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4 14:0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现象,而植物体内的水是自下而上运输的。这种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2、 下图为某地小麦不同发育期的需水总量的统计,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小麦在灌浆期需水量最多
B、 小麦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需水量基本相同
C、 从图中可看出,小麦每天的需水量不相同
D、 返青期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3、小慧在水中切取同一植物且粗细相同的两枝条,使其长度相等,并将其中一枝条的叶片全部摘除,再分别插入装有等体积红色溶液的两烧杯中,标示为甲、乙两组,如图(六)所示。静置一段时间后,得知两组的枝条内都有红色溶夜,一组上升5公分,另一组上升1公分。判断红色溶液上升5公分的组别及其枝条内出现红色的主要部位,下列何者正确?( )
A、甲;韧皮部 B、甲;木质部
C、乙;韧皮部 D、乙;木质部
4、“枯木逢春”的意思是枯干的树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枯树”仍能生长的原因是它具有( )
A、分生组织 B、输导组织 C、营养组织 D、保护组织
5、科学家为了检测有机物运输的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A、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C、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D、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6、植物茎中导管的主要作用是( )
A连接细胞 B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C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支持细胞
7、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 )
A、筛管 B、导管 C、形成层 D、胞间连丝
8、用糖拌西红柿,一段时间后,盘中会出现一些液体,主要原因是西红柿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
A、大于外界溶液浓,细胞吸水 B、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C、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D、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9、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木质部中有输导水分的筛管 B、木质部中有输导有机物的导管
C、树皮中有输导水分的筛管 D、树皮中有输导有机物的筛管
10、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是
A导管 B筛管 c、气孔 D根毛细胞
11、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
A、输导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保护组织
12、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后,常常在树苗上方加装黑色网罩以提高成活率。该做法应用的原理是( )。
A、减缓土壤水分的蒸发 B、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
C提高呼吸作用的效率 D、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
13、下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 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 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 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14、 如图,将天平已平衡的实验装置放于阳光下照射3小时后,发现天平明显向右倾斜,产生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蒸腾作用 B、 光合作用C、 呼吸作用 D、 分解作用
15、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如下处理: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16、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生态绿墙上,栽种的众多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吸收园区内的二氧化碳,降低小环境的温度。这些功能是通过植物的哪些生理活动实现的? (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气体交换和吸收作用
17、今年入春以来在各经济开发区的道路两旁移栽了一批大树,要求带冠移栽,为了提高大树成活率,下面是某同学对工人师傅提供的建议,其中不具可行性的是( )
A、浇过多水 B、用遮阳网遮阴 C、带土移栽 D、摘除部分叶片
18、 下列关于生产实践中涉及的生物学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合理密植是为了增加作物叶片吸收光能的面积
B、 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
C、 种植蔬菜的温室在夜间适当降温是为了减弱呼吸作用
D、 早春播种覆盖塑料薄膜是为了提高地表温度
19、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B、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D、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20、下列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结果
A 将一块新鲜的萝卜条放入清水中 萝卜条质量变小
B 制成洋葱鳞茎内表皮临时装片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用低倍镜观察 可观察到植物细胞
C 用黑纸片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不遮光,光照几小时后取下,脱色漂洗,往叶片上滴加碘液 照光处呈碘液的颜色,遮光处呈蓝色
D 解剖桃花雌蕊时,用刀片将子房纵切,并用放大镜观察 子房内能观察到种子
21 将一颗1克重的樟树种子种到适宜樟树生长的土地里,几年后长成100多公斤重的大樟树。你知道樟树从种子到生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其增重部分主要来自于下列哪一项?(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阳光 C、氧气 D、二氧化碳
二、综合分析题
22、据报道,今年湖南春寒连夏旱,至5月底,全省有87个县(市区)1064万亩农田受旱:洞庭湖水面比常年少三分之一,野草连片生长,湖底变成了“大草原”(如图)。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根吸收的水分沿着茎的 运输到植株各处,大部分水通过植物的 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2)干旱缺水会影响农作物叶片进行 ,导致减产,同时缺水会影响植物根对
的吸收,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你认为洞庭湖湖底变成“大草原”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有哪些:
23、下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 ]和[ ]合称表皮,属于 组织。
(2)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的【 】___ _部位的组织细胞内。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 ] 中的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 ] 形成的[ ] 来完成的。 (5)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__ _。
24、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景壮丽、是湘粤边界上的雉色明珠。至今仍保持有6000公顷的原始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即使在干旱季节,山上的溪流也不干涸。莽山夏无酷暑,冬有冰雪,7月平均气温22、7℃,比市区低5—7℃,是生态旅游、避暑、体闲度假胜地。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莽山原始森林被称为一座“绿色水库”的原因是 。
(2)夏天莽山的气温比市区低的原因是大量的植物进行____带走热量、降低气温,可见生物可以 环境。
(3)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动物种类繁多是因为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足够的 、水分和隐蔽地。
(4)为了绿化祖国美化环境,增加我国植被面积,请提出1---2条好的建议:____

25、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
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________ 。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 _ 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 _ 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__ 。
26、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⑴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_ ;
⑵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 __ (选填一项);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⑶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墨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 ___ 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叶片发生了 ___ 作用。
27、1648年,荷兰医生海尔蒙特把一株2、27kg的柳树苗种在装有90kg土壤的有盖木桶里,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4、 33kg,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56、 7g。他据此第一次指出:“水分是植物体自身制造的原料”。到了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伍德沃德的实验具有创新意义,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填字母编号) 。
A、比较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不能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
B、选用薄荷苗可节省实验时间C、进行了重复实验减少实验偶然性
D、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减少干扰
(2)分析伍德沃德实验数据可得,植物质量的增加不仅与水有关,而且与 有关。
(3)根据你对光合作用的认识,伍德沃德的实验不能证明植物质量的增加与大气成分中的
密切相关。
28、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下图为小刚利用某植物的枝条所做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前, 小刚在甲瓶中枝条叶片上下两面均涂抹了厚厚一层凡士林(护肤油),乙瓶中枝条不处理, 并用水彩笔分别标记了甲、乙两瓶的水面高度。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定时观察、记录水位的变化情况。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面上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放入两个瓶子中的枝条生长状况和叶片数目应尽量一致, 这遵循了科学实验的__________原则。
(4)预测实验结果:甲、乙两个瓶子中,水面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原因是
29、请分析图9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1中根的表述说明它具有________的功能,完成该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
(2)神气的叶表达了自己能为其它器官提供________,发挥此作用所需原料是________。
(3)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茎中的________停止工作引起的;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叶的________作用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该工作。
(4)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________的作用。
(5)根、茎、叶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才能使植物更好地生活在广袤的生物圈,不断为生物圈做出自己的贡献。试总结植物对生物圈的意义:________(答出两项)。

参考答案:
1C 2 A 3B 4A 5B 6B 7A 8D 9D 10A 11A 12B 13A 14A 15A 16C 17A 18B 19C 20B 21D
22(1)成熟区 蒸腾 (2)光合作用 无机盐 (3)使水生生物失去生活环境等
23(1)【1】【3】 保护 (2)叶绿体 【2】叶肉 (3)【5】叶脉 筛管(或输导组织)(4)【4】保卫细胞 【6】气孔 (5)器官
24(1)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2)蒸腾作用 影响 (3)食物 (4)爱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25 实验结论: 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的速率越大。 (1)导管(2)蒸腾(作用)(3)剪去部分枝叶(叶片)
26(1)运输水和无机盐 (2)D (3)乙 叶片的蒸腾作用
27(1)A (2)无机盐 (3)二氧化碳
28 (1)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叶(或“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结果
(3)单一变量 (4)甲 气孔堵塞,水分蒸发不出去
29(8分)(1)吸水 成熟区/根毛区
(2)有机物 二氧化碳和水 (3)导管 蒸腾
(4)运输有机物 (5)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维持碳—氧平衡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缓解温室效应等

表示含不染液

表示含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