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腊八粥(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搅和、浓稠、染缸、腊八粥”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其中哪一件事是详写的,哪一件事是略写的。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的描写,体会八儿的性格特点,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重点难点 重点:会写本课生字新词。难点: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浓稠的腊八粥包裹着的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文章《腊八粥》。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以排比的手法,引出文中所要讲的腊八粥。第二部分(2~18):写八儿等待吃粥的过程。第三部分(19):写八儿和家人终于吃上了腊八粥。4.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沸腾 搅和 唾沫 塞灌 肿胀 粉碎 嘟囔 染缸 解释 资格 筷子 黄焖鸡(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注意读准平翘舌音:“肿、胀、释”都是翘舌音,“塞、碎、资”都是平舌音。注意读准鼻边音:“囔”是鼻音。注意多音字在词语里面的读音:“和”在此处读“huo”,“塞”在此处读“sāi”。注意特别字的读音:“焖”读“mèn”,不要读成一声。5.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腊 粥 腻 咽 匙 搅 稠 嘟 肿 熬 褐 缸 脏(2)识记字形。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加一加:月+昔=腊 口+因=咽 禾+周=稠 月+中=肿 缶+工=缸 月+庄=脏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腻”——右边“贝”上面有两横,不要少写。“匙”——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熬”——下面的四点要写宽,托住上面。“褐”——偏旁是“衤”,不是“礻”。(3)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6.理解本课重点词语。孥:儿子,或指妻和子。 松劲:降低紧张用力的程度。浓稠:指液体的密度大、浓度高,黏稠。叹气:心里感到不痛快而呼出长气,发出声音。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资格:从事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沸腾: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有声无力:形容说话声音微弱,做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7.反馈检查,比赛认读。(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词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对。(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得多。(3)同桌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得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5分钟)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5分钟) 1.教师总结:同学们,本课的题目是“腊八粥”,你认为课文着重描写的是什么?你从课文内容中发现了什么?2.学生自由谈谈读课文之后的感受。3.布置作业。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是教学环节比较清晰,重点也很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容易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还要细细斟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中所讲的三部分内容,理清哪一部分是详细,哪一部分是略写。2.体会八儿在等粥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难点: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复习旧知 巩固字词 (5分钟) 1.复习生字词。2.回顾上节课内容。3.引导学生齐读课文。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了八儿等粥的经过,八儿是怎样等粥的?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提示:盼粥—想粥—猜粥—看粥(板书:盼 想 猜 看)1.盼粥。(1)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汇报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他怎样的心情?提示: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进行朗读。④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2.想粥。(1)分角色朗读第 9~11 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又改变了?提示: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提示:妈妈对八儿十分宠爱。(3)分角色朗读。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3.猜粥。(1)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出示: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2)自己读一读,看看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圈出来。(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4.看粥。(1)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画出相关语句。出示: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3)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4)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等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提示:作者用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运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八儿粥吃得多、吃得饱、吃得尽兴。(板书:心满意足)
积累方法 指导写作 (5分钟) 本文主要以八儿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当妈妈在煮腊八粥的时候,八儿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当妈妈说要到晚上才能吃上腊八粥时,八儿苦苦地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又美妙地猜想;最后亲眼见到腊八粥时又是充满惊讶。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将一个可爱、天真的孩童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5分钟)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5分钟) 1.沈从文先生言辞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家常话里间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纸上,也许从未将“爱”挂在嘴边,但却可以看出八儿、妈妈、爸爸之间对对方 的 爱 ,真正地让人感受到 了何为“家 ”,何为“亲情”。 2.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一方面,我抓住语言描写来帮助学生洞察心理。另一方面,我抓住行为、表情来向学生展现心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的机会较少,如果课堂上充分组织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好。另外,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的喜爱的处理,有着不小的欠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其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