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国共两次合作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农工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
(1)开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战况: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北战场上,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4)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5)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2)全国统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 西安事变
(1)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 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步伐。
(2)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知识点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 “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过程
①中英两国政府在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③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台湾问题
1、历史上的台湾地区
古代:①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夷州即台湾。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流球,流球即台湾。
③台湾与祖国的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④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⑤1885年,清朝正式在台湾设省,刘铭传为清朝台湾督办军务大臣。
⑥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二战结束后,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罗宣言》,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波茨坦公告》重申了这一点。
⑦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历史上三次收复台湾
①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②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开始管理台湾。
③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把台湾交还给中国。
3、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区别:前者是内政问题,后者是主权问题
4、今日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美帝国主义派海军第七舰队到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造成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对峙。
5、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①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②国际: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必须把台湾归还中国;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必须得到实施;世界上已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6、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对台政策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③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两岸交往的史实
①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②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③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④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⑤1995年 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⑥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⑦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7、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
一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二是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破坏。
8、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
9、中国的完全统一能够实现的原因: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等相同;
(2)“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3)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统一方针和政策,如“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本原则确保完全统一;
(5)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统一并以统一为历史主流的伟大民族,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渴望祖国完全统一,岛内分裂势力不得人心;
(6)港澳顺利回归,繁荣稳定,成为“一国两制”的范例。
【核心素养】
1、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历史实践证明国共两党“和则共赢”“分则两伤”。
3、香港澳门的回归为和平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4、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也是全球华人的心愿。
5、只有祖国大陆的强大,才会加快统一的步伐。
专题训练六 国共关系与祖国统一
1.(2019·湖北黄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间正道是沧桑》是由张黎执导的革命战争历史题材剧。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现象,电视剧梗概如下:
20世纪20年代,杨立仁、杨立青兄弟二人前往广州,后来,立仁加入国民党,踏入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核心圈。立青考入黄埔军校,当时,共产党人瞿恩任黄埔军校教官,在瞿恩的影响下,立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爆发后,林娥(瞿恩的妻子)被中共派往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负责情报工作,林娥将截获的情报通报给立仁,粉粹了日军对蒋介石黄山官邸的轰炸。中条山会战期间,国民党范希亮部的十二师被日军围攻,时任八路军新二团团长的杨立青获知此情报,立即按上级命令,率部前往营救。范希亮部得以安全撤离.
抗战胜利后,立仁和立青更在情报战场上展开厮杀。1949年,南京解放,立仁败退台湾,从此,兄弟二人天各一方,隔海而望。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是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视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比较准确全面。)
答案:说明:本题为开放性题,阅卷时不必死抠示例中的条条。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示例一:
故事情节:共产党人瞿恩任黄埔军校教官。
历史现象:国民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共合作。
概述评价: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高涨,黄埔军校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反帝反军阀的国民运动蓬勃开展。后来,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
示例二:
故事情节:杨立青营救范希亮部(林娥与立仁情报共享,粉粹日军阴谋)。
历史现象:国共合作抗日或第二次国共合作。
概述评价: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2018·湖南株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
——郑成功
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
(4)《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案。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什么?
答案:(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出使夷州(今台湾)。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流求和澎湖。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性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根本目的:防止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4)方案有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两种,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同根同源;“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等。(或:武力统一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台独分子的破坏;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等。)
3.(2019·山东临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二
图A 图B
(1)材料一中所说的“理论”是指“”科学构想。这一构想的基本内涵是在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等地区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材料二中图A是我国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年;图B是我国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年。
(3)请说明材料一所述理论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答案:(1)一国两制一个中国
(2)图A:香港1997年 图B:澳门1999年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能够正确表达出二者之间关系即可)
4.(2020·山东临沂预测题)在新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的利益为重,努力实现第三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下是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史料实证】
(1)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是哪所学校?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举出一例)
【时空观念】
(2)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政策,结果如何?卢沟桥事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史料实证】
(3)1949年4月23日,哪座城市获得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垮台?
【历史解释】
(4)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中“九二共识”指的是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哪一原则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家国情怀】
(5)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学校:黄埔军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答出任意一个即可)
(2)东三省沦陷
(3)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由此爆发或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4)南京
(5)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或一个中国的原则;
(6)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合作共赢。(言之有理即可)
(
第
4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