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
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
示: “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这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
内
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战后美苏对峙(两极格局)
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的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
中国
世界
积极
主动
打破美国封锁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
周恩来总理与吴努
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材料一:俄罗斯和平与和解联合会主席卡梅沙诺夫表示:“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日本外务省前国际情报局局长孙崎享说:“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60年前发表的,但它仍适用于当今的国际社会。”
材料二: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材料三:1954年6月28日,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诉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任何一国又都不干涉另一国,这些差别就不应该成为和平的障碍或者冲突,有关各国中每一国家的领土主权和互不侵犯有了保证,这些国家就能和平相处并互相友好。这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并有助于创造和平的气氛。 ——《中国外交史》
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呢?
因为它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冷战时期两极格局之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证了国家根本利益,为实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因此,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历久弥深.历久弥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指导国际关系、解决纷争、维护地区和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周恩来
日内瓦会议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
新兴国家认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
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国,加紧在远东和东南亚制造紧张的局势,严重威胁了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万隆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1)召开: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2)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某国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某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性的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性活动。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的阴谋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求同存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周恩来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如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作用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一个美国记者的评论
会议后各国代表纷纷请周恩来签名留念
1956年总理访问柬埔寨
周恩来总理访问锡兰
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越南
(3)万隆精神
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到2020年3月,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总数为世界第一。
世界和平与国家实力是分不开的。不运用国家实力,任何外交政策目标……都无法实现。——美 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
名副其实的国家是没有朋友的,有的只是利益。
——法 戴高乐:《纽约时报杂志》
外交政策必须以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为基础。换句话说,我们是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去观察世界的。 ——印·甘地:《自述》
在考虑国际问题的时候,不陷于眼前或过去的仇怨,思索即将到来的新世界的性质,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标志。 ——美 尼克松:《领导人》
从名言看影响外交政策因素
综合国力
国家利益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新华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你如何展望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王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为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为服务国内改革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
一个方针
一
位
伟
人
一
次
会
议
一项原则
一个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堂小结
1、“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段几十年前万隆会议上的经典之词出自于(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陈毅
2、万隆会议上,中国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出的方针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平等互惠 D.联合反对殖民主义
3、“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 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句话反映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 )
A.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自力更生的外交政策 D.互不侵犯的外交政策
达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