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导入新课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的都市
宋元的都市
发达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去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去哪里呢方,去哪里呢?
2.想娱乐又想购物 ,找什么场所呢
3.想看表演去什么地方呢?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瓦子
城市繁华
市民文化丰富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演 出
勾栏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吴自牧《梦梁录》
商业活动
瓦子
丰富多样的商业和娱乐活动
夜市
酒楼茶坊中演唱、讲史
瓦肆勾栏的杂剧表演
街头歌舞表演
想象一下你在勾栏都可以进行哪些表演?
看戏曲表演
你能猜出这些杂剧艺人在做什么吗?
吹口哨
舞蹈
吹排箫
吹笛子
击鼓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诗
词
曲
诗讲求工整,对仗,词句子有长有短。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
你知道的宋词代表家有谁?
苏轼
苏轼对词的贡献:
改进了词的创作
扩大了词的境界
提高了词的格调
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李清照
南北
《声声慢·寻寻觅觅》节选
辛弃疾
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更为雄奇扩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词人中与苏轼齐名,并称为“苏辛”。
北宋
两宋之交
南宋
豪迈飘逸
委婉、细腻、清秀
豪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一剪梅》
《声声慢》《醉花阴》
词人 生活时期 词风 代表作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元曲
定义:
元曲是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等融于一起的一种综合性艺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代表人物: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以杂剧的成就最大,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他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以之作为历史的借鉴。但书中在叙述历代统治阶级活动的同时,也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请说说你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了解。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司马迁
司马光
西汉
北宋
纪传体
编年体
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内容 体例
《资治通鉴》
《史记》
灿烂的宋元文化出现的原因
课堂小结
材料三:宋代文化气氛的形成,与文官政治有关,但实际成果又远远超越了政治。文化气氛是一种处处渗透的精神契约,渗透到细处,可以使绘画灵秀,使书法雅致,甚至使市民娱乐也抖擞起来。
——摘自 余秋雨《中国文脉》
材料一:宋朝的财政收入是七千多万两,这个记录直到清朝巅峰时才打破,不过那已经过了七八百年了,宋的军事成就不怎么样,经济成就绝对是空前绝后的。而经济的繁荣必然会为文化的昌盛奠定基础。
材料二: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教科书》
经济的繁荣,
市民阶层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