳光热跟南方差不多。2.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什么?
答: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夏季,南北温差不大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探究
地形图
探寻原因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地形因素
(夏季影响明显)

32°N

32°N

32°N
2.根据

划 分
温度带
气温的南北差异
农业生产的实际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 划分温度带
寒 温 带
中 温 带
暖 温 带
亚 热 带
高原气候区
热 带
亚 热 带
暖 温 带
暖 温 带
寒 温带
中 温 带
高原气候区
热带
指出作物熟制与温度带的位置关系
知影响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或
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
农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或
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
这些水果生长在哪个温度带?
知影响
















练习题
1、关于我国气温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A.冬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B.冬季全国普遍冷湿
C.夏季全国到处气温很高
D.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2.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高原

D
D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中第二节的学习内容,本作为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的一基本要素一气温。包括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划分以及它们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两大知识点.掌握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学习我国气候特征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更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总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干均气温分布图和温度市分布图能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通过对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成因的分析,联引身边地理景观、能发现地理问题,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今后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四、教学重点
我国冬、复气温的分布特点
2.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3. 温度带的分布
五、教学难点
1.有关等温线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并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
七、教具准备
1自制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2反映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图片
3.随堂练习题
八、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除夕之夜,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 (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从有趣的生活现象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气温分布规律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投影)《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13) 教师:研究我国气温分布我们需要用到等温线分布图。在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相等,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该地区温差大,反之则温差小。 (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怎样读懂这幅图呢?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③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上或>0℃);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下或<0℃)④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学生:气温的差异较大)⑤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学生:最南16℃、最北-32℃多)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近50℃)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投影) 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 地点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时间 漠河 53°29′N 13°4′ 7时30分 北京 39°54′N 26°40′ 9时12分 广州 23°8′N 43°25′ 10时43分 (读表)(1)比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3)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学生:白昼时间越长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教师小结)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2.夏季南北温差不大(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投影)《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14) (读图并思考)①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②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③七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 (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小结: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全国普遍高温;②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明显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气温在16℃,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气温在28℃,七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小字材料,扩大其知识面。 (课堂活动)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分组讨论)分A、B两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A组结合《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B组结合《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各大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小结)①从《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特别是1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之所以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受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②从《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但等温线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南出现明显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此处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判读等温线分布图,因此安排分组进行探究,这样有利于发挥集体优势,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 考查学生对刚刚学习的气温分析方法的应用能力,进一步熟悉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能够通过计算温差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
转承 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各地气温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气温对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把全国分为几个温度带,下面我们一起认识我国的温度带。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影响 教师:我国不同地区气温差异大,农业生产也各不相同,因此划分了几个温度带,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问题来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分布。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题目。学生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32页图2.17,找出划分温度带的依据。(2)从图中找出我国共有多少个温度带,自己学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属于什么温度带。精讲点拨: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5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转承:我国不同温度带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类型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不同的温度带。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学生分组探究: 小组一:列举不同温度带中的水果,说明不同温度带农业生产的不同。 小组二:列举不同温度带中的传统民居特点,说明不同温度带生活习惯的不同。 (成果展示) 小组一:不同的温度带中气温不同,因此生长不同种类的水果,例如,苹果、梨主要产自暖温带,柑橘主要产自亚热带,而椰子、香蕉则是热带水果。小组二:不同温度带中的气候不同,因此传统民居为了适应气候的特点而表现在建筑风格和材料方面有所不同。例如,北方民居墙体较厚、平顶,密封程度较高;南方民居墙体高、斜顶,注重通风和透气。拓展延伸:我国不同温度带内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服饰也有所不同,寒温带和中温带地区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滑冰,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游泳。寒温带和中温带地区冬夏气温变化大,因此人们的服饰差异明显,热带地区终年炎热,人们服饰材料轻薄,一年中变化不大。 中国的温度带分布图比较容易看懂,学生能够找出主要的温度带,也可以顺便复习省级行政区域的地理位置。 此环节主要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师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向北气温越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我国气温对人们生活和生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我国共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不同温度带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不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等温线分布图不能正确地判读,还有对气温和农业的关系也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出现学生不能正确应答的现象,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对于这类问题,要在课下下足功夫,让学生充分复习等温线和等高线的知识,加强对等温线图判读的练习,还要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的成功之处是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学生分组活动,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初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但是在活动的组织上还要进一步下功夫,要及时进行引导,使活动达到应有的效果。









76.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详案
一、新课导入
欢迎语:上课,同学们好!
大家还记得除夕夜里都有什么习俗吗?【停顿】有哪位同学想要分享一下?
【学生作答】
没错,大家说的都是我们这里常见的习俗,但是请大家看一下这两幅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除夕夜,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在冰灯游园会上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等等,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而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盆栽柑橘,也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吗?【停顿】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我国气温分布规律
冬季南北温差大
研究我国气温分布我们需要用到等温线分布图。在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相等,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该地区温差大,反之则温差小。
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怎样读懂这幅图呢?
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首先我们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将它标注出来,请同学们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③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上或>0℃】;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下或<0℃】④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学生:气温的差异较大】⑤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学生:最南16℃、最北-32℃多】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近50℃】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读表)【1)比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生作答,老师总结: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学生作答,老师总结: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3)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学生作答,老师总结:白昼时间越长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教师小结】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
2.夏季南北温差不大
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请同学们读图并思考:①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②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③七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小结: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全国普遍高温;②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明显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气温在16℃,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气温在28℃,七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
请同学们分为A、B两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A组结合《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B组结合《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各大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小结】①从《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特别是1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之所以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受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②从《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但等温线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南出现明显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各地气温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气温对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把全国分为几个温度带,下面我们一起认识我国的温度带。
我国不同地区气温差异大,农业生产也各不相同,因此划分了几个温度带,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问题来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1)阅读教材第32页图2.17,找出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2)从图中找出我国共有多少个温度带,自己学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属于什么温度带。
【学生作答,老师总结: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5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小结】我国不同温度带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类型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不同的温度带。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探究:
小组一:列举不同温度带中的水果,说明不同温度带农业生产的不同。
小组二:列举不同温度带中的传统民居特点,说明不同温度带生活习惯的不同。
【小组一作答,老师总结】:不同的温度带中气温不同,因此生长不同种类的水果,例如,苹果、梨主要产自暖温带,柑橘主要产自亚热带,而椰子、香蕉则是热带水果。
【小组二作答,老师总结】:不同温度带中的气候不同,因此传统民居为了适应气候的特点而表现在建筑风格和材料方面有所不同。例如,北方民居墙体较厚、平顶,密封程度较高;南方民居墙体高、斜顶,注重通风和透气。
拓展延伸:我国不同温度带内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服饰也有所不同,寒温带和中温带地区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滑冰,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游泳。寒温带和中温带地区冬夏气温变化大,因此人们的服饰差异明显,热带地区终年炎热,人们服饰材料轻薄,一年中变化不大。
【教师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向北气温越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我国气温对人们生活和生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我国共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不同温度带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