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7.1.2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课件 (共30张PPT+1份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7.1.2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课件 (共30张PPT+1份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16 16:06:24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七章 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第七章 溶液
问题导学
知识一 乳化
1.乳浊液
[实验7-3]
图7-1-2
新知学习
试管内
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
后的试管
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液体分为两层 液体不分层 分为两层 ________
水、植物油、
洗涤剂 液体分为两层 液体不分层 不分层 ________
不干净
干净
[结论] (1)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我们就叫它为________。如牛奶以及豆浆。(2)乳浊液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分层。

乳浊液
不均一
不稳定
2.像洗涤剂这样能使乳浊液________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稳定
乳化作用
肥皂、洗洁精
[情景展示]
探究点一 乳浊液、乳化剂、乳化作用
[问题探究]
如何区别溶解和乳化?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溶解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扩散在溶剂中的现象。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作乳浊液,如牛奶和豆浆。乳浊液不稳定,像洗涤剂这样的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乳化只是乳化剂把大的液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水中而不聚集的现象。
[课堂速记]


核心一 乳化
例1 2017·邵阳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油污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D.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A
【方法点拨】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溶解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中;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将油污转化为可溶性的物质而除去。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 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油污是利用力的作用将油污转移掉;用酒精除碘、用汽油除油污均是利用溶解现象;用洗洁精洗涤油污是将油污乳化成细小的液滴,利用的是乳化原理。

知识点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书写原则(根据)
1.物质溶解过程发生________种变化:一是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需________热量;二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会________热量。不同的溶质吸热和放热不同,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降不同。
两 
吸收
放出
2.溶液的温度升高是由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________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如____________溶于水使得溶液温度升高。
3.溶液的温度降低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________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如__________溶于水使得溶液温度降低。
4.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变化相差不大,那么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如____________溶于水使得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大于
氢氧化钠固体
大于
硝酸铵
氯化钠
[情景展示1]
探究点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溶质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质溶解后液体的温度/℃
硝酸铵
氯化钠
氢氧化钠
[问题探究]
哪些物质溶于水会放出热量?哪些物质溶于水会吸收热量?哪些物质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现象?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现象。
[课堂速记]


[继续探究]
物质在溶解时为什么会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氢物质的溶解过程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需要吸收热量;二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会放出热量。不同的溶质吸热和放热不同,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降不同。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会表现出放热,引起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的溶解;当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会表现出吸热,引起溶液温度的降低,如硝酸铵的溶解;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变化相差不大,那么溶液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氯化钠溶于水。
[课堂速记]


[情景展示2]
分别向装有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的密闭装置内滴加水,并振荡,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向左和向右移动。
[问题探究]
物质的溶解为什么会引起注射器活塞的向左或向右移动?物质在溶解时为什么会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书写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会引起溶液温度的变化,导致密闭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当物质溶解放热时,会引起溶液温度升高,从而使得装置内部压强增大,使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当物质溶解吸热时,会引起溶液温度降低,从而使得装置内部压强减小,使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物质的溶解过程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需要吸收热量;二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会放出热量。



[课堂速记]
不同的溶质吸热和放热不同,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降不同。
核心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例2 如图7-1-3所示,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水和硝酸铵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图7-1-3
A
【方法点拨】通过气体的产生与吸收或物质溶解所引起的温度变化,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强产生变化,继而产生明显的现象。

[解析] 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说明试管②中气体受热膨胀或生成了气体,据此进行分析解答。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试管②中的气体遇冷造成压强减小,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

乳化与溶解
乳化
乳化剂
乳化作用
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
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
吸热:硝酸铵
无明显热现象:氯化钠












课堂反馈
知识点1 乳浊液、乳化剂、乳化作用
1.下列物质能在水中形成乳浊液的是(  )
A.蔗糖 B.食盐 C.面粉 D.植物油
2.洗涤在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自来水洗掉试管内壁上的食盐

D
B
知识点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A
3.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4.如图7-1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容器的气密性良好。现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不会移动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食盐
C.浓硫酸 D.硝酸铵固体
B
图7-1