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测试 (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测试 (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4 18:1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
姓名: 班级: 座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述内容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
A.?1949年???????????????????????????????B.?1954年???????????????????????????????C.?1979年???????????????????????????????D.?1982年
2.“一五”计划中,国家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9。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轻工业????????????????????????????????????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3.英国学者约翰·奈斯比将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4.当今我国汽车产销量和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在(? ?? )
A.?1953年—1957年?????????B.?1958年—1965年???????????C.?1966年—1976年?????????D.?1977年—1978年?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曾有上亿人民参与讨论,提出上百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了宪法( ???)
A.?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B.?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保障
C.?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6.小明同学用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出现在“一五”期间的有(?? )
①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② 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 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④ 地主拱手交地契,农民获得新土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临时约法》?????????????????????????????????????????????????????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双十协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8.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
A.?“一五”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文革”的结束
9.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A.?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B.?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10.下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中共八大的召开???????????D.?进行三大改造
11.如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下列哪一运动的开展(?? )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
12.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中著名的老字号,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 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 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新中国的成立
13.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实 行国有化,在一定年限内让资本家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一部分利润的政策。这种政策是( ??)
A.?股份分红政策??????????????????B.?廉价收购政策??????????????????C.?和平赎买政策??????????????????D.?无偿没收政策
14.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刚刚获得“魅力城市”称号的中国油城大庆,2006年12月27日推选 出了“十五”期间最具影响力的先进人物。在这些获奖人物身上,传承了“铁人”等老一辈英 雄模范人物的精神,你知道“铁人”指的是谁吗(?? )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
16.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开展土地革命?????????????????????????????????????????????????????B.?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加紧进行民主法制建设???????????????????????????????????????D.?建立乡镇企业
17.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的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应该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B.?“大跃进”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 )
A.?? 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B.?反对林彪、江青反革命活动
C.?发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
19.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错误,中国共产党在 1961年提出了( ??)
A.?过渡时期总路线??????????????????????????????????????????????????B.?一五计划
C.?农业生产合作化建议???????????????????????????????????????????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20.“村东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告诉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这首歌调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6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3分)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5分)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5分)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7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二: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材料一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些严重失误?(5分)




(2)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失误,谈谈启示(或教训)。(5分)



(3)材料二中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于何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5分)



(4)材料二中的“反革命集团”是指什么集团?(5分)




3.《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编自《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我国1952年钢产量135万吨,发电量72.6亿度,煤炭6649万吨,原油43.6万吨,棉布38.3亿公尺。1957年钢产量535万吨,发电量193亿度,煤炭13000万吨,原油146万吨,棉布50.5亿公尺。1957年比1952年钢产量增长296%,发电量增长166%,煤炭增长96%,原油增长235%,棉布增长32%。
——摘编自1959年《人民日报》
材料三:历史在1956年发生了质变。1956年是一个创造了许多共和国“第一“……”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从总装配车间开出了厂房……这一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飞)机……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和电子工业……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指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哪一方面的突出成就?除此之外,我国还在哪个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请举例说明。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依据材料二中的内容,说说我国的经济结构存在着怎样的隐患。(7分)






(3)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三,说说你的看法。(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6分)


答案
一、1. B 2. C 3. C 4. A 5. D 6. B 7. B 8. B 9. A 10. D 11. B 12. A 13. C
14. D 15. A 16. B 17. B 18. D 19. D 20. B
二、
1. (1)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2.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1966年,粉碎四人帮。
(4)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3. (1)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发展工业)。
(2)工业方面。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江大桥、鹰厦铁路、宝成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等。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隐患:轻工业、农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协调,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3)不同意。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是并没有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4)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政治基础;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