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对外开放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对外开放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4 15: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9课 对外开放



为什么首先开放这些地区?
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
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目的 为了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建立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兴办经济特区
代表 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特点):
当时中央财政并不富裕,中央通过给予特区对外经济活动的许多特殊政策,采取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进行经济开发,也就是“借鸡生蛋”。

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果:
小渔村变身大都市
1980年,深圳街头景观
深圳 渔民村早期面貌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

小渔村变身大都市
1984年的深南大道
深圳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建设时的场景

相关史事 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小渔村变身大都市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河
现在的深圳河
小渔村变身大都市

小渔村变身大都市
2019年的罗湖区,国贸灯光秀
现在的深圳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用:
珠海
深圳
汕头
厦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我国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1)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4年4月7日,《人民日报》关于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报道
(2)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海南城市的变迁
1988年4月,中央批准海南建省和经济特区
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五个(海南、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的范围为海南本岛。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八十年代,“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是当时上海人对浦东的共识。
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两个世界:浦西就是上海,浦东只是从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菜地。
相关史事 浦东地处上海黄浦江东岸。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浦东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比浦西落后。那里分布着破旧的工厂和阡陌纵横的田野,只有少量的商业区和居民区。上海人一般都不愿意到浦东工作和居住,以致流行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的说法。
1990年以前的上海浦东
浦东南路(1980年)
相关史事 自从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抓住机遇,利用上海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加快对浦东的建设,浦东迅速崛起。一时间,数条黄浦江地下隧道和杨浦、南浦等数座跨江大桥把浦东和浦西联系在一起,道路、绿地和高楼大厦迅速取代了原有的农田和工厂厂房,“东方明珠”电视塔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花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浦东机场相继展露新姿………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今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城的经济发展。
1990年以前的上海浦东
2008年4月18日拍摄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景
上海浦东的变迁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 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乌鲁木齐
拉萨
西宁
银川
成都
昆明
贵阳
南宁
长沙
南昌
合肥
郑州
西安
太原
呼和浩特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济南
石家庄
南京
杭州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满洲里
黑河
东兴
珲春























兰州
南通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海南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长三角
环渤海
岳阳
重庆
九江
武汉
芜湖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线










浦东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阅读教材,从中找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信息
背景
时间
意义
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001年12月
中国是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何重要意义?
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相关史事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间的贸易争端。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举行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
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13亿
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标志着中
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
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
位于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大厦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结合邓小平这段话,谈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哪些作用?
经济特区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特区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中国其他地区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同时,经济特区也是对外的窗口,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有助于世界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