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八年级 历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装本封面和表决样票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年-1956年底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及意义。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社刚成立时,的确有很多困难。社里仅有的7头耕牛,因为没有草料喂,瘦的跌倒后站不起来。大车、土犁等农具也都破破烂烂,残缺不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4页
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3页
主观原因: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根本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经历了几个阶段?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农业互助组——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农民私有
集体所有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社刚成立时的确有很多困难……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发挥集体力量,促进了农业生产,改善了农民生活。
农业生产合对农村的影响如何?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5页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1956年底,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农户总数的96.3%,标志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主要也是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方式
目的
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何种方式?目的是什么?
二、公私合营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5页
为何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方式和政策?
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赎买政策: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资本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采取什么方式和政策?
赎买政策-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5页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名资本家这样说: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材料 同仁堂合营后解放了生产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生产设备、厂房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改造……到1959年时,比解放前夕的1948年,职工人数由190人增加到539人,产值由16万元增加到1251.9万……
——孙洪群、金永年《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后,“鼎丰真”获得了壮大与发展,成立了“鼎丰真”食品店。
1952年公私合营,末代老板杨福来。在中国餐饮业500强中,全聚德排名为中式正餐之首。
你知道哪些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中华老字号?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送喜报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1:
材料:1956年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占7.3%,三者合计,公有制经济占92.2%。在工业总产值中,社会主义工业占67.5%,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占32.5%,资本主义工业下降到接近于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何沁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2: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3: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三大改造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1953-1956)
1.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学法指导
2.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
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相互合作
C.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改革
D.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197.65
《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尝试制作一份“三大改造”的思维导图。
课后作业
三大改造适应当时生产力极端落后的状况,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条符合当时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
结束语
祝同学们
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