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全球航路的开辟
高一年级 历史
13-14世纪东西方交通
15-17世纪全球海上航路
材料一 《圣塔菲协议》:(1)赐予哥伦布“唐”的尊称,并且任命他为他所发现土地的总督。(2)在哥伦布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上进行的金、银、珍珠等贸易所得利润的1/10属于哥伦布。(3)哥伦布在大洋西方海域发现的岛屿和陆地……。(4)……贸易纠纷的判决权。(5)哥伦布拥有大洋西方海域一切贸易活动1/8的出资权,以及1/8的利益权。
——[日]宫崎正胜著,朱悦玮译《航海图的世界史》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动因和条件
??
材料四 随 着 蒙古 帝 国 的 崩 溃,中亚的 局??
面 变得非 常混 乱,1 3 40年 以 后,北 部 的 商路??
实 际上 已 堵 塞。此 后,大部 分 产 品汇 集 到 那??
时 以 前 受控 于穆 斯林 商人的 南 部 的 海路,顺??
海 路运往 各地。?尽 管 有 蒙 古 帝 国 衰 落和??
奥 斯 曼 帝 国 兴 起的 诸 多 干扰,但 十 分 重要的??
香料 贸 易 并没 有受 到 什 么 影 响。??
—斯塔 夫 里 阿诺 斯:《全球通 史》,??
上 海 社 会 科 学 院 出 版 社,1 9 9 2,第 5 1 、??
52 页。
范德林《哥伦布登陆》(1847)
材料二 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
——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动因和条件
材料三 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材料四 由于我未能迅速派回载满黄金的船只,各种诽谤以及对此航海事业的反对声便铺天盖地而来。
——哥伦布著,杨巍译《孤独与荣誉:哥伦布航海日记》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动因和条件
哥伦布读过的《马可·波罗行纪》,页边上的拉丁文为他的手迹,现藏西班牙塞维利亚哥伦布档案馆。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动因和条件
动因
寻找土地资源
获取商业利润
开拓新的市场
获取黄金财富
传播基督教
小贴士:哥伦布的《航海日记》记述了哥伦布第一次西行的经历。包括航行过程和遇到的艰辛、奇人异事等。本书是欧洲第一部记述美洲大陆及欧洲人在此活动的作品。但这本书并不是哥伦布航海日记的原稿,而是两次参加哥伦布航行的拉斯?卡萨斯神父对日记所做的摘录。经学者考证,这些摘录忠于原文。
农民普遍缴纳货币地租,在手工作坊做工的工匠、师傅、帮工和在手工工场做工的工人、师傅大多领取货币工资。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但欧洲的贵金属开采发展缓慢。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探究1:为什么黄金的需求量激增?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金银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标志,金银成为普遍的交换的手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动因和条件
动因
寻找土地资源
获取商业利润
开拓新的市场
获取黄金财富
传播基督教
社会转型的需求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探究2:为什么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航路?
意大利人继续与穆斯林商人做生意,双方都“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深感不满,他们想自己另寻一条到东方的航路,“以分享这笔厚利”。
——摘编自《全球通史》
探究2:为什么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航路?
在地中海东部的中心地带,威尼斯实行着效率极高无与伦比的帝国统治。在这整个地区,只要是圣马可旗帜飞扬的地方,就能看到威尼斯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的宣传象征物……威尼斯金币的纯度和可靠性,胜过所有对手;威尼斯海军舰队定期巡航扫荡商船队,无比雄壮。身着黑色的威尼斯商人操着方言为货物标价;……威尼斯商人无所不在。
——【英】 罗杰?克劳利《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
威尼斯帝国标志圣马可雄师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动因和条件
动因
社会转型的需求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与传统商路竞争
寻找土地资源
获取商业利润
开拓新的市场
获取黄金财富
传播基督教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动因和条件
想一想,如果你是航海家,会为远航做哪些准备?
设备、技术、知识、资金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动因和条件
葡萄牙制造的卡拉维尔帆船(模型)
毛罗1459年绘制的世界地图
象限仪
指南针
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作为国家计划的,是一个全国计划,是一个由一个王子主持的计划。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像那些商人为贸易所进行的孤立探险,而是一个两百年来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
探究3:为什么西班牙、葡萄牙成为先行者?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动因和条件
条件
造船技术提高
航海技术发展
地理知识积累
葡、西政府支持
动因
与传统商路竞争
寻找土地资源
获取商业利润
开拓新的市场
获取黄金财富
传播基督教
社会转型的需求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西班牙、葡萄牙揭开新航路开辟的序幕
二、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航路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5-36页“新航路的开辟”子目下三个自然段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完成下面表格:
航向 支持者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 成就
向东 葡萄牙
向西 西班牙
航向 支持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 成就
向
东 葡
萄
牙 1487 迪亚士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7-1498 达?加马 绕过非洲好望角驶达印度
向
西 西
班
牙 1492 哥伦布
(意) 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1519-1522 麦哲伦 及其同伴
(葡) 绕过南美洲,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后达菲律宾群岛,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欧洲
第一次绕过好望角
绕道非洲到达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主干道之一
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①1497 卡伯特父子(英) 发现纽芬兰岛
②16世纪 卡蒂埃(法) 到拉布拉多半岛
③16世纪 巴伦支(荷) 三次航行北冰洋
④17世纪 哈得逊(荷) 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③
①
②
④
1.英国、荷兰等国在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2.俄罗斯人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路。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⑤1578 德雷克(英) 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
⑥1642-1643 塔斯曼(荷) 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⑤
⑥
3.西欧人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
探究4:西欧诸国为何能成为开辟新航路的主力?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到15世纪末,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发展成了君主制国家。君主们拥有的力量,源自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商人的利益与君主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在这样的情势下,商人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都在稳步增长,他们的利益得到社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也有国家的利益,包括扩张势力、扩大版图、扩充臣民,这与商人利益不矛盾。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可以集中调配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探险,并有效地保卫新发现的地区,维护其获得的各种利益。
政治动因与经济动因和文化动因共同推动了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萧国亮 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探究4:西欧诸国为何能成为开辟新航路的主力?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意义: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全球航路的开辟
【本课小结】
造船、航海、地理、西、葡政府支持
条件
动因
西欧社会转型需要商品经济发展需求
传播基督教的愿望
与传统商路的竞争
西、葡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
其他航路的开辟
全球建立广泛联系
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
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
从材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郑和船队 哥伦布船队
规模 最多200艘,最少62艘 第一次3艘,最多17艘
船种 各种分别负责指挥、运粮、运兵等任务 第一次一艘旗舰,2艘轻快帆船
配备 配有水手、船师、工匠、医生、翻译、武装人员 第一次航行带了约15个月的食物
透视
郑和宝船与哥伦布旗舰体积比较
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有何差别?
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要先向当地的国王、酋长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赠送珍贵的礼品,然后用所带的瓷器、丝绸、麝香、铁器和金属货币,交换各国的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还同当地人分享中国的历法、图书、冠服、乐器、度量衡器、种植技术等。
陛下应该下决心让我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
——哥伦布《航海日志》(1492年11月12)
宣扬国威
寻奇珍异宝
传播文化
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
【问题探究】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
答题思路:比较郑和航海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不同
动机和影响,并据此回答问题。
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
在大航海时代到来前,1435年后国家发起的探险活动结束了。然而在整个近代早期阶段,中国商人和水手都是活跃在东亚和东南亚舞台的著名角色。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 《新全球史》
菲律宾 双面纪念碑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为什么同样的史实,在记载表述中存在了巨大的差异?
我们该如何去看待那些杰出的航海家,如何去评价他们身后紧随而来的殖民者?
文明之路?野蛮之路?美梦?噩梦?
课后思考:新航路开辟带来哪些影响?
下节课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