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壹
郑和下西洋
“西洋”
壹
材料研读
郑和下西洋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皇上……,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jī 带着)币往赉(lài 赐予)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
结合史料,分析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各是什么?
材料三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四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换取海外奇珍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壹
郑和下“西洋”概况
郑和下西洋
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和课文,独学完成郑和下西洋的表格
壹
郑和下“西洋”概况
郑和下西洋
目的
条件
方式 1405-1433 先后7次
概况 首次出海2万多人(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翻译、医生等)
最多时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少60多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
船队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测定航区、航线、船位,有效利用季风、海流航行,还采用多种通信手段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意义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换取海外奇珍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和平交往
时间长
次数多
人数多
规模大
技术先进
范围广
郑和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贡献
壹
郑和下“西洋”概况
郑和下西洋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西洋
中国
丝绸、瓷器、茶叶、金属货币等
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
材料一 《周闻墓志铭》则描写道:“西洋诸国,去中华数千万里,鲸波弥漫天日,遐荒绝域,窅蔑人迹,冒险履危,生还者鲜。”
材料三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材料二 明以前华人对外事业只限于通商,但郑和下西洋后,华人侨居南洋者渐多。
壹
郑和下“西洋”影响
郑和下西洋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壹
郑和下“西洋”地位
郑和下西洋
人物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比较结果
时间
次数 1404—1433
7次 1492—1504
4次
人数 27800 1500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 17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长24.5米宽6米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对比哥伦布发现美洲,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你得出什么结论?
时间早
次数多
人数多
船只多
船只大
范围广
设备先进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
02.
01.
03.
壹
看图学史
郑和下西洋
贰
自主学习
戚继光抗倭
1、什么是“倭寇”?什么是“倭患”?
2、明朝中期为什么会形成“倭患”?
3、戚继光抗倭的目的、措施、过程、性质。
4、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快速阅读课本P72-74“戚继光抗倭”一目,做好标记
贰
倭寇
戚继光抗倭
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日本武士
+
奸商
=
倭寇
闽、浙遭倭祸,皆起于豪右之潜通岛夷。始不过贸易牟利耳,继而强夺其宝货,靳不与值,以故积愤称兵。”——《万历野获编》卷十二
材料:
图片发映的是何时何事件?
贰
抗倭过程
戚继光抗倭
日
本
明
朝
鲜
京师
(北京)
海
渤
东
海
海
南
广
东
福
建
浙
山
东
登州
徐州
淮安
南京
芜湖
徽州
义乌
金华
台州
蓬莱
临海
横屿
仙游
牛田
平海卫
广州
河
黄
江
江
大
大
江
倭寇侵扰地区
倭寇侵扰路线
戚家军反击路线
戚家军歼灭倭寇
主要地点
戚继光抗倭
根据图片及课文,概括戚继光抗倭的背景、过程、影响、性质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贰
抗倭过程
戚继光抗倭
背景:
抗倭:
性质: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松懈,“倭患”严重
组织纪律严明的“戚家军”
台州九战九捷(1561年),平定浙东倭患
与俞大猷等合作,消灭闽粤倭寇
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结果:
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交往方式:
战争冲突
戚继光抗倭的性质
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
对戚继光的评价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贰
抗倭性质
戚继光抗倭
叁
看图说史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图片是哪个地方的景点或区徽?这个地方曾经被哪个国家侵略?何时回归?
1
2
3
叁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1573年
1999年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获取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主权仍属中国)
澳门回归中国
知识归纳
明朝前期
明朝后期
国力衰弱
国力强盛
(友好交往)
(战争冲突)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历史事件
交往方式
交往方式不同原因
(国力)
(时间)
肆
课堂小结
肆
知识归纳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综观中国古代,中国与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不断。请列举中国古代中外交流的方式及相关史实。
战争冲突
友好交往
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
唐朝
玄奘西行天竺
鉴真东渡日本
马可·波罗来华
郑和下西洋
元朝
明朝
明朝
戚继光抗倭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抗击沙俄侵略东北
肆
古为今用
重视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经济强国之路
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走科技强国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加强国防建设,走新时代强军之路。
如何才能使得国力强盛,走强国之路?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1.“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张骞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2019·广西柳州)2.明朝初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 )
A.驱除倭寇 B.扩大政治影响
C.寻找黄金 D.传播中国文化
(2019·湖南湘潭)3.1405~1433 年,率船队七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海家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肆
课堂检测
C
B
D
肆
课堂检测
(2019·浙江台州)5.“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抱天子兮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邓世昌
6 .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攫取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荷兰 B.日本 C.英国 D.葡萄牙
7 .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外部势力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B
D
A
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浪人(即倭寇)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对此,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自明朝开始的海禁政策???。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发展。
隆庆年间明政府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为中外贸易与交流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百度百科
伍
课外知识
知识拓展
明朝海禁
明太祖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关系,“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诸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时,除了派郑和下西洋,还向各国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一些国家也纷纷遣使来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
明初的对外交往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