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16 23:56:26

文档简介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学设计

课题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课的 类型 新授课
教学 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划分。
2、学生分析。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效果不错。有了前面的基础,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和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标准与分布地区。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降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掌握阅读和分析等降水呈线分布图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学 重点和难点 重点1、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2、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难点训练学生阅读和分析年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胎。
教学 方法 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2.媒体教学法。利用媒体可以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 3.注重地图教学。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 1.降水空间分布教师(展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学生合作探究: (1)在图中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2)说出等降水量线的主要延伸方向。(3)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作答,教师总结) (1)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要通过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一线,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要经过西北内陆地区。 (2)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3)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教师小结: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因此降水逐渐减少;而地形的差异加剧了东西降水的差异;此外,纬度位置又造成了东部降水的南北差异。最终导致我国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引导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4页“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和最少的地区。 转承: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配是否均匀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教材第35页“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和“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同学们观察展示的图片,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学生分组探究:分成两个小组进行问题探究。 小组一:分析“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说出图中城市降水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 小组二:分析“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分析北京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成果展示) 小组一:图中四个城市降水都主要集中在4-9月,也就是夏秋季节。 小组二:北京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是1965年,降水量是261.8毫米,最多的年份是1959年,降水量是1406毫米。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降水量时间分配不均,一年之中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发生,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成因讲解:1.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2.锋面雨的形成和雨带的推移。 等降水量线弯弯曲曲,线条较复杂,因此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小组中学得好的同学的带动作用,让他们给予基础差的同学帮助,这样既能够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分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两方面,因此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探究,能够锻炼学生对统计图表的判读和分析能力。
转承 我们在学习气温的时候,知道了不同气温地区分成很多温度带,同理,降水量不同的地区,我们分成了几个干湿地区,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差异。
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影响 教师:我国不同地区降水量不同,干湿状况差异明显,所以把我国分成了四个干湿地区。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同学们读图独立完成下面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35页正文最后一段,说明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 (2)在图中找出四个干湿地区,比较教材第34页“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四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教师总结) (1)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气候的干湿状况。 (2)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转承:降水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影响,我们一起分析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差异。 教师(展示教材第36页“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和教材第37页活动第1题“两种不同特色的民居图”):同学们观察图片,分成两个小组讨论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差异并完成教材第37页活动题。 学生分组探究: 小组一:观察教材第36页的图,分析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有什么差异。 小组二:讨论教材第37页活动第1题的两幅图,观察其屋顶坡度的大小,分析其和当地的降水有什么关系。  (成果展示)小组一:湿润地区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类型是水田;半湿润地区植被属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带,耕地以旱地为主;半干旱地区植被以草原为主,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干旱地区植被稀疏,多沙漠戈壁。小组二:甘肃夏河县的房屋屋顶坡度较小,浙江绍兴的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主要原因是甘肃夏河县降水较少,浙江绍兴降水较多,屋顶坡度大有利于雨水下泄。教师总结:我国不同干湿地区的建筑、饮食、风俗和农业生产等都不相同。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传统交通工具也有明显的不同,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河湖密布,因此传统交通工具是船舶,北方地区降水较少,陆地广阔,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因此被称为“南船北马”。 利用教材现有的图片资料进行探究,能够直接有效地使学生了解不同干湿地区植被和生产、生活的差异。
教师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时间分配不均,一年中夏秋季节降水较多,不同年份降水量变化较大。根据各地的干湿状况,我国共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等四个干湿地区,不同干湿地区内人们的生产、生活差异较大,植被类型也有明显的不同,本节共有两条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它们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及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这充分印证了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课后 作业 自主探究“南橘北枳”的成因
板书 设计











(共33张PPT)


















第二节
气候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在图中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2.说出等降水量线的主要延伸方向?

降水空间分布
1 600mm
800mm
400mm
200mm
50mm

1600
800
400
200
50
秦岭—淮河
3.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变化的方向有何规律?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海陆因素(夏季风)

降水东西差异
地形因素(山脉阻挡)

加剧东西差异
纬度因素

东部降水的南北差异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探寻原因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点击图中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知道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都是哪里吗?
  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
降水量达6 558毫米。1912年更创下年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
  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
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
见。在吐鲁番,常常见到一幢幢专门晾制葡萄干的“荫房”。
在干旱少雨的气候下,葡萄挂在通风的室内就可以自然风
干。













2、四城市降水季节集中在__________。
4-10月

3、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别?
南方雨季长,开始早,结束晚;
北方雨季短,开始晚,结束早。

1、四城市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吗?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
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夏季盛
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
湿润,带来丰沛降水。


















































































































































































































北方
南方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锋面雨带的形成过程
注意观察













































































































































































































北方
南方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冷空气
锋面雨带的形成过程
锋面雨带的移动
锋面雨带的移动
锋面雨带的移动
锋面雨带的移动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
东北
锋面雨带的移动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
东北
伏旱
锋面雨带的移动

9月

北方雨季
南方雨季


5月

10月
南部沿海地区

6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7、8月
华北、东北

夏季风的进退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
锋面雨带的移动
印 度 洋
太 平 洋

夏季风







北京年降水量极值
由于受到季风活动的影响,季风不稳定使得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这往往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读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降水量与蒸发量——→ 干湿地区的划分
降水量 > 蒸发量
气候湿润

降水量 < 蒸发量
气候干燥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对比“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你能发现什么?
800mm
400mm
200mm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大致以8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大致以2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湿润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远离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400 mm~800 mm
800 mm以上
200 mm以下
200 mm~400 mm





把干湿地区与对应的年降水量连接起来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
秦岭
淮河
半湿润
湿 润

800mm
秦岭-淮河
A
B
C
D
A 森林草原
B 草原
C 荒漠
D 森林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种植业
畜牧业
(旱地)
(水田)

甘肃夏河县的房屋采用平顶,因为当地降水少,平顶房屋方便晾晒;
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浙江绍兴的房屋是斜顶,因为当地降水丰富,斜顶房屋便于排水。
达成学习目标 2


1.[目标2] 下列关于我国降水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各地年降水量差别不大
B.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C.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大
D.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目标2]接近我国农耕区与牧区分界线的是(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A
B
总 结
空间分布:
2.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1.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分布:

划分依据
干湿地区的名称与分布

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后探究:“南橘北枳”的原因
橘老弟,到我们这来玩吧。
噢,你们那边好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